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袁世凱從政軼事

袁世凱從政軼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K 次

袁世凱從政軼事

袁世凱從政軼事

寄語:袁世凱心裏充滿着強烈的權勢慾望和封建帝王思想,幻想朝一日黃袍加身,傳子傳孫“萬世一統”的世襲統治。爲實現自己的野心,竭力糾結死黨,拼湊反革命班底。積極擴軍,建立“模範團”。北洋軍和“模範團”成了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御林軍"。充分利用所篡奪的國家權利,打着孫中山提出的“統一”的旗號,高喊“統一軍令”、“統一政令”、“統一政權”、“統一國家”。”暗地裏卻揮舞起殺人屠刀。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袁世凱的歷史嗎,歡迎閱讀小編的袁世凱從政軼事。

袁世凱從政軼事

軍閥時期

1895年12月,袁世凱由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爲新建陸軍,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後大都成爲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小站練兵是清末新式軍隊發展的轉折點,也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時維新變法運動蓬勃開展,袁世凱捐資參加強學會,以示贊同維新。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袁世凱當面應允維新派除舊黨,助行新政,但隨即告密。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宣佈重新臨朝訓政。次年6月,袁世凱升任工部右侍郎,署理山東巡撫,率領全部新軍(時稱武衛右軍),殘酷鎮壓義和團運動,一躍而成爲中外矚目的實力人物。1901年後,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 ,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至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除第一鎮系滿族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親信軍官。在此期間,他在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通過辦理新政,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爲首的龐大北洋軍事政治集團。北洋集團勢力的擴張,對滿族親貴集團的世襲地位構成嚴重威脅,雙方權力之爭日趨激化。1906年,袁被迫辭去各項兼差,並將北洋軍一、三、五、六各鎮交陸軍部直接管轄。次年,又被調離北洋,到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1909年初,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罷去一切職務,令回籍“養痾”。但他的許多部屬依然位居要津,實權在握,袁世凱時刻準備東山再起。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宣統三年八月)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於10月27日任欽差大臣,節制湖北前線陸海軍。接着,又被任命爲內閣總理大臣,指揮北洋軍攻佔漢口後,即進京組閣,接管了清政府的軍政大權。12月,派唐紹儀南下與革命黨人談判。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堅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凱宣誓效忠共和作爲選他當大總統的先決條件。袁世凱借革命黨人的聲勢,逼迫宣統帝退位。

獨裁統治

1912年2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辭職,參議院一致選舉袁世凱繼任,他以北京發生“兵變”爲藉口,使參議院不得不允許他在北京就職。袁世凱從就職伊始便極力圖謀專制獨裁統治。袁把國民黨視爲實行集權的最大障礙,策動北洋軍警干涉政治,逼迫國民黨人退出內閣,裁減南方各省的革命軍隊,派人刺殺國民黨的領導人宋教仁。同時,拉攏以梁啓超爲首的清末立憲派,資助他們組成進步黨,以此來與國民黨人對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國的有力支持,從五國銀行團獲得2500萬英鎊借款。袁世凱於1913年7月鎮壓了二次革命,把北洋勢力伸向長江流域各省。同年10月,袁世凱派軍警脅迫國會選舉他爲正式大總統,並取得列強的正式承認。接着,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另行召集政治會議和約法會議,作爲獨裁統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佈廢除具有民主主義精神的《臨時約法》,撤銷國務院,成立政事堂和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通過這次改組,迫使支持過他的進步黨人退出政府,剝奪了段祺瑞等人的軍權,集軍政大權於一身。1914年底,開始進行復闢帝制的活動,並於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中的大部分條款,以取得日本政府對帝制的支持。不久,又唆使一些北洋官僚政客出面組織籌安會和請願團,加緊了復辟帝制的活動。至12月11日,御用的參政院推戴他爲“中華帝國大皇帝”。袁於次日發佈接受帝位申令,改民國五年(1916)爲洪憲元年,改總統府爲新華宮,準備於1916年元旦加冕登極。但是,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各階層的義憤。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北洋派內部危機四伏。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起用段祺瑞爲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支持他繼續擔任大總統。但起義各省不承認他有再做總統的資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軍政實權。廣東、浙江、陝西、湖南、四川紛紛通電宣告獨立或與袁世凱個人斷絕關係,袁世凱陷於衆叛親離的境地。5月下旬憂憤成疾,6月6日卒於舉國聲討聲。

稱帝原因

辛亥革命爆發後,列強態度對中國政局的發展至關重要。以英國爲首的列強爲使其中國利益不受損害,表面上主張對中國革命實行保持中立的不干涉政策,實際上卻竭力扶持袁世凱上臺主政。袁世凱上臺得到了列強在輿論、和談、財政和外交四個方面的支持。

革命派流露出的民族主義情緒及其缺乏穩定政局的能力,使西方傳教士感到其利益受到了一定威脅,態度逐漸發生變化並最終選擇了袁世凱。

首先軍事力量對比十分不利於南京臨時政府。袁世凱控制着訓練有素的北洋六鎮7萬多精兵,再加上仍然忠於清帝國的禁衛軍和其他新軍,總兵力達14萬多人(新軍總數爲24萬1千人)。而南京臨時政府方面,號稱革命的各色民軍很多,絕大部分是會黨乃至綠林隊伍改編而成;雖然人數上遠多於北方,武器裝備、訓練、指揮和紀律等都遠遜於對方。用當時任總統府祕書長、協助孫中山綜理全局的胡漢民的話來說是:“南京軍隊隸編於陸軍部者,號稱十七師,然惟粵、浙兩軍有戰鬥力。粵軍不滿萬人……浙軍將軍,則素反對克強(時任陸軍部長兼參謀總長的黃興--引者),不受命令……其他各部,乃俱不啻烏合,不能應敵[]。”

其次經濟力量對比懸殊,南京臨時政府已到了難於支撐的邊緣。雙方在財政上都困難重重,但袁世凱出任清帝國內閣總理後畢竟仍牢牢控制着東北和華北大部,中央財政的基礎仍在,原有的徵稅系統沒有打亂,軍費比較充足。於是,除了維持正常運作外,袁世凱竟有餘力一再出手,拿出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兩白銀收買清帝國的王公大臣和革命黨人。與此同時,身爲臨時大總統的孫文,卻爲維持臨時政府所必需的經費在國內外頻頻伸手求援。他在私下談話中坦率地承認:“倘近數日內,無足夠之資金以解燃眉之急,則軍隊恐將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將面臨瓦解之命運……之所以斷然實行漢冶萍日中合辦,以取得五百萬元資金者爲此;此次又苦心焦慮, 欲以招商局爲擔保,籌措一千萬元借款者,亦爲此。然而,雖經種種籌劃,而時光荏苒,交涉迄無結果……于軍隊解散、革命政府崩潰之前,作爲最後之手段,唯有與袁世凱締結和議,以防天下大亂。”當時各省雖然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但起義軍、民團等急劇增加,支出浩繁,自顧不暇,不但無力支持中央政府,反而要求撥款。再加上關稅收入被列強在“中立”的 名義下凍結,臨時政府在經濟上顯然已走進了死衚衕。

帝國支持

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袁世凱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 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先生並沒有急於回國。考慮到籌餉問題,他到各國遊說,希望給以支持。但待他回國時,西方各國以中立之名,而行干涉之實。這樣孫先生是兩手空空回國,一個大洋也沒有要到。袁世凱出山南下之初,英國公使朱爾典就認爲;“袁此行形質大雖系軍方,其實乃調和此事。以彼之聲望,或能設以通融之法.以拯朝廷而令亂民之要求滿意。”又說:“欲選一調和漢人者,除袁外,無更相宜而又爲人信從者。”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後,孫中山等多次要求列強承認,且以承認不平等條約爲先,但仍遭到無理拒絕。日本和俄國政府密謀帶動各國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它們提出“只要日俄兩國能顯示出強硬態度,對中國共和政府不子承認,其他列強亦不會急於承認.”它們還攻擊孫中山“不知軍事”,實行“獨裁和寡頭政治”。另一方面.列強繼續承認和支持袁世凱支撐下的清政府,鼓吹袁是中國各派政治勢力“唯一可以接受的領袖”。“現時孫之勁敵爲袁,於大局最有希望而得操最後之勝利,以底定中國者,亦唯袁一人而已”。列強表示,只有在袁世凱解決“南北爭端”後,纔可能承認中華民國,實際上是脅迫革命黨人把園家政權拱手讓給袁世凱,以換取列強對中國共和政體的承認。

主要活動

(1)破壞鎮壓人民鬥爭

① 戊戌變法期間,向榮祿告密,出賣維新派,但另有研究證明袁當時並無法左右局勢,慈禧太后早已獲知維新派的行動!

② 義和團運動時期,瘋狂鎮壓義和團。

③ 辛亥革命中,憑藉帝國主義支持和北洋軍閥武力,利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篡奪辛亥革命果實。

④ 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

(2)建立和強化獨裁統治,復辟帝制

① 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後不久,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爲正式大總統。

② 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

③ 頒佈獨裁專制的《中華民國約法》,同時廢除《臨時約法》;並改內閣製爲總統制。

④ 修改《大總統選舉法》,把自己置於終身總統的地位。

⑤ 1915年底;袁世凱當上“中華帝國”的皇帝,並準備於1916年元旦登基。

(3)出賣民族利益,投靠帝國主義

① 出賣國家主權,以鹽稅作爲抵押,同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借款合同。

② 1911年底,在沙皇俄國策動下,外蒙古“獨立”,成立“大蒙古國”,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同俄國訂立《中俄聲明》文件,中國政府喪失了外蒙古的領土、主權,只保留了一個宗主權的虛名。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強佔了膠濟鐵路和青島。袁世凱沒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④ 1915年,基本上接受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以英日同盟(協約國)爲理由,強行派兵接收德國(同盟國)在山東膠州灣的租界地,以及膠濟鐵路沿線地帶,中國政府無力阻止。

1915年,日本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祕密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逼迫中國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蒙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人爲顧問。日本的要求接近等同將中國納入成爲其保護國。袁世凱缺乏談判籌碼,只能一面拖延,一面讓其祕書顧維鈞將條款內容對外披露,希望獲得國際輿論支持,以抵抗日方壓力。美國政府聞訊雖對日本提出抗議,但日方並沒有收回其主要要求。至5月9日,在日本提出最後通牒脅迫之下,袁世凱及北洋政府乃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條要求當中的大部分條款,史稱五九國恥。

馭人術

袁世凱發跡的最關鍵一步,是“小站練兵”。有一次他對張之洞透露自己的練兵祕訣道:“練兵的事,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主要的是要練成‘絕對服從命令’。我們一手拿着官和錢,一手拿着刀,服從就有官有錢,不服從就吃刀。”當時在“新式陸軍”中,每棚(相當於班)都供奉有袁的肖像,朝夕焚香跪拜。袁又經常派人到各營演說,向士兵灌輸袁世凱是所有士兵的衣食父母,大家都由袁世凱養活之類的鬼話,以至於部隊中瀰漫着對袁世凱的個人迷信。

袁手下有一個文案阮忠樞,有一次結識了妓女小玉,欲納爲妾,結果遭到袁的痛罵。事過之後,袁卻祕密派人將小玉贖出,併購置了房舍和各項陳設,然後帶阮過去。這時天色已晚,阮隨袁進入一個院中,只見房中鋪陳異常華麗,堂上紅燭高燒,擺着豐盛的酒席。及至進入屋裏,便見一個丫頭一面喊着“新姑爺來啦”,一面從裏間攙扶出一位新娘打扮的俏麗佳人。阮仔細一看,新娘竟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玉,方纔恍然大悟,從此對袁更加忠實效勞,甚至在袁稱帝失敗,落到了國人皆曰可殺地步的時候,阮還在四處活動,想讓袁留任大總統。

據袁世凱的女兒回憶,有一次時任師長的張作霖由東北來京謁見,當時袁的辦公室內陳列着四塊金錶,每塊表的邊上環繞着一圈珠子,表的背面是琺琅燒的小人,樣子是極其精緻的。袁在和張談話時發現張不時地注視離他座位很近的這四塊金錶,當即送給了他。袁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極想籠絡衆望所歸的宋教仁。他派人暗中瞭解宋的體型,送去的西裝比宋自己訂做的還要合體。他還送去交通銀行50萬元的支票一本,請宋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只留下衣服,支票卻讓人退還給袁,並修書一封曰:“綈袍之贈,感銘肺腑。長者之賜,仁何敢辭。但惠贈50萬元,實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讀自娛,有錢亦無用處。原票奉璧,伏祈鑑原。”這件事是使袁對宋起了殺機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