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模糊善變的包裝哲學

模糊善變的包裝哲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不過像前面這些刀光劍影的政治鬥爭,不是每個國人都能遇到的。更多的中國人,則是在日常生活中,當他的行爲蒙受了別人的責難時,爲自己找出種種藉口來,這也算國人包裝手段的一個重要表現。例如,一個人明明違反了既定的管理制度,事後他卻往往會這樣辯解:“我本來十分尊重製度,但這樣變更,完全是爲了整體的利益。”這種冠冕堂皇的話,誰都會講。但是真相如何,那就很難說了;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模糊善變的包裝哲學

  針對上面的話,有人聽了也許會表示贊成,替他說好話:“雖然我們的制度略有改變,但這也實在是不得已的。不作一些變更,根本行不通。”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看起來也很像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一般都能得到多數人的諒解。

  但往往也少不了有人反對,批評道:“明明是假公濟私,還要爭辯!”這話聽起來仍然很有道理,看起來恐怕也不無可能。

  這樣一來,似乎是非就很難判斷了。不過,多數中國人深受陰陽文化的影響,時常抱持“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觀念;認爲所有事情,無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而且“是中有非,非中有是”;以致純粹從“現象”看,很難分辨一箇中國人的言行,究竟是真是假,抑或是實是虛。因爲“一個因,可能產生兩種果”。既然如此,那又當如何是好呢?

  我們贊同孔子的態度和主張。孔子主張“聽其言,觀其行”,就是在告誡我們,不可以從表面上去了解一個人,卻應該探究他內在的實質意義。言行一致的人,當然要合乎“表裏合一”的原則,即使可能是真的,也還需要進一步去追蹤,才能證實。

  爲什麼這樣麻煩呢?原因是有些中國人有一套奇特的包裝哲學,能夠把不同的東西,包裝成一模一樣。就算是假的,也可以包裝得足以亂真。難怪有人慨嘆:“一些中國人很會表面功夫!”

  我們一直高呼“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由於一些中國人的這一套包裝功夫,相當高明。

  多數中國人主張隨機應變,卻反對投機取巧。但是,“隨機應變”和“投機取巧”似乎是孿生兄弟,外表長得完全一樣,很不容易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