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人偉大,是因爲目標偉大

人偉大,是因爲目標偉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同爲有目標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未成功,有人大成功,有人小成功。這與目標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目標大,就是空間大時間長,也就是胸懷大志,有戰略眼光;而小目標,一般只解決眼前問題。正所謂偉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願望。

人偉大,是因爲目標偉大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高尚的目標能切實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業。”大目標使人的生活就是幹事業,小目標使人的生活僅是過日子。古希臘哲學大師亞里士多德很尖刻地區分了兩種人,即“吃飯爲了活着”和“活着就是爲了吃飯”。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爲他有偉大的目標。所謂偉大的目標,無非就是要做大事,考慮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範圍內解決更多的問題,在更大的空間時間裏產生更大的影響。偉大的目標要求你解決大問題,爲很多人服務,也就要求你要有大本領,要有異乎尋常的知識、技能、胸襟和魄力。“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在達成偉大目標的過程中,必然還要顧全大局,超越個人得失,作出常人難以接受的重大犧牲。當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實現偉大目標,爲衆多人服務取得成效後,自然能得到社會大衆的認可和崇敬--你便逐漸偉大起來。

我國傳統文化,常用“志當存高遠”,“風物長宜放眼量”,“鯤鵬之志”等詞句,形容和鼓勵人要有大志。歷史的經驗已經說明,目標遠大定天下。三國就是一個好例子。三國時天下紛亂,羣雄並起,逐鹿中原。當初有實力競“標”的主要是這幾個:曹操、劉備、孫權、袁紹、劉表。曹操的“標的”是:一統天下,坐領江山。他自稱“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的“標的”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他在三顧茅廬時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蓋世英雄。孫權屬“繼承父兄遺產”而得國,但也不是泛泛之輩。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士民富庶,足與魏、蜀鼎立,偏安江東。反觀河北袁紹就差多了。袁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點高,名聲大,擁數十萬之衆,謀臣無數,戰將如雲,也曾有興漢滅賊之志,但徒有虛名,屬“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之輩,被稱爲“羊質虎皮”、“鳳毛雞膽”,爲後世唾笑。還有劉表,領荊襄之地,地沃利廣,豪傑衆多,但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甘爲井底之蛙,本有進取中原的絕好機遇,但他卻以“吾坐據九郡足矣,豈可別圖”而自足。“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其中,以曹操的目標最遠大,當然是曹操“中標”。正如史官贊詩所言:“曹公原有高光志,贏得山河付子孫。”然而,這些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在毛澤東眼裏,都算不上最成功的,“昔秦皇漢武,略輸文彩;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青少年時代,便具有以天下爲己任的遠大抱負。“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我們青年人的責任真是重大,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長。……我就決心要爲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毛澤東看來,最成功者,應當是君師合一,德業俱全的人。中國的歷史證明,帝王者,無論有多大本領,也只能建功立業於當代,死後難免江山易主;聖賢者,雖可以依靠精神主宰千秋萬代,死後成爲“萬世師表”,但又極少成就功業。爲此,既要建功立業於當代,又要傳精神於萬代千秋。“建功立業要與萬世師表結合起來!”

毛澤東有着超越無數歷史風流人物的偉大理想。當然,以上所舉,都是“極端的”、“個別的”例子,但是,對常人而言,目標遠大一些,對成功有益無害。首先,目標遠大,才能充分發掘你的潛能。人不可能取得自己所不企求的成就。一個想當元帥的士兵,雖然不一定就能當元帥;但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則永遠不可能當元帥。高爾基說:“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確定只走10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處便會因鬆懈而感到很累,因爲目標快到了;但如果要求走20公里,那麼,在七八公里處,正是鬥志昂揚之時。比如射箭,有經驗的射手都知道,要想射中靶心決不能瞄準靶心,而要瞄準靶心以上的位置。這就是“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僅得其下”的道理。

偉大的歌德說:“就最高目標本身來說,即使沒有達到,也比那完全達到了的較低的目標,要更有價值。”目標必須給心智留有較大的空間,我們纔不會因自我設限而窒息,纔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和幸福。其次,遠大的目標,產生遠見。

有一位哲學家到一個建築工地分別問三個正在砌築的工人說:“你在幹什麼?”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擡地說:“我在砌磚。”第二個工人擡了擡頭說:“我在砌一堵牆。”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座教堂!”聽完回答,哲學家馬上就判斷了這三人的未來:第一個心中眼中只有磚,可以肯定,他一輩子能把磚砌好,就很不錯了;第二個眼中有牆,心中有牆,好好幹或許當一位工長、技術員;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爲他有“遠見”,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沒有遠見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邊的東西;相反,有遠見的人心中裝着整個世界。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並非是身無分文的人,而是沒有遠見的人。

只有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事物,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遠見,是看到並非擺在眼前的東西的能力。遠見指看到別人未看到的重大意義的能力,是看到機會的能力。作家喬治·巴納說:“遠見是在心中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

遠見就是看清自己的遠大目標,應該屬於自己的願望:我要飛多高,我要飛多遠,我要飛到哪裏去?我爲什麼能到?我怎樣才能到?遠見告訴我們可能會得到什麼東西。遠見召喚我們去行動。心中有了一幅宏圖,我們就從一個成就走向另一個成就。

把身邊的物質條件作爲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沒有長期的目標,便會有短期的挫折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標越遠大,意志纔會越堅強。絕沒有無緣無故的堅忍不拔。“忍辱”必然因爲“負重”。忍的程度決定於目標的大小。

沒有遠大的目標,一生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沒有遠大的目標,就沒有動力。茫無目標的漂盪,終歸迷失航向而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