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16K 次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

走運與倒黴,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絕對對立的兩個概念。世人無不想走運,而絕不想倒黴。

其實,這兩件事是有密切聯繫的,互相依存的,互爲因果的。說極端了,簡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這並不是我的發明創造。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經發現了。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老子的“福”就是走運,他的“禍”就是倒黴。

走運有大小之別,倒黴也有大小之別,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運越大,則倒的黴也越慘,二者之間成正比。中國有一句俗話說:“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吾輩小民,過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候難免走點小運,有的是主動爭取來的,有的是時來運轉,好運從天上掉下來的。高興之餘,不過喝上二兩二鍋頭,飄飄然一陣了事。但有時又難免倒點小黴,“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沒有人去爭取倒黴的,倒黴以後,也不過心裏鬱悶幾天,對老婆孩子發點小脾氣,轉瞬就過去了

但是,歷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們,他們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個地區、一個行當的安危。他們得意時,比如打了一個大勝仗,或者倒賣房地產、炒股票,發了一筆大財,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自以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兩二鍋頭了得!然而一旦失敗,不是自刎烏江,就是從摩天高樓跳下,“而今安在哉!”

從歷史上到現在,中國知識分子有一個“特色”,這在西方國家是找不到的。中國曆代的詩人、文學家,不倒黴則走不了運。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昔西伯拘裏,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司馬遷算的這個總賬,後來並沒有改變。漢以後所有的文學大家,都是在倒黴之後,才寫出了震古鑠今的傑作。像韓愈、蘇軾、李清照、李後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從來沒有過狀元宰相成爲大文學家的。

瞭解了這一番道理之後,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爲,意義是重大的。它能夠讓我們頭腦清醒,理解禍福的辯證關係;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199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