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名人語錄 > 儒家經典語錄

儒家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3K 次

1、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

儒家經典語錄

2、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

3、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尚書》

4、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尚書》

5、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禮記》

6、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左傳》

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

8、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9、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11、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詩經》

12、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

13、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孟子》

14、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孟子》

1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7、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論語》

18、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19、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論語》

20、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2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

2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

23、智者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載物。《論語》

2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

2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27、疇昔之羊,子爲政;今日之事,我爲政。《左傳》

28、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禮記》

29、凡學之道,嚴師爲難。《禮記》

30、民之多幸,國之不幸。《左傳》

3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

32、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論語》

3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周易》

3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論語》

35、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周易》

36、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論語》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38、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左傳》

39、記問之學,不足以爲人師。《禮記》

4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41、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

4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43、周者,周代也;易者,變易,簡易,不易也。《周易》

44、內省不疚,未何憂何懼!《論語》

45、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禮記》

46、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孟子》

47、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論語》

48、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禮記》

49、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

50、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51、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大學》

5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

53、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

54、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

55、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尚書》

56、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

57、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左傳》

58、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尚書》

59、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尚書》

6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61、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

62、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春秋》

6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6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

6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6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

67、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

68、居上不寬,爲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論語》

69、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

70、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裝之美謂之華。《左傳》

71、不興其藝,不能樂學。《禮記》

7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7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大學》

74、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

75、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中庸》

76、寬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尚書》

77、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78、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禮記》

79、君子法上天剛健、運轉不息之象,而自強不息,進德修業,永不停止!《周易》

80、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詩經》

81、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

82、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

8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84、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禮記》

85、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

8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87、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

88、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論語》

89、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爲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孟子》

9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