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貴州六枝創業女強人600元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貴州六枝創業女強人600元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2K 次

貴州六盤水一農村創業帶頭人鄧少芬的創業故事她18歲創業夢想起航,跌跌撞撞的旅程,並沒有讓她的人生支離破碎,而是一路披荊斬棘,越挫越勇,成爲一名成功的女強人。

貴州六枝創業女強人600元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20世紀80年代初,那時的鄧少芬18歲,來自六枝特區一個偏遠山村的她,從小家庭貧困卻懷揣創業夢想,不安於現狀,用努力和堅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路向前,愛拼纔會贏”,這是鄧少芬對自己人生的定義。

如今,55歲的她,是六枝特區巖腳鎮廻龍溪溫泉度假村的董事長,她要帶領着一方羣衆,走可持續的旅遊發展之路。

“芬姐,沒有你我們這裏根本就發展不起來”,當地一居民滿懷感激地說。

37年的創業之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是汗與水凝結而成的。

18歲踏上創業之路的鄧少芬滿懷一腔熱血,不想隨波逐流的她,踏上了引以爲豪的創業第一站---畢節威寧縣。來到威寧縣後,她整天整夜不吃不喝去燒焦炭,後來轉向去拉煤炭,當時的威寧縣經濟發展落後,環境艱苦,沒有大貨車駕駛員,於是鄧少芬便自己買了一輛大貨車自己開車拉煤炭,本想可以賺一筆,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拉煤炭的錢還沒賺到,全身上下6000元創業資金花得只剩600元,600元白手起家,何等艱難,殘酷的現實世界給了她一記重重的耳光。

沒有創業資金,風餐露宿,三餐不繼,這是她創業之路的真實寫照。“爲什麼不把煤炭拉到其它地區去賣呢”,鄧少芬暗自想道。

有了這個想法以後,鄧少芬便和他的幾個叔叔尋思着把煤炭拉到都勻去。開着車,拉着煤炭來到都勻,卻身無分文,鄧少芬只能用自己的駕駛證去抵押換一頓飯,等把煤炭卸完之後,再將賺來的錢把駕駛證贖回來。

身居他鄉,沒有親戚朋友,鄧少芬和她的幾個叔叔就在窯廠旁用幾塊布搭了幾個簡陋的帳篷湊合休息。

“在那段日子裏,心裏想咬咬牙,堅持堅持,一切會好的”鄧少芬堅定地說。

乘風破浪總有時,在鄧少芬不懈的努力下,她的煤炭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 1999年鄧少芬將貴州化肥廠大概十六七個車間包下來生產化肥硝酸銨。

據鄧少芬回憶,大概在2008年期間,發生洪澇災害,她不得已只能把十多間生產化肥硝酸銨的車間拖走,一年後,鄧少芬又在貴州將廠建了起來。

2001年鄧少芬回到六枝,將老中寨的煤礦承包後,便開始在這裏發展煤炭事業。第二年,她又投資註冊了焦化廠,並在六枝特區平寨鎮上建成最大的焦化廠,那年,單憑稅收都以上千萬計算,影響力的擴大提高了鄧少芬的知名度,其它地區的人紛紛來請鄧少芬去建設,鄧少芬毅然決定留在六枝特區老家建設家鄉。

“有人問我賺了那麼多錢爲什麼還要回到家鄉,我只想回到家鄉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鄧少芬說。

每年春節鄧少芬都會給生活條件艱苦的羣衆發放煤炭、幫他們修路、發放糧食,“這些年來做公益事業發放在百姓身上的錢大約在一兩百萬之間。”鄧少芬如是說。

2012年鄧少芬發現六枝地區的旅遊業發展滯後,她決定,以六枝地區巖腳鎮的天然溫泉爲基礎,投資開發一個大型的廻龍溪溫泉文化旅遊度假區。鄧少芬找到了六枝政府,談了自己的想法,她的提議得到了六枝政府的大力支持後,鄧少芬馬上積極尋找合作伙伴一起投資。由於拆遷問題和地勢等原因,原本看似容易發展旅遊的寶地變成了一塊燙手山芋,合作伙伴紛紛撤資。

“如果自己也退出,那發展旅遊就會被擱置,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個地方的溫泉旅遊發展起來”,鄧少芬咬緊牙關,決定一個人獨立投資,爲了讓項目早日完工,鄧少芬帶上家人親力親爲,對她來說,只要把旅遊業做好,付出再多也值得。

鄧少芬在2013年開始正式投資。“很多人問我爲什麼不用錢來投資,我僅僅是想用旅遊來帶動六枝特區的經濟發展”。

在她的努力下,建成了一個集幼、青、中、老年於一體的人羣娛樂的設施,水上樂園、衝浪區、溫泉區、垂釣區、燒烤區等豐富多樣的娛樂設施贏得廣大民衆前來度假體驗,同時配套有餐飲、住宿,全力打造一個屬於六枝的廻龍溪溫泉品牌。

現如今,作爲廻龍溪溫泉文化旅遊度假區董事長的鄧少芬,對該景區經營管理有條不紊,發展蒸蒸日上。廻龍溪景區獨具特色的美食和長桌宴,讓遊客享受舌尖上的味蕾觸角。景區的存在與發展不但成爲六枝特區巖腳鎮的品牌,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解決了當地一批困難羣衆的就業問題,鄧少芬在成功路上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溫泉文化旅遊這塊,並督促員工傾情投入做好服務工作,爲強力打造廻龍溪溫泉品牌不斷鑽研,深入學習其它地區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

鄧少芬爲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感到高興,但她卻不覺得如今她的人生已經成爲一種模式,她仍在不斷學習,她認爲成功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發展並不如理想中的一帆風順時,不要因此望而卻步,人生可以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