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至理名言 > 佛教感悟人生至理名言

佛教感悟人生至理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佛教感悟人生至理名言,希望喜歡!

佛教感悟人生至理名言

1) 真心是體,本識是相,六七等識是用。——《大乘止觀》卷4

2)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華嚴經•問明品》

3) 寂滅者名爲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入楞枷經》卷1

4)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華嚴經•明法品》

5)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華嚴經•梵行品》

6)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大乘起信論》

7) 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華嚴經•離世間品》

8) 知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

9) 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大智度論》卷8

10) 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計,若了所知無,能知即非有。——《密嚴經•妙身生品》

11) 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大乘莊嚴經論》卷2

12) 在有常修空,處空常萬化,雙照一切法故。——《仁王般若經》

13) 佛界衆生界,一界無別界。——《寶篋經》

14)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密嚴經》卷3

15)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爲空華相。——《圓覺經》

16) 知以一故衆,知以衆故一。《華嚴經》卷16《須彌頂上品》

17) 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華嚴經》卷13

18) 一一塵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塵中有,無量種佛剎。——《華嚴經•普賢行品》

19) 天見寶莊嚴,人見爲清水,魚見爲窟宅,鬼見爲膿血。——《順正理論》卷53

20) 諸法非因生,亦非無因生,虛妄分別有,是故說唯心。——《大乘理趣經》

21) 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楞嚴經》卷1

22) 十方一切諸世間,悉是衆生想分別,於想非想無所得,如是了達於諸想。——《華嚴經•十回向品》

23) 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厚嚴經》

24) 三界所有,唯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大智度論》卷29

25) 世間無實,人分別起,此分別故,分別心生。由此心爲因,即有身生,以此心故,即有諸法。——龍樹《破有論》

26) 諸有對色,皆識變現,非極微成。——《成唯識論》卷1

27) 無量無數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無念,如是見世間。——《華嚴經•普賢行品》

28) 心爲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爲伴侶,妄想觀伎衆。——《楞枷經》卷4

29) 猶如夢中所見事等,皆虛妄現,都無一實一切皆是識心所爲。——《廣百論》

30)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

31) 如世有良醫,以妙藥治病,諸佛亦如是,爲物說唯心。——《雜(寶)藏經》

32) 心持世界去,心拘引世界,其心爲一法,能制御世間。——《雜阿含經》第16經

33) 心爲繫縛解脫本,是故說心爲第一。——《正法念處經•畜生品》

34) 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

35)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壇經•護法品》

36) 法界衆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華嚴經》卷13

37) 從生及國土,一異不可得,如是善觀察,名知佛法義。——《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38) 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兩真如不生。——《大般若經》卷569

39) 無上道無在無不在,無處所不現,不可執,所得無失。——《如來智印品》

40) 即相即真。——曹山本寂禪師《五燈會元》卷13

41) 廓徹十方自性境界,觸事全真。——真淨克文禪師《古尊宿語錄》卷43

42) 若知唯識現,離於心所得,分別不現前,亦不住其性,是時攀援離,寂然心正受。——《密嚴經•妙身生品》

43) 由唯識智,無境智生,由無境智生,復舍唯識智,境既非有,識亦是無……謂如兩木……由相鑽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還燒兩木。——世親《辨中邊論》卷下

44) 爲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成唯識論》卷2

45)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中論•觀涅槃品》

46)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47)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壇經•般若品》

48) 由心故作惡,由心有果報,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誑衆生,將來向惡趣。——《正法念處經》卷1

49) 生死相續由內因緣,不待外緣,故唯有識。——《成唯識論》卷8

50) 以一切法不離識故,說識名唯,非謂唯有識故,方置唯言。一切法中,識用殊勝,推識爲主,故首心法。——窺基《百法論》

51) 由心集起綵畫,爲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大乘法苑義林章》

52) 夫心者,爲諸法總持之門,作萬有真實之性,故稱第一義諦。——《宗鏡錄》卷94

53) 心清淨故世界靖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爲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舍品》

54) 佛祖慧命,只有八個字包括無餘,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憨山《夢遊集•示周錫孺》

55)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

56) 諸蘊業爲本,諸業心爲本,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

57) 是菩薩因般若波羅蜜,世間諸事,皆同實相,不見資生之事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者。——《小品般若經•阿惟越致品》

58) 如衆翳者同於一處,見各差別,互不相礙,皆由眼翳,不見正色。衆生亦爾,色性無礙,心緣異故,蔽於正見,不見真實。——《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59) 三界之中,以心爲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譬如萬物皆從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爲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

60) 一切世間皆由心造。心不自見,若善若惡悉由心起,心性迴轉如旋火輪,易轉如馬,能燒如火,暴起如水,作如是觀,於念不動,不隨心行,令心隨己,若能伏心,則伏衆法。——《勝天五般若經》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