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孔子的名言彙編15篇

孔子的名言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名言吧,名言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着某種精神品格。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名言纔是好的名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名言彙編15篇

孔子的名言1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則語錄講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對學習所持的態度,當然也是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孔子認爲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謙虛誠懇老實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是的,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加以隱瞞,不去向別人請教,在別人面前仍然不懂裝懂,那他就是“大無知”太虛僞了.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生下來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曉古通今的人,人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不斷充實自己的,只有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才能不斷進步.實事求是,歷來是我黨倡導的一貫作風,古老的中國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我們只有面對現實奮起直追,才能獨領歷史的風騷.否則我們若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那隻能是被後人貽笑大方,最終被社會淘汰.

來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老老實實做學問,踏踏實實幹事情,爲迎接未來的挑戰作準備吧!

孔子的名言2

1、“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5、“朝聞道,夕死可矣。”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孔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9、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10、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1、孔子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2、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13、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孔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7、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8、孔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9、孔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0、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2、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3、孔子:《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4、孔子:《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5、孔子:《論語譯註》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6、孔子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27、孔子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28、孔子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9、孔子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0、孔子家語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3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32、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33、“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36、“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37、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4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2、“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4、“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4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不學禮,無以立。

5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5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5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5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6、小不忍則亂大謀。

57、匹夫不可奪志也。

58、道不同,不相爲謀。

5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0、“巧言令色,鮮矣仁。”

6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6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名言3

一、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二、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四、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六、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七、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放於利而行,多怨。

九、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十、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十一、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十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十三、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十四、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十五、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十六、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十七、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十八、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十九、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二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二十一、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二十二、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二十三、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二十四、 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二十五、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二十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二十七、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二十八、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九、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三十、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二、 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三十三、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三十四、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五、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七、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三十八、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三十九、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四十、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四十一、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四十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四十三、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的名言4

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1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1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2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1、過,則匆憚改。

2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4、聽其言而觀其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2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0、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4、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5、不遷怒,不貳過。

36、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37、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4、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45、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6、巧言令色,鮮矣仁!

4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48、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的名言5

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2、字嚴君子以當仁不讓。

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5、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2、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3、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4、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

15、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9、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2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1、有教無類。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6、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27、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的名言6

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3.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4. 居上不寬,爲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5.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忠信仁義者可行於天下。)

7. 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 不遷怒,不二過。(此三句意爲人有過失是不可怕的,誰會沒有過失呢?但有過不改或者諱疾忌醫的態度是最不可取的,這樣的人會在以後犯同樣的錯誤,這纔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謂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謂也)

9.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10.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1.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 孔子論學習

14. 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6.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義,雖鄉鄰亦鄙之;忠信仁義,謙恭有禮,雖蠻夷之地,亦敬之。)

19. 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1. 其使民也義。

22.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23.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4.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5. 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爲而無孝之名也。

孔子的名言7

孔子不僅僅是一個老師,而且是一個孝子,重孝道,是孔子力崇之,所以後來孝道都以儒家爲準則。來看看孔子關於孝道的幾句名言:

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3、父母唯其疾之憂

4、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孝道的感悟】:

一、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什麼呢?有人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回答說,兒女生病了,父母親是如何擔憂,你們就知道什麼是父母親了。

二、今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是什麼意思,就是說現在很多人都說給父母親錢就行了,這叫施捨,你家裏養了一條狗也是能養,這不是把父母親如同狗馬一樣?這叫不敬,給錢父母親是好事,望多關心父母親身體健康,父母親年老了,也需要關心,問好,天冷了問候,有病了也陪着父母親。這纔是孝。

三、樹欲靜風不止:就是樹長大成才了,但是風繼續吹,不停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兒女想養父母親,但是親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子欲孝而親不在,這裏有一個典故,孔子路過看到一個人在哭泣,孔子問何哭?答說我在外面工作幾年了,回到家父母親不在人世了,所以樹長大以靜止了,人長大成人了,父母不在了,告訴世人:不要當父母親如犬馬來養,也不要等你父母不在了後悔,子欲孝而親在。

四、遊必有方,就是兒女出遠門,首先要安排好父母親在家裏,包括寒冷,疾病照顧,生活飲食等,這就是“方”。

孔子的名言8

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過,則匆憚改。

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1、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5、不學禮,無以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17、巧言令色,鮮矣仁!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7、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匹夫不可奪志也。

2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3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3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3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7、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0、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2、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3、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4、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4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6、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4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9、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5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5、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7、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58、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6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6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4、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聽其言而觀其行。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9、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70、不遷怒,不二過。

7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73、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7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5、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8、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7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80、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名言9

孔子論學習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爲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人生態度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孔子論學習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爲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人生態度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的名言10

1、吾何執?執射乎?執御乎?吾執御矣。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

5、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 、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9、以約失之者鮮矣。

10、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1、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12、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3、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善治民。莫善於禮。

14、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15、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6、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

17、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18、幼而不悌,長而無述,老而不死,是爲賊。

19、朝聞道,夕死可矣。

20、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2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2、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的名言11

1.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炊。其爭也君子。”

——《八佾》

【翻譯】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箭時,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後上場;比賽完畢下場後又互相敬酒。這纔是君子之爭。”

2.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

【翻譯】孔子說:“至於把我看成聖人和仁人,那我怎麼敢擔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從不感到厭煩,僅僅做到這些就是了。”

3.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爲。”

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翻譯】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6.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