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推拿》讀後感

《推拿》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畢飛宇先生的《推拿》,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描述了一羣特殊的人——盲人在特殊的領域——推拿中心謀生的故事。

《推拿》讀後感

“沙宗琪推拿中心”的兩個老闆也是盲人,在南京城裏合資做推拿生意,手下十幾號盲人推拿師和幾個正常人前臺……推拿師之間互稱“大夫”,表面關係和和睦睦,而這小小的推拿中心卻不如風暴中心平靜,充滿着愛恨情仇:兩個老闆勢必有兩隻政治隊伍,明爭暗鬥也難免;推拿師之間的愛情也容易出現糾紛;盲人與正常人形成了兩種陣營……

讀了《推拿》,才知道看似平靜的盲人也會有這麼多熱鬧的經歷,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有着更強烈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第一、盲人這個詞太籠統,根本不能概括所有看不見的人。盲人也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總是積極些,容易接受這個黑漆漆的世界;後天的總是要經歷從“明亮世界”到“黑暗世界”的轉變,有些人需要的時間是更久的,看起來寡言、消沉,正如書中所說:

“後天的盲人沒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之後,他直接抵達了滄桑。他稚氣未脫的表情全是炎涼的內容,那是活着的全部隱祕。他透徹,懷揣着沒有來路的世故。他的肉體上沒有瞳孔,因爲他的肉體本身就是一直漆黑的瞳孔裝滿了所有的人,唯獨沒有他自己。這瞳孔時而虎視眈眈,時而又溫和纏綿。它懂得隔岸觀火、將信將疑和若即若離。離地三尺有神靈。”

盲人還分識字的和不識字的:識字的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像推拿師一般是識字的,他能寫會說,很容易就學會推拿;不識字的就低人一等,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盲人也分眼盲和心盲:“這世界有人眼盲有人心盲,眼盲的人可以用心去感受,心盲的人有眼也是擺設。”只是眼盲的人依然有着強烈的求生意識和獨立意識,他們學推拿,學外語,賺錢來養活自己,書中的老闆和一些推拿師就是這樣的實例;而心盲的人則是懈怠的人,有口飯吃就行,對世界失去熱情,得過且過的度過一生。

第二、諷刺的是,殘疾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成功。上帝給他們關了一扇窗,卻開了一道門。像書中的王大夫,一手好推拿,深圳、南京找工作都容易;反之他的弟弟,一個健全人,遊手好閒,欠了一身債,拖着等哥哥還。在哥哥替他還了後,衝着父母大喊“爲什麼我不是個盲人,這樣我就能自力更生了”。何其可悲!

以前也想過:假如人看不見,就可以不爲外界的誘惑迷亂了心智,而是堅信腦海中美好的畫面;假如人聽不見,就可以不爲他人的評論否定自己,而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假如人走不了,就不會想去外面的世界東奔西走,而是久居一地清淨養心……種種可能,都是掃除了許多障礙,踏上通往成功的捷徑。

但這也只是空想,學校有個出名的特殊學院,見到了一些特殊人羣;心語的實習經歷接觸了一些殘障人士,加上《推拿》一書,才發現這真的是想多了。殘疾人連生存都拼盡了全力,所謂成功只是掙扎後的勝利品。有勝,就有敗,相比龐大的殘疾人羣體,能脫穎而出的只是少數人。所以他們的小成功都會成爲大新聞,會成爲正能量鼓舞其他殘障人士,會讓健全人羨慕嫉妒恨。

普通人的成功則不容易。首先,要做出特別大的事纔會被記住。所以,沒有人歌頌小富即安,只追求大富大貴;沒有人珍惜眼下的安寧生活,只想着將來的美好願景。

其次,成功的道路並不明朗。科技的進步讓世界同步。太多的誘惑充斥腦海,不同的成功範例擾亂人心,世界各地的美食、美景讓人嚮往。一方面是詩和遠方,一方面是日復一日的上班;一方面是美好的幻想,另一方面是不堪入目的現實。很多人都在追逐夢想,卻難以找到內心的答案。

《推拿》的意義在於,一是勾畫了一個不熟悉的盲人世界,一是給予健全人一種熱愛生活的勇氣。熬夜玩手機、長時間戴耳機、久坐不運動等自殘行爲就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