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4個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4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這個世界,有很多身體殘疾的人在努力生活,創造常人難有的輝煌。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殘疾名人勵志故事4個,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4個

篇一:周雲蓬

如影隨形的吉他、披肩的長髮、寬大的墨鏡、天籟般純淨的歌聲……這就是中國盲人民謠歌手周雲蓬留給觀衆的最初印象。

周雲蓬是標準的“70後”,但心理上卻有着遠大於實際年齡的滄桑。小時候,病魔就纏上了這個不幸的孩子。身患眼疾的他,跟隨着母親的腳步,四處求醫問藥,別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經歷單調又令人絕望,充滿了火車、醫院、手術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九歲那一年,他什麼都看不到了,眼前一片黑暗。視覺的最後印象是動物園裏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以後,這個鏡頭,反覆在他腦海中出現。夢中,他是笑着的,醒來後,他哭了!

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尋求光明!顧城的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用在周雲蓬身上再適宜但是。在盲童學校讀書的他,以後不僅僅上了高中,還讀了大學。在大學期間,他最喜愛的書目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加繆的《局外人》。在大學裏,周雲蓬非凡的藝術才華得以充分展現,他創辦了民刊,並開始寫詩和歌曲,並在大學裏開演唱會。大學畢業後,周雲蓬開始遊歷全國,並以彈唱爲生。四處漂泊的經歷,賦予了他無窮無盡的靈感:靈敏的耳朵,讓他的音樂更加純淨、細膩。他錄製的音樂,開始廣爲人知。在他的博客裏,他這樣介紹自我:新世紀的候鳥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邊。媒體開始第一次用“音樂公民”來評價這位歌者。周雲蓬不僅僅在音樂上擁有卓越的才華,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着過人的天賦。他認爲音樂和詩歌是不可分離的孿生兄弟,他一向致力於“彌合詩歌與音樂的分離”,並在2009年,獲得珠江國際詩歌節“詩歌探索獎”。

應對自身的不幸,周雲蓬好像總是視而不見。他用詩一樣的語言這樣描述道:蛇只能看見運動着的東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裏有一千個太陽。很多深海里的魚,眼睛蛻化成了兩個白點。能看見什麼,不能看見什麼,那是我們的宿命。我熱愛自我的命運……

有記者問:你九歲就失明,這是否從精神上摧毀了你。他淡定地回答:不會的,那時我還沒有精神,災難來得太早,它撲了個空!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遭遇挫折和不幸都是再正常但是的事情。把災難看得過重,它就是一座山,壓得人喘但是氣來:笑對不幸和磨礪,災難會認爲它找錯了人,只能在堅強者面前甘拜下風!

篇二:楊佩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我喜歡做的事,她個性喜愛唱歌、跳舞,期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我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裏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着高壓線線杆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鬆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啓自我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着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着。

從那以後,家裏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着弟弟留在家裏,而母親帶着她選取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我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我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取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我在社會上有所作爲。她此刻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我的學業,使自我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昇華,哪怕乞討,也是爲了飛翔

篇三:華盛頓·羅布林

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河流的布魯克林大橋是個地地道道的機械工程奇蹟。

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這座雄偉大橋的設計。然而橋樑專家們卻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確信大橋可以建成。

父子倆構思着建橋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設法說服銀行家投資該項目,之後他們懷着無可遏止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施工建造他們的大橋。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嚴重受傷,無法講話也不能走路了。誰都以爲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爲只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然而儘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一天他躺在病牀上,忽然一閃念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密碼。

他惟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於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和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

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篇四:貝楚齊亞尼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裏帶來歡樂, 反而給父母的心裏蒙上了一層陰影,家裏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憂慮。因爲他患上了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 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一場鋼琴音樂會,着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着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了,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下來,腳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了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了一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 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着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 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 《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爲“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衆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鐘。最後,他笑着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纔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衆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短暫的`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件事之後,有人問他爲什麼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爲好奇我的身材纔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纔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 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 《樂曲》,成爲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爲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讚譽之聲。此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始陷入低潮,因爲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甦醒過來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每天堅持練琴11個小時以上。最終,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在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這個人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