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81K 次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

導語:《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寫的是鄉紳這個階層的一些婚戀觀,財產觀,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價值觀念,通過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過程描寫,我們知道了他們住哪裏,收入多少,社會交流的方式,淑女和紳士應該怎麼做,景物描寫細膩生動,人物心理把握到位,情節曲折有趣。所以成就了它的經典。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的讀後感,以供大家的需要,希望你們閱讀愉快!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

【第一篇】

《傲慢與偏見》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書中主要圍繞伊麗莎白與達西、吉英與彬格萊的愛情故事展開,爲讀者展現了十八世紀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生活和迷人的田園景色。班納特夫婦有趣的對話讓人物形象更鮮明,盧卡斯結婚的風波讓讀者的心情跌宕起伏,但最吸引讀者的還是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故事。

伊麗莎白作爲大戶人家的二女兒,雖然長相比不上姐姐吉英,受父母寵愛程度不及妹妹麗迪雅,但是她聰明、活潑、直率,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我本以爲這樣的女人在愛情路上自然是順風順水的。但作者簡·奧斯丁恰恰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舞會上。達西的種種言行讓伊麗莎白認爲他是一個傲慢無禮、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傢伙。接下來,年輕英俊軍官韋翰向伊麗莎白獻殷勤,並控訴達西對自己犯下的罪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越來越深,導致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第一次求婚慘遭失敗。

故事恰好就在這裏發生了轉折,求婚的失敗、對伊麗莎白的思念讓達西開始檢討自己:示愛時也不忘提醒對方的門第低微,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爲人傲慢,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凌駕於他人之上。後來,在知道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雅準備和韋翰私奔時,他主動幫忙;做了好事卻沒有打算在伊麗莎白麪前邀功;用一封寫滿真情實意的信再一次向伊麗莎白傾訴自己的愛意。當然,這些改變讓他最終抱得美人歸。

在門第和財產的基礎上,美好的婚姻要兩情相悅、互相欣賞是作者推崇的婚姻觀。而我認爲,唯有真誠得人心。

達西之所以能贏得伊麗莎白的芳心,是因爲他付出了真心,用自己的行動化解了二人之前的誤會。明明被韋翰惡意中傷,他還能不計前嫌地幫助麗迪雅和韋翰結婚,讀後感.維護伊麗莎白一家人的名聲。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達西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他心胸寬廣,能理智地處理各種事情。反觀伊麗莎白,她發現妹妹可能要與韋翰私奔,只能求助嘉丁納舅舅,想象事情的惡劣影響,完全想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得知達西已經幫忙解決麗迪雅的事情時,書中是這樣描寫她的心情“伊麗莎白讀了這封信,真是百感交集。她這種心情,叫人家弄不明白她究竟是高興多於苦痛,還是苦痛多於高興。”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印象沒有之前那麼糟糕了,她想到他在背後默默做了那麼多,想到這些都是因爲自己,心情複雜卻又不由得對達西多了幾份感激之情。

他們兩個人的關係不再像之前那樣對立,互相看不上對方了。達西的傲慢自大變成了成熟體貼,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自然就消失了。即使擁有萬貫家財如達西,在愛情面前也要拿出真誠,更何況芸芸衆生的我們呢?

【第二篇】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8世紀末到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傲慢和偏見,就屬於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靈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業,無論是知識、教養、還是愛情、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的種種淺浮的陷阱或陰影做鬥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覆的認識過程,慢慢由心靈克服各自弱點和毛病,而走向開放、灑脫、自由的必然結果。擾擾塵世,做人不易;茫茫人海,佳偶難見。然而沒有愛情不要勉強人結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鬆向喜之心,不苟且、貪圖一時之利慾,追求兩心之和諧、相應,運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靈上的缺點,終得如願以償。出身、財產、地位、教養、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於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就書中的人物而言,婚姻並非意味着男女間無法控制的熱情而是雙方與社會間的契約產物。小說人物全然融入其社會現實,依循社會規則,譜出故事情節。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由此可得,在這個世界上,傲慢與偏見根本就不是愛的對手,傲慢與偏見在遇到愛之後不會讓愛消失,相反,它們只會雙雙變成愛的俘虜。

愛,竟能使兩個人到如此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遠的合二爲一,就是與上帝的契約,縱使風暴雷電,也無法分解這種心靈的黏結。愛的力量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在愛面前不僅傲慢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就連偏見也不得不甘拜下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凱瑟琳、莉迪亞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女性的社會角色是很明顯的,即便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充當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婦而已。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嚴重。如貝內特家中有幾位小姐,可是沒有男嗣,因而,貝內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貝家小姐的嫁妝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妝中分得,嫁妝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洛特那樣的路,通過婚姻來爲自己將來的溫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爲金錢至上的買賣。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爲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第三篇】

“達西和伊麗莎白一直與加迪納夫婦保持着最爲親密的關係,並真誠地愛他們,一直把他們的恩情銘刻在心。正是他們把伊麗莎白帶到德比郡,纔將她與達西永遠地連結到了一起[]。”這是本書中的結尾,看起來皆大歡喜,令人寬慰。可是在這部長篇小說中,總有意外不到的事,總有婉轉曲折的過程。

本書以鄉間生活爲背景,描述了貝內特一家與其鄰居之間的故事。貝內特一家有五個待嫁的女兒,大女兒簡與剛搬來的鄰居賓利先生一見鍾情,互相傾慕。後又受到賓利的好友達西和賓利的姐妹的阻撓,使得賓利離開了龍博恩。伊麗莎白與達西一開始見面便給對方都留下了極爲不好的形象。達西厭惡伊麗莎白的粗鄙親戚,而伊麗莎白討厭達西自身的高傲。但後來達西卻開始對伊麗莎白的美目和智慧有了新的認識,漸漸的對她產生了好感,甚至愛慕她。可由於伊麗莎白本身十分討厭達西,以至於達西在柯林斯先生家裏對伊麗莎白表達愛慕之情時被執意回絕。可是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亞這時與一個軍官威克漢私奔,給全家人帶來了極大的苦痛。而挽救這一事實的人卻是達西,達西還清了威克漢的債務,併爲他倆舉行了正式的婚禮。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看法逐步有了改變。最後賓利回到了龍博恩,與簡訂了婚,而這時達西與伊麗莎白也互相傾慕。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說過,第一印象便決定了一個人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可是這個結論在本書中卻被推翻。一開始達西與伊麗莎白是互相厭惡的。但在後來慢慢相處的過程中,各人發現了各人身上的優點。達西看到了伊麗莎白的智慧,而伊麗莎白看到了達西身上的真誠與無私。這才使得兩人互相理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印象與愛情是可以同時成立的。在看到別人的同時,心裏也就會不自覺的拿這個人與自己身邊的人去比較。得出來較好的結論的同時併產生好感。愛情就是在一步一步的理解與好感中成長的。並不能說一開始的印象就決定了一切。若是如此,也就沒有後來的曲折起伏,也就不會看到今天的《傲慢與偏見》了。

故事中還有另外兩對情侶。柯林斯先生是貝內特家的遠親。爲人圓滑,處事呆板,說話枯燥而無味。這麼一個沒有情調與品位的人,夏洛特·盧卡斯小姐卻看上了。一開始書中並沒有描寫柯林斯對夏洛特的印象。只是在柯林斯對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後才轉移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一開始就是爲了吸引柯林斯而準備的。所以柯林斯便迫不及待的向盧卡斯家求婚,其實他自己也心知肚明。柯林斯並不是爲了愛情而結婚,他只是想娶一房太太而已。自己有了事業,有了金錢,就缺少一個主婦來料理家事。他是爲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夏洛特呢,已經27歲了。27歲在那個時代就是一個老處女,嫁不出去的人。夏洛特自己心裏也着急,所以她要趕緊找個丈夫嫁出去。她也是爲了結婚而結婚,像柯林斯這麼枯燥無趣的人,她其實也不願意嫁。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兩個想法相同的人,一拍即合,結成了夫婦。不得不說這是愛情的悲劇,雖不是印象造成的後果,但也是那個時代迂腐的表現。

麗迪亞和威克漢便更不用說了。麗迪亞貪圖威克漢的英俊瀟灑,而威克漢是爲了逃債才和麗迪亞一起私奔。一個爲了金錢,一個爲了美貌,這樣膚淺輕浮的愛情,也維持不了多久。以至於後來威克漢對麗迪亞的感情逐漸淡了,麗迪亞也無可奈何。這對夫婦一直依靠着姐姐們的接濟來度日,也好不到哪裏去。麗迪亞對威克漢的印象是帥氣,幽默。而威克漢對麗迪亞一直不冷不熱。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威克漢是因爲麗迪亞有着她母親遺產的一千英鎊才搭得上幾句話。印象還是爲了錢。他看人首先看的不是外貌,而是家世和金錢。這樣子在外表和金錢上建立起來的愛情,有什麼值得可推敲的?

本書是以愛情爲明線。四種愛情反映了不同的愛情觀。而作者是非常熟練的把握好了一種縮放的寫作技巧。縮放自如,使得本書如此耐人尋味,引人入勝。

我不看什麼驚天動地生離死別的愛情,我只看平常生活中的瑣碎愛情,這樣的愛情最真實,也最易打動人心。我看《傲慢與偏見》,我看印象與愛情,我看生活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