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曾經相交甚密的朋友,爲什麼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經相交甚密的朋友,爲什麼走着走着就散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K 次

曾經相交甚密的朋友,爲什麼走着走着就散了?

無心也罷,有心也可,開心最好!

作者:馬桑(雲南大學經濟學教授)

摘自公衆號:桑言良語

在北大讀書的時候,某天外教在PPT上給出一些英語習語,讓我們翻譯。其中一句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這還不簡單?大家會心一笑,衆口一詞大聲回答:“眼不見,心不煩”。哪知懂得一點中文的外教卻搖了搖頭,說不是,繼而他用英文解釋了一番。全班才明白這句話的正確解讀是直譯:“走出了視線的,便會走出你的心靈”。如果要拽一下文,可以翻譯爲:“離久情疏”。當時雖覺得這句話好有深意哦,但畢竟還年青,聽過也就過了,沒有太在意。

經年以後,滄海桑田,再回想起有些人有些事,會在悵然之間突然想起這句英文。

1

小時候,走出你視線的人,通常是因爲升學、轉學、而導致了彼此的分開。這種分別,其實你並不在乎。你那時的感情連接是父母。朋友之誼什麼的,你還不太懂得。

年少的時候,你有了獨立於父母的渴求。你開始與同齡人走得近了,分享着自以爲隱祕而慎重的祕密;同時,你們和老師鬥智鬥勇、相互掩護,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這種親密讓你以爲你們的關係會一直這麼地好下去。但是,當畢業來臨,你與朋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開始,你們可能還是會保持頻繁的交流,可惜,仍抵不過兩不相見的疏離。再然後,你又有了新的朋友,很好地填補了情感空白。於是,你們逐漸不再問候,曾經的感情陳舊得像是上輩子的緣分。儘管不經意間,你會想起和發小的某個過往,但是卻沒有了聯繫的衝動,甚至你都不知道那個電話還能不能接通。

2

爲什麼我們走着走着就散了?

認知心理學給出了一個有“科學根據”的解釋:這是人類的基因使然。

人類首先是通過辨識人臉,進而發展出彼此的交往。雖然當今的信息、諮詢等已經非常豐富,但人類大腦對於交往的處理能力卻跟不上技術演進的速度。在人類早期的採集社會,一般聚居氏族的規模是五六十人,因此普通人在同一時間段內,處理人際交往的上限數量往往也是五六十人。其中有十人左右會是密切交往者。當然,人羣中不乏一些“長袖善舞”的人,據說他們的交際圈會突破這一數量限制。歷史上一些傑出的外交家,他們的社交能力有可能達到200人左右。

正是因爲我們的社交能力有限,決定了我們在某個生命階段,不可能留下很多人。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沒有能力Hold住這麼多的感情。每一次新的交往,不可避免地要疏遠一些曾和你一起走過的人。

3

如果說早年走散的朋友,失聯的主因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但是,卻解釋不通爲什麼現在微信這類社交平臺這麼發達了,曾經相交甚密的朋友還是走着走着就散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某天,因某個機緣,想起某事,或者看到某條微文,突然想和某人分享一下,翻找微信,卻發現刷了好長時間的屏,都沒有看到TA的頭像,這才驚覺,我們已經如此疏離!

一般朋友的疏離往往是雙方默契造就的,沒有了一起的行動,也沒有了共同的話題,疏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種散場,真的可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

但是親密朋友的疏離則往往很傷人,它通常是一方先做出了疏離的姿態,表現在,你給TA發信息吧,TA長時間不理你,偶爾有個回覆,也是以忙爲藉口。借用魯迅的名言“時間是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是會有的”,你可以一眼識破TA的回答其實是誇大了真實的謊言。是,TA是很忙,但是不足以忙到無法給你一個回覆。這說明TA其實有了比你更重要的前十個人,你已經擠不進TA的關注範疇。思及此,你不免意興闌珊,甚至還帶了幾絲羞憤,畢竟當初大家是交過心的,那麼,這便是一種辜負了。竊以爲,除了血脈聯繫的感情以外,任何感情其實都要求一種對等交換,因此,只要你不乏自尊,你必定會成全對方的疏離。壯士斷腕,既是勇氣,亦是解脫。既然已經走出了你的視線,就把TA隔絕於你的心靈吧。這是真的眼不見心不煩。

相處這事,在乎舒坦。能夠找到“三觀合、感覺好、節奏對”的朋友真是幸運!

時光就是一個魔法師,它會把擁有變作失去,但同樣也會帶給你下一次的擁有。每一次邂逅,總會有所得。人生多彩,人性立體,如果喜歡,就請介入彼此的生命,如果無緣,相別也是歡喜。所以,菩提樹下覓青石,淡看緣起緣散,只待時光助你沉澱那些會留在你生命中的人,亦或者淘汰那些走出了你生命的人。

延伸閱讀:

好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變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