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什麼樣的人才能上哈佛

什麼樣的人才能上哈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中國的大學是“考”上的,一次高考基本確定終身。而美國大學特別是像哈佛大學這樣的一流高校,則不是依靠“考試”來決定的——這絕對高於中國高考對於考生的要求,因爲學生要接受的是全面的考查與檢閱。
  
  爲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哈佛對一個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是怎樣的:
  
  一般來說,申請哈佛者SAT要取得高分才行——很多學生都是滿分;中學階段的GPA要儘可能高——很多學生同樣是滿分4。0;推薦信要頗具分量——基本上都是有真憑實據的、實實在在的溢美之詞;課外活動多姿多彩——很多學生不僅有各種課外活動,還有衆多校外乃至國外的精彩的學術活動或者獨特的個人經歷;出衆的面試結果——在由哈佛校友主導的面試中,應該有絕對出色但又自然而然的表現;獨特的個人陳述——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要把學術潛質以及優異於他人之處表現出來。
  
  然而,所有這些加起來,還只能說是,一切纔剛剛開始。從最終錄取結果看,所有哈佛的學生都排在高中階段整個畢業班(這裏“班”的概念,相當於中國的“年級”)的前10%~15%的行列。
  
  想一想就不難理解。2013年,申請哈佛的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35023人,而錄取率又創歷史新低,僅爲5。8%,即發放的錄取通知書僅爲2029份。我總說,申請哈佛未被錄取者,未必不優秀;但凡進入哈佛者,則絕無平庸之人。
  
  那麼,一個問題就擺在人們的面前。既然都如此優秀,爲什麼有些人能夠被錄取,而大多數同樣優秀者只能名落孫山呢?
  
  其實,哈佛的招生規則、錄取的程序等一直是外界爭議乃至批評的焦點。當人們看到有衆多的官家子弟、富豪子女、文體才子進入哈佛之後,難免會有疑慮——這是否對窮人或者說平民百姓的子女有不公平的一面呢?
  
  如果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過去的哈佛的確經歷了一段從精英階層到逐步平民化、從對待特殊人羣有特殊政策到更加公平競爭的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
  
  總體來看,哈佛的歷史演變主要是從爲貧窮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追求學生族羣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這兩個方面出發,向更多才華出衆的平民子女敞開大門。
  
  在哈佛最初建立的兩百年中,學生羣體很單一,用今天的標準來看就是白人、新教徒和男性。在那個時期,唯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得起哈佛。
  
  哈佛是最早引入獎學金制度的美國高校。大約在1643年,即哈佛剛剛開辦7年之時,就開創了資助貧窮學生支付學費的先河。到18世紀,哈佛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都能獲得經濟資助。到20世紀初,除了經濟資助外,哈佛還會爲貧窮的學生提供過冬的衣服。1934年,時任哈佛校長的柯南特專門設立了一個面向全國的獎學金項目,極大提高了無力支付學費的優秀學子進入哈佛的人數比例。現如今,哈佛是全美推行不考慮學生支付能力的錄取原則、對貧窮學生實施全額資助的六大院校之一。
  
  在這六大高校中(包括MIT、普林斯頓、耶魯等),哈佛又是第一個把這樣的原則用於國際學生的院校。2007年,哈佛又推出重大措施,對那些家庭年收入在6萬美元以下的哈佛學生,不收取任何學費。在2011年至2012年度,哈佛拿出了1。66億美元資助各類學生,大約覆蓋了60%的本科生,而在這其中,超過20%的學生是無須向學校支付任何費用的。通常,美國的各州立大學,即公立大學的學費都相對偏低,吸引了不少家境困難的優秀學子。正因爲不斷地完善其經濟資助制度,使得哈佛在其招生網站上宣稱:“現在,對於美國90%的家庭來說,把孩子送到哈佛與把子女送入旗艦公立大學兩者的花銷差不多,甚至更少。”正因爲這個前提,改變哈佛學生族羣構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哈佛既有自己的入學考試,也有其特殊的錄取政策。所謂入學考試,主要是一些傳統的科目,包括拉丁文和希臘文,而這些語言課程只有在私立學校纔會講授。換句話說,唯有有錢人才可能學到這些知識。同理,也只有他們,才能在未來去參加哈佛的入學考試。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初,儘管報考哈佛的人們要通過一個簡單的考試,但哈佛依舊保留了給予某些人“有條件入學”的權利。這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不能通過入學考試,哈佛還是可以以其他理由給予其入學資格的。而到1907年,超過55%的學生都因爲符合這樣的附加條件而獲得了入學資格。
  
  這樣的情形在1913年開始有了轉變。由於時任哈佛校長的洛威爾提出的“新計劃”是主要面向公立學校學生,從而使得在“新計劃”下招生的人數,超過了舊計劃下所招收的學生人數。
  
  不能忘記的是,哈佛在招生方面的變化,也得益於校外重要的社會運動的影響力。比如,1968年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新任哈佛招生委員會主任彼特森就宣佈說,哈佛將會錄取更多的黑人學生。第二年,有90位非裔美國人進入哈佛,這一數字比前一年增長了76%。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哈佛的學生中,不僅有非裔美國人,也開始有了更多的土著美國人、亞裔美國人等。在今天的哈佛校園中,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等,這裏有超過80個國家來的學生,有20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
  
  如果回到本文的主題——即“什麼樣的人才能上哈佛”來看,我個人以爲,那些既有全面的個人素質,又有勇於追求知識、探索世界的激情與勇氣,且有異於他人的獨特之處者,最容易在衆多優秀的學子中脫穎而出。

什麼樣的人才能上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