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李想談平安與秦致汽車之家股權之爭:難過但不痛苦

李想談平安與秦致汽車之家股權之爭:難過但不痛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李想談平安與秦致汽車之家股權之爭:難過但不痛苦

李想談平安與秦致股權之爭:站出來看,未必是壞事

2016年6月25日平安信託正式入主汽車之家成爲最大股東,汽車之家原有管理層全部被清洗,緊接着6月26日,據汽車之家CEO秦致內部信,公司已召開臨時董事會,他和汽車之家CFO鍾奕祺將不再擔任汽車之家相關職務,一時間,CEO和CFO雙雙被踢出局。

2016年6月27日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撰文,從股份競購、換管理層、他的個人心態三方面發表了對於秦致與平安的股權之爭的看法。

李想稱,“我作爲創始人和董事(我2015年6月30日離開汽車之家的管理團隊,繼續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見證了整個過程,我只描述我眼中的真相。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汽車之家以及任何利益相關方。”

李想表示,汽車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但是並不痛苦,因爲我已經找到了真愛(指的是車和家)。秦致和管理團隊一定很痛苦,因爲他被真愛拋棄了。

站出來看,未必是壞事。

就在今天下午,陸敏宣佈受聘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陸在今日發給汽車之家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宣佈了這一消息。

資料顯示,陸敏曾任職過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是平安集團執行委員會常委,於2013年離職,被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濤接任。

陸敏表示,未來汽車之家的發展戰略,一是按照既定的目標、方向、政策不變,再上一個臺階;二是利用平安的豐富資源和金融優勢,與之積極探索汽車租賃、信貸、保險等汽車金融業務,一、二手車交易以及車後服務等。

6月25日凌晨,開曼法院聽證會當庭宣佈撤銷汽車之家“禁止令”、澳大利亞電信隨後將更新的股東名冊交給平安信託。至此,平安與澳大利亞電信順利完成汽車之家的股份交割,平安以 16 億美元收購汽車之家 47.4%的股權,正式成爲汽車之家最大股東。

隨後,汽車之家CEO秦致在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中表示,公司召開臨時董事會,秦致和鍾奕祺作爲公司CEO和CFO被替換。

李想寫的這篇文章全文整理出來,原文如下:

汽車之家新CEO的信息已經公佈了,按照披露規範我也可以說了,免得大家和媒體都猜來猜去的。我作爲創始人和董事(我2015年6月30日離開汽車之家的管理團隊,繼續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見證了整個過程,我只描述我眼中的真相。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汽車之家以及任何利益相關方。

三個主要段落,分別是:股份競購、換管理層、我的心態。

股份競購

大的層面上講,秦致的本質並非是小股東或管理團隊阻礙大股東進入,而是競購澳電股份失敗,這和萬科還是有所不同的。澳洲電訊去年就有了賣出多數股權的想法,這部分股權也有幾個目標買家,平安是其中一家,潛在買家早期也都和管理團隊有接觸。去年的股價還是偏高,秦致代表的管理團隊也沒有購買的意向,因爲確實很難拿出這麼多錢。隨着中概股整體走弱,澳電賣股的價格也在下降,加上有了一個迴歸A股的通道,況且汽車之家確實是一個優質的資產,股價也不貴,籌劃這筆錢也變得有可能。

所以秦致搞定了幾個大牌資本,支持秦致,參與購買和私有化的競標。這幾個大牌資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絕對不會在公開市場上拿這個當兒戲。

但是,時間點上來看,多少有點晚了,澳電的一個完整財年是到6月30日,所以澳電非常有動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從澳電的角度來看,平安確實會是一個時間上更穩定的選擇,雖然不是一個出價更好的選擇。就和2008年6月29日澳電戰略投資汽車之家一個道理,這個時間點很重要。

中間發生的各種事宜,也都是和競購相關的。但是,競購失敗了。

換管理層

秦致決定競購的時候,我問過他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競購失敗了你認爲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他說:我走人。我認爲秦致的職業操守沒有任何問題,很早也明白了自己選擇可能會出現的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以及代價。

更換澳電董事成員的臨時董事會上,一切都很順利,澳電的五個董事席位更換爲平安派駐的董事,包括更換CEO和CFO(CEO和CFO需要董事會批准,更換其餘的高管CEO可以決定)。無論是作爲董事、股東、還是管理者、創始人(這裏額外補充一下,秦致是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家三個創始人之一,李想、樊錚、秦致,因爲汽車之家的企業文化是秦致來了以後建立的,這個相當重要,在此之前汽車之家只有基本的產品和用戶運營,還有特別離譜的拼勁),秦致在董事會上都表現的非常職業,也針對交接工作和新CEO陸敏有非常深入的溝通。

至於是說被幹掉還是主動辭職,這個已經不重要了。

我也理解平安的選擇,因爲從歷史上來看,平安成爲任何一個公司的大股東以後,幾乎第一件事情都是從更換管理團隊開始。這是一種選擇,不存在什麼是非對錯。就和汽車之家合併車168的時候類似,車168的團隊只能選擇汽車之家的文化,要麼留下,要麼走人,這些都是很殘酷。

澳電更像是一個戰略投資者來對待汽車之家,汽車之家上市公司團隊裏不存在任何一名澳電的員工和前員工。這個同樣沒有對錯,都是企業風格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