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伏牛堂米粉創始人張天一,把一碗米粉做到極致的90後

伏牛堂米粉創始人張天一,把一碗米粉做到極致的90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伏牛堂米粉創始人張天一,把一碗米粉做到極致的90後

伏牛堂米粉創始人:把一碗米粉做到極致

24歲的張天一決定在北京開一家常德米粉店之前,已經出過書,還是一名專欄作家,在全國辦過巡迴講座,有一批忠實“粉絲”。

那年的高考作文,他寫的文言文作爲反面教材上了新聞。大二時他放棄學生會主席轉正的機會,創辦“天一碗”餐館,開了兩家連鎖店。從北外畢業時,他放棄可出國交流的保研機會,以總成績第一名考取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攀。

2014年6月,即將研究生畢業的他,又召集了3位合夥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開了一家“伏牛堂”湖南常德牛肉米粉店,並宣稱“我們是‘90後’,爲自己上班”“用知識分子的良知,在他鄉,還原家的味道”。

37平方米的空間在同層的餐飲店鋪裏顯得十分侷促。爲保證質量,他們每天只限量供應120碗米粉,想吃得提前一天預約。下午3點,遠遠就能看見門口掛着的“米粉已售罄,歡迎預約下一時段”的告示牌。

小店的佈置隱約有日式拉麪店的風格。張天一很推崇日本紀錄片《壽司之神》。每來一家媒體採訪,他都重複一次,說自己也想像片中賣了一輩子壽司的小野二郎那樣,“經營一種生活方式”。

許多湖南老鄉慕名前來,但大都帶着“不太可能好吃”的心理。一天晚上,一位在北京定居多年的66歲常德阿姨慕名前來,她不懂預約,最終趕到時,米粉已經賣完。阿姨匆忙離開,沒過一會兒又回來了,手裏端着一碗從隔壁家買來的沒有湯頭的面,她讓張天一給她澆上伏牛堂的湯頭。她一邊吃着,一邊激動地說,足足16年沒有吃到這樣的家鄉味道了。

爲了這個味道,張天一和表弟周全幾乎嚐遍了常德的米粉。

那時剛過完年,家鄉的雪還沒化盡,天氣陰冷潮溼。兄弟倆走街串巷,想要拜師學藝。常德最大的一家米粉店當時正缺人,他們想混進去。招聘的阿姨瞅了一眼:“你們恐怕不是來打工的吧?”

兩人改變策略:到店直接開吃,吃完再說明來意。老闆們的迴應更直接,大多手一揮:“走走走,不給不給。”直到一家小有名氣的米粉店老闆願意收徒,卻開口要60萬元。哥倆只好每天繼續吃着粉。一個多星期後,終於有一家米粉店老闆願意低價收徒。兄弟倆大喜,很快,《伏牛寶典》誕生。

現在,柳嘯是伏牛堂的“賬房先生”,宋碩負責品牌推廣,周全當起了負責產品的“CPO(首席流程官)”,張天一是“堂主”。周全此前從未下過廚,切菜的動作至今還很生硬,手腕上貼着大大的創可貼。“咳,常有的事。”張天一說他們掙的都是真正的“血汗錢”。

伏牛堂火了之後,很多投資人主動打電話找過來,許以“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張天一卻一一婉拒。他想得很明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他覺得帶着宗教般的虔誠去將一碗牛肉米粉做到極致是“一件非常理想主義的事情”,是“上法”。盈利、賺錢是“上法”的副產品,“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設定爲賺錢,那麼結果只能求其中,得其下”。

推薦閱讀:

伏牛堂米粉的餐飲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