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弘揚袁隆平精神的作文摘抄

弘揚袁隆平精神的作文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導語: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爲天”、“食以稻爲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弘揚袁隆平精神的作文,大家快來看看吧。

弘揚袁隆平精神的作文摘抄

篇一:

【因爲熱愛所以甘願付出】

因爲熱愛祖國,錢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險—回到祖國;

因爲熱愛水稻,袁隆平頂着閒言碎語研究雜交水稻;

因爲熱愛華夏民族,青少年投身於知識的海洋,只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因爲熱愛中國,我們甘願付出,只爲它明天能比今天更好。

錢學森,這位偉人的老人,他知識淵博,才華出衆,在國外學習,連外國人都稱讚他爲天才。美國政府願意支付鉅額工資,只爲讓他在美國工作。可是他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只是因爲心繫祖國,渴望回到祖國,將自己的才能奉獻給祖國。他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致於在美國政府以其生命威脅的條件下阻攔他返回中國,他還是毅然的帶上一家老小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回到祖國。他爲中國貢獻是巨大的,人們親切的稱他爲“兩彈元老”。

袁隆平,他說他的願望是讓每個人都吃飽飯,讓水稻長成甘蔗一樣高,米粒像雞蛋一樣大。讓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過上小康一般的生活。他可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並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來的水稻,雖沒有雞蛋大,卻讓中國的水稻增產了好幾倍,幾乎每家都能吃飽,穿暖。當初諷刺他雜交水稻,爲自己當初的話而羞愧。隆袁平,他是全國的恩人,爲全國人帶來了飽滿的米飯。但當有人誇獎他時,他只是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說:“我只是熱愛水稻,熱愛祖國,能專業於我熱愛的水稻,還能爲祖國帶來利益,是我的榮幸。

不管是錢學森,還是袁隆平,他們都是因爲熱愛祖國,所以不怕困難,不畏堅辛,甘願付出畢生的精力,只爲祖國的明天更興盛,更強大。

所以我們青少年作爲祖國明天的花朵,更應該想他們看齊,爲中國的崛起而奮鬥。現在有很多青少年,因爲考試的失敗,父母的閒言碎語而想不開,以致於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認爲這是很不該的。如果我們能看着錢老和袁隆平博士爲中國付出的艱辛,是否會有愧疚的感覺。現在,讓我們昂起頭,向前走,努力學習,爲祖國的未來而學習。

篇二: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但他抽菸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裏那不是自己的錢。”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篇三:

今天,老師給了我一本《我的祖國》,這本書講述了新中國建立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強大,直至實現東方巨人的超越——圓夢奧運的歷程。我們的祖國擁有壯麗的.山河,歷史悠久的名城,發奮圖強的人民,讀完這本書,我爲我是一名中國小學生而感到驕傲。書中第三課《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讓我印象最深。書上說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6億,卻依然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人口卻佔世界22%,雖然現在經濟發展較快,但還有很多人吃不飽,有些貧困地區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面對我國糧食恐慌這一嚴峻現實,有位叫袁隆平的爺爺,通過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品從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袁隆平爺爺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爲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

在欣喜象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學家爲人類作出貢獻的同時,我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在我們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吃了一半的麪包、咬過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這些在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終都進了垃圾筒。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想就錯了,我們來算一筆帳,如果每個同學每天扔掉一塊麪包,那全國將浪費多少糧食?諸葛亮曾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行爲。科學家們一邊在努力研究如何解決糧食危機,我們卻在另一邊浪費糧食,照這樣下去,這個危機不但解決不了,而且會更嚴重。從小我們就學會了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這句詩的含義呢?暑假時我曾在水頭田壠裏看到農民伯伯、阿姨們,頭頂烈日,有的腳踩打穀機,汗流浹背,渾身溼透;有的彎腰弓背,在燙腳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糧食一滴汗的真正含義。是呀,每一顆糧食都是農民的血汗凝成的,我們一定要特別珍惜。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愛惜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爲國分憂的舉動。小朋友們,讓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不要再浪費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