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與人交往的距離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適可而止

與人交往的距離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適可而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與人交往的距離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適可而止


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寫的:

“我想一個人與一個人之間

最好的距離應該是

在一個暖洋洋的午後

我捧着書在沙發的一側

你抱着吉他坐在沙發的另一側

我緩緩翻着書

你輕輕淺吟低唱

我們相互陪伴

卻不彼此打擾”

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着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效用(即每消費一個單位的該物品,其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遞減的趨勢。

作爲一個性格偏內向和慢熱的人,一個外表和內心極度矛盾撕裂的人,我一直認爲一個人一生中只有一隻手能夠數過來的所謂的死黨,記住,不是閨蜜,在我看來,死黨和閨蜜是有區別的,死黨是瞭解你過往,知道你的陰暗面和缺點,但是依舊不嫌棄你,可能不常聯繫但是一旦有事,會奮不顧身地挺身而出的人。而閨蜜,更像是整天膩在一起,討論各種八卦和無下限話題,連上廁所也要一起去的人。除了死黨,和一般人的交往大概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種:一個人從陌生人,變成點頭打招呼的人,也需要擦身而過十幾次,每一次擦身而過也需要對視0.5秒以上,每一次對視也許將對方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掃視一個來回。雖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是一來二去,就像《花樣年華》裏面,梁朝偉和張曼玉在昏黃狹窄的樓道悠悠晃晃擦身而過的幾次,就釋放出某種氣息瀰漫在兩人之間,這時候,其中一個人點頭打招呼,或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微笑,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開始拉上線了。

第二種:一個人從熟悉的陌生人,變成一個認識的人,也需要出現一個契機,或許是某天一個人站在門口,看着突然下起的雨沉默的片刻,這時候你也恰好看到了,走過去隨口說了幾個字“下雨了”,沒有感嘆號,也不帶問號,只是一個沒有句號的陳述,漸漸消散和着霧氣消散在潮溼的空氣裏,彷彿不曾出現過,在沒有迴應的7秒鐘以後,對方淡淡地說了一句,“是啊”,彼此相視……交換了名字,正式認識了。

第三種:一個人從認識的人,變成朋友,或許是發現對方也和自己喜歡同一首歌,於是相邀去某個歌手的演唱會,或許是發現彼此都喜歡看電影,於是相伴去看了一場電影……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距離應該是第二種和第三種吧,第二種雖然不相熟,但是足夠美,兩個人之間除了一兩根不小心就會斷掉的絲絲緣分,再無其他,這時候的兩人,都還處在不自知的狀態中,人與人之間的不確定,前進一步或許就會成爲朋友,一個轉身或許就能變成杳無音信的陌生人。這種美感來自對彼此的不確定,一切都是未知的,而又正因爲是未知的,所以充滿了可能性和幻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