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真實報道白手起家創業故事3則

真實報道白手起家創業故事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真實報道白手起家創業故事3則

真實報道白手起家創業故事3則

故事1

經過我們設計的汽車腳墊能賣出原來近五倍的價格。”杭州未末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褚志華笑着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近幾年蕭山傳統經濟發展一個熱詞,爲此蕭山發佈了《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作爲傳統工業強區,蕭山經濟基數龐大,但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也碰到了產能過剩,後勁不足等諸多問題,從供給側入手的改革勢在必行。“設計+”也給蕭山經濟增添了新的動力。蕭山80後創業者的“工匠精神”得到認可

當傳統產品遇上“設計+”能創造出非常大價值,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通過工業設計的增加了產品價值。

“一塊普通的腳墊在零售店和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價格普遍在500元以下,而經過未末設計設計的這款腳墊市場價達到了2000—3000元”褚志華說道。這樣大幅度的價值增長不僅讓記者感到意外,同時印證了褚志華在文章開頭的那句話,體現了工業設計在提高產品附加值上的巨大價值。

杭州未末工業設計有限公司作爲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年輕”的工業設計公司,在專業領域的表現可一點兒也不“青澀”。記者在公司的展區,看到了滿滿的獲獎證書和設計產品,2014年公司案例獲得杭州市工業設計經典案例,2015年褚志華獲得杭州市工業設計精英人物,2016年榮獲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青年百人榜,同年公司被評爲年度十大最佳設計公司,2017年拿下設計界的“奧斯卡”德國紅點獎……

德國紅點獎以“促進環境和人類和諧的設計”爲理念,其評選的標準極爲苛刻,評選會嚴格按照“通過篩選和展示認定資格”的標準進行,只有上市不到兩年的產品才具備參選資格。同時,形成參選產品於同類產品的區別,爲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紅點獎被公認爲國際性創意和設計的認可標誌,獲得該獎意味着產品外觀及質感獲得了最具權威的“品質保證”。獲獎作品還將得到最大範圍的推廣和認知。所以,贏得紅點獎成爲每位設計師引以爲豪的殊榮。褚志華說,能拿下“德國紅點獎”這個國際級的大獎,說明我們的產品獲得了全球的認證,更說明蕭山創業者的“工匠精神”得到了世界認可。

依託專業所學學生時代創業

正是因爲在汽車後市場這個專業細分領域的“驚豔”表現,汽車坐墊生產領頭企業尼羅河主動找上未末設計,與未末設計簽訂了全面的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杭州尼羅河設計中心,希望未末設計能在其傳統線下品牌的轉型升級上助“一臂之力”。

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時代,還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褚志華,就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項工業設計比賽,積累了深厚的實踐經驗,獲得無數獎項的同時還取得了不少產品設計的專利。因爲對汽車的喜愛,在工業設計領域深耕已久的褚志華,瞄準了汽車後市場行業,專門爲汽車用品做深度設計。

腳墊、座椅墊、方向盤套、掛墜、汽車電子產品、汽保美容策劃……如今未末設計服務範圍已經涵蓋了整個汽車後市場。參與策劃設計的重磅產品“3W全TPE健康汽車腳墊”,在2016年獲得中國好設計大獎,並在2017年成功獲得德國紅點獎,成爲汽車後市場行業內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產品。

褚志華說,這塊腳墊的“祕密武器”在於其採用了世界頂級的環保健康TPE材料,解決了汽車腳墊引發車內污染及行車安全等問題。這塊產品還採用了全方位掃描定製的製作工藝,讓腳墊與汽車“嚴絲合縫”。爲了研製該產品,褚志華和他的團隊潛心專研了好幾個月,終於找到TPE材料作爲產品的原料,解決了傳統汽車腳墊的頑疾。

據褚志華介紹,汽車用品產業是台州市天台縣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未末設計也成了那裏的“香餑餑”。在2014年天台縣科技局引進未末設計成立天台汽車用品行業產品創新設計中心,讓未末設計駐點在當地爲汽車用品企業服務。如今,未末設計已經爲當地的十多家企業做了產品設計,產品銷售產值超過1億元。

故事2

一個人的人生歷程與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相同步,並與這座城市深深的結成了一個文化整體。

那麼,這座城市既是他生命的巢,也是靈魂的居。

2003年的聖誕節,當他頂着來自家裏巨大的壓力,帶着朋友的鼓勵,毅然選擇來到晉城創業,他的人生旅程註定與晉城有着一場浪漫約會……

“我和晉城有個約會”系列主題月活動

柯耿亮安徽商會副會長、菲林格爾美步樓梯晉城總代理

三十歲出頭的柯耿亮有着一張娃娃臉,初見他,很難把他與晉城安徽商會副會長、晉城菲林格爾美步樓梯總代理的身份聯繫起來。坐在茶臺前,柯耿亮熟練地爲我們泡了幾種綠茶,他說這些都是來自家鄉安徽的綠茶。小時候,柯耿亮在外婆家住過一段時間。外婆家有製茶的一套工具,喝茶對他而言,是一種與生俱來、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天性。在幽幽的茶香中,他一邊用“主席說我帥”的小瓷杯喝茶,一邊向我們講起了他的故事……

柯耿亮來自安徽安慶。安慶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是中國"黃梅戲鄉"。

柯耿亮笑稱自己是最早一批留守兒童,父母在他6歲的時候,就進城做生意了,把他放在了爺爺奶奶家寄養。柯耿亮說,從小他們就被植入兩種觀念,要麼好好唸書,將來考個好大學;要麼趁早走上社會。絕不允許你在家放牛、種地。

17歲左右,柯耿亮隨家人到了太原。在這裏,他開始步入社會,因爲家裏是做建材生意的,他從最初的學徒工開始做起。

學徒生活,特別勞累。師傅們是有技術,觀念比較落後的一些人,他們認爲收徒弟就是要把自己的技術教給你,徒弟一得聽話,二得多出力,否則師傅沒有回報。那時髒活、累活、苦活都是徒弟幹。

現在幹建築行業,基本用機器完成,上東西到樓上有吊車,鉅子是電動的,釘個釘子都有氣泵。那時還基本屬於人工時代,電梯都非常少,基本都是靠苦力、靠人工去搬運材料,鉅子都是手工鉅。每天千篇一律地重複着簡單卻勞累的工作。很多跟他同齡的學徒工,漸漸堅持不了都離開了。他堅持了三年多,感覺到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也覺得這個未來沒有出路。

師傅的不滿,加之一些大事都不讓他參與,他覺得自己被忽略,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心裏更多想的不是要掙多少錢,娶妻生子,而是如何通過一種方法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來體現自己是能行的,可以的。

在工作的過程中,柯耿亮結識了菲林格爾地板山西總代理,這位被柯耿亮稱爲大哥哥的人得知了他的想法,鼓勵他,年輕人應該出去闖闖,並表示願意無償提供給他產品,讓他去經銷。儘管家裏覺得他年齡小,又沒有經驗,不支持他創業,但他還是頂着家裏的壓力,毅然決定出去做些事情。當時,菲林格爾全省經銷商目錄表裏,除了晉城、朔州和原平三個城市還空缺,其它城市都有了。柯耿亮第一站就選擇了晉城。

柯耿亮清晰地記得,自己是在2003年聖誕節那天來到了晉城。熱鬧的節日氛圍與他初到陌生城市的孤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巧合的是,那時中原建材城剛剛建好,在對外招租,他在這裏租下一間店面,開始了創業。從此,柯耿亮在晉城一呆就是15年。

想起當初的創業,柯耿亮覺得還是挺苦的,一方面人生地不熟,對晉城的各方面都不太瞭解。另一方面也沒有相關的銷售方面經驗。只有傻傻的衝勁和不怕吃苦的勁頭,還有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的心理。因爲有做工人的經歷,在跑業務的過程中,他秉承吃虧是福的心理,總是能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自己多付出一點。那個時候,他沒有什麼交通工具,除了去礦務局坐公交,市內跑客戶基本都是靠走路。從中原建材城一直走到鳳台西街。跑客戶的過程,雖然很苦,但也很充實。每每遇到挫折,柯耿亮就會想起以前做學徒的日子。還有什麼比扛幾千斤貨上六樓上七樓更累的嗎?沒有。所以每每受到客戶或同行的刁難,沒有銷售業績,又要投資花錢的時候,雖然心裏也會有些失落,但是潛意識裏還是想着,一定要多拜訪幾個客戶,一定要把客戶服務好,要讓客戶認可這個產品,他的信念很堅定。

柯耿亮對自己的第一個客戶記憶猶新。那是2004年上半年,那時木地板還是比較新鮮的一種裝修材料,顧客接受度並不高。鳳凰山礦的一位女士家裏裝修,規劃了一個很小的地臺,原本預計花幾百塊錢就行了。她來市場買材料時,和柯耿亮相遇,通過聊天,柯耿亮把自己爲什麼來到晉城開店,品牌的優點等和盤托出。柯耿亮的真誠打動了這位女士,最終選擇了他店裏的地板。當時柯耿亮沒敢跟人家說是他第一個客戶,直到後來才告訴她。她鼓勵柯耿亮,認真做吧,一定會做得很好。柯耿亮覺得,一路走來,客戶的支持是對他最大的鼓勵。

柯耿亮認爲,能夠在晉城成功掘得第一桶金,和晉城市的發展趨勢、好的機遇有關。菲林格爾是一個德國的木地板品牌,當時在晉城做高端木地板品牌的並不多,本地的一些建材經銷商都覺得一個小城市這麼高端的品牌賣不出去,多數做的都是中低端的品牌。考察了市場以後,柯耿亮堅定了做高端木地板品牌的想法。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是準確的。另一方面,從2004到2008年,晉城的房地產行業勢頭迅猛,樓房越蓋越多,城市不斷擴張。建材行業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附屬行業,隨着城市的發展而發展,柯耿亮坦言,他趕上了晉城發展的好時候。

回想2003年初到晉城,柯耿亮對晉城的第一印象就是晉城發展相對滯後,更像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又覺得這個城市將來發展潛力會很好。晉城建市時間雖然不長,卻是一個勤勞的、奮進的城市,幾乎幾年就會有一個大變化。

2003年他初到晉城時,黃華街南段還未修通,那時太平洋大廈、人民廣場是晉城最顯著的地標;而現在,黃華街路段早已打通,蘭花城、鳳展新時代廣場等城市新地標不斷涌現。這些年城市發展、河道治理、環境衛生等等,大家有目共睹,發展非常快,是一個非常有生機的城市。

作爲一個異鄉人,柯耿亮從初到晉城時的小心謹慎,到現在身邊90%以上都是晉城的朋友,晉城人的友善、樸實、不排外,對外地人的包容,給柯耿亮這樣的外地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他對晉城人心存感恩。

說到家鄉和晉城飲食習慣的不同,柯耿亮說,安慶是個江南城市,魚米之鄉。他從小吃大米長大,習慣炒幾個菜,吃碗米飯,覺得纔像是吃飯的感覺。剛來山西的時候,有時朋友叫着去吃飯,他不好意思拒絕就一起去了。去朋友家,或者到了飯店,端上來一碗麪,山西的朋友一會就吃完了,但他只是吃幾筷子,或者勉強吃一半,每次都吃不完。過了不久他就餓了,回家後只好再泡碗方便麪、炒個米飯飽腹。後來才慢慢適應了這樣的飲食,有時幾天吃不上面,還會主動跟老婆說,咱中午吃麪吧。有外地的朋友來了,也會帶他們去吃吃晉城的餄餎面,現在覺得非常好吃

故事3

河南省信陽市雙鋪鎮北面有一300畝左右的果園,是一對胡氏兄弟創建的,每年中秋國慶時都有大時當地和外地的人到這園來採摘,來有外商來這採購,收穫滿滿。而且還爲周圍鄰居提交供賺錢的機會。

說起建這個困園,胡氏兄弟可沒有少吃苦。早些年,兄弟的倆都在南方打工,收入還可以,但就是沒有自由,辛苦,遠離家鄉,照顧不了家,就老想着再打幾年工,贊些錢加家幹些什麼。等手裏有了一些錢後,兩人就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家裏考查找項目。經過一段時間認真仔細的考查後,發現老家附近幾十公里內沒有可供人們採摘的果園,而本村因年青人外出打工、留下來老的老小小的沒有種,荒蕪的大量的連片野地、山地,就決定創建採供人們採摘的果園。

爲了創業,說幹就幹,兄弟二人就和周圍鄰居們簽定了承包合同,先包了百十畝,先種那咱黃皮梨,買樹苗,翻地,挖坑,栽種,澆水,施肥,修枝。沒事就在園子裏侍弄着,春秋還好點,夏天人曬的黑黑的,冬天再冷也到園子轉轉。箇中經歷無人能體會得到,確實忙不過來,就出錢請鄰居們幫幫,錢用完了,兄弟二人再出去打工,賺了點錢再回業,就這樣用了3年時間,果園面積不斷的擴大,品種也在增加,四周拉起了鐵絲肉攔,300畝的果園初俱規模。還在果園下面建了一個十幾畝的池塘以方便澆灌果園。梨樹掛果的那年,兄弟倆更是不敢大意,每棵樹都用幾根專用的繩索在四周固定,有機肥,農家肥,驅蟲,打藥,更是沒日沒夜了。秋收時節,梨樹上掛滿了大個的、黃登登的梨,而且那個正趕上中秋、國慶聯假,兄弟二人就開園採摘,也不知那梨是什麼品種,黃登登的,個大,皮溥,肉脆,核小,汁多,咬一口果汁順着嘴往外趟。那梨個大的能長到2斤左右。居說有一年的梨王長到近6斤。

勤勞加汗水,如今兄弟二人也已創業成功、發家致富了,還有了自己的品牌,定製了包裝,而且也在做線上,線下,加彩摘的模式,現在果園裏其它品種的果樹也掛機滿了果實,秋收果熟時,來果園採摘的地當人,外地人,大人,小孩,人頭孱支動,好不熱鬧。每天果園外,馬路上都停滿了大大小小,各牌的汽車,外地客商開着大卡車前來收購園子時水果。

兄弟二人現在也擴展的業務,稿起了多方經營。樹下經濟,開始在果樹搞養殖,利用澆灌果園的水塘搞起了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