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二十四史經典名句,治國持家的經典語錄

二十四史經典名句,治國持家的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2K 次

二十四史經典名句,治國持家的經典語錄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爲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29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爲“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爲“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下面,爲大家整理《二十四史》裏的經典名句,感悟這些治國持家的經典語錄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3、爲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譯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講誠信,纔可以飾之以文。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6、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8、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裏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9、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譯文:應該像面臨着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10、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爲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爲利而往。

11、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譯文: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2、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漢書。文帝紀》

譯文: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13、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4、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漢書。食貨志》

譯文:在寒冷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飢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15、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譯文: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