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孔子的經典名言(15篇)

孔子的經典名言(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歷史文化精華的積澱,對後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戒作用。什麼樣的名言才具有借鑑意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孔子的經典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的經典名言(15篇)

孔子的經典名言1

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季氏》

【釋義】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纔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爲政》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上立身處世站穩腳跟,四十歲上學識多起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歲上知道了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六十歲上對聽到的言論能辨別真假是非,七十歲上怎麼想就能怎麼做,而不會越出規矩。”

3.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反覆思考,結果卻沒有什麼益處,不如去學習。”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釋義】孔子說:“只一味讀書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騙;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讀書,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

【釋義】孔子說:“我做學問的急迫感,就像追趕什麼東西唯恐趕不上那樣,而趕上了還又怕失掉。”

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釋義】孔子說:“對學得的只是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到,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個有修養的君子嗎?”

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釋義】孔子說:“溫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釋義】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要求飽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說話謹慎,主動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9.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罕》

【釋義】孔子說:“像莊稼那樣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是有的吧!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是有的吧!”

10.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爲士矣。”——《憲問》

【釋義】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釋義】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釋義】孔子曰:“對於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

13.子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憲問》

【釋義】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爲了提高自己,現在的人學習是爲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孔子的經典名言2

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譯文:說話一定守信用,行動一定堅決果斷。

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譯文: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譯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譯文: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譯文:(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啓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個角,就不要再重複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譯文:聰明,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爲恥。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譯文:擡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去鑽研,越鑽研越覺得艱深。

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譯文: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譯文:學習知識並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譯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1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譯文: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侷促,經常憂愁。

1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爲政)

譯文: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譯文: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什麼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的了。

2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論語·爲政)

譯文:(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纔是明智的。

孔子的經典名言3

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3、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0、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1、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孔子

1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1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14、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1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7、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

18、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2、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3、學而不思則惘。——孔子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5、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8、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29、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3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

32、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33、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3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孔子

3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孔子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

4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2、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孔子

43、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46、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孔子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

4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孔子

49、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孔子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51、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5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5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56、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57、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孔子的經典名言4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敬鬼神而遠之。

5、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6、德不孤,必有鄰。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知其不可而爲之。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溫、良、恭、儉,讓。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15、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道不同,不相爲謀。

1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2、苛政猛於虎。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大德必得其壽。

25、無爲而治。

26、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2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的經典名言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另外還告訴我們要從別人的缺點去反省和檢討自己的行爲,及時做出修正,讓自己更出色。雖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爲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學校裏那些調皮搗蛋,成績差得同學我們就會認爲他們全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而相反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大家就會認爲他們什麼都好。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只是有些人優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係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爲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的'經典名言6

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於利而行,多怨。

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0、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5、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8、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3、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4、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25、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2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的經典名言7

1、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5、有教無類。

1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21、不學詩,無以言。

2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不學禮,無以立。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33、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鮮矣仁!

3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3、不遷怒,不貳過。

4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經典名言8

1、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2、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3、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4、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6、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7、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8、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9、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0、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虧也

12、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

17、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8、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20、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孔子語錄

21、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2、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23、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2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6、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2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8、……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9、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30、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3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2、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3、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3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35、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3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7、過,則匆憚改。——孔子名句

38、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3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41、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4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名言

4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4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語錄

4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4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8、放於利而行,多怨。

49、赤之?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50、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51、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52、不學禮,無以立。

53、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6、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5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經典名言9

1、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9、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7、不學詩,無以言。

18、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19、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20、有教無類。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的經典名言10

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2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2.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 放於利而行,多怨。

24.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28.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31. 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32. 不學禮,無以立。

33.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5.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6.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8.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39.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0.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1.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2.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3.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4.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5. 過,則匆憚改。

46. 不遷怒,不二過。

47.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9.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0.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孔子的經典名言11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14、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爲政)

21、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爲政》

23、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論語·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31、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爲謀。《論語·衛靈公》

3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44、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4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7、有教無類。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的經典名言12

1)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2)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3) 孔子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 孔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6)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7)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0)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 孔子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3)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5)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6)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7)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8) 孔子:《論語譯註》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的經典名言13

1、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範人們行爲,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解釋: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爲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釋: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纔可以成爲君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解釋: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10、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1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釋: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解釋: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爲疑惑而更加危險。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5、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解釋: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1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解釋: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纔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17、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解釋: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衆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孔子的經典名言14

1.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1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的經典名言15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5、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6、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3、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6、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7、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8、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9、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0、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6、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8、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9、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31、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32、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4、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5、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6、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3、不遷怒,不貳過。

4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