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

導語: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範文一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每一封信都令人得到一些感悟,每封信都會給人帶來些許收穫!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希望你們能喜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

【第一篇】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開始讀的第一本書。單獨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腦殘型文盲,根本沒有選擇與評價書籍的能力,更沒有隻看經典原著而進行自我昇華的本事。所以,不設防,隨性,隨機,相信開卷即有益。之後或好或壞,全憑我自己的造化了。

書中的“談多元宇宙”“無言之美”以及“談美”三篇短文,堪稱偉文。我的語言已經無法表達我對這三篇短文的讚美了,來個無言之美吧。最驚歎於作者的分類方法以及說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達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實上,作者的這些分類,也將會是我今後所採用的分類。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發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我們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如果勉強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則乙宇宙便失去獨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儘量發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處於無形。”有三個這樣的宇宙。第一個爲“道德的宇宙”或稱“實用的宇宙”,第二個是“科學的宇宙”,而第三個則是“美術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爲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與社會俱生的。”在這個宇宙中,我們採取的是實用的態度。這裏是實際生活,在這裏“有所爲而爲”。“善惡是”道德的宇宙“中的價值標準”。

“在”科學的宇宙“中,價值標準只是真僞。在這個宇宙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成見和情感完全丟開,專以”無所爲而爲“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論本來可以見諸實用,但是科學家的直接目的卻不在於實用,他們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尋出事物的關係和條理。”

“”美術的宇宙“也是自由獨立的。美術的價值標準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惡,只是美醜。在這裏,我們需要脫淨了慾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覺“,去見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絕緣的意象。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形象於直覺時的特質。”

【第二篇】

這本書裏的很多的話讀來淺顯易懂,卻是我們往日思考的但無法表達出來的。我們只有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話中含意。在本書中,可以從中發現某一個觸動你內心的句子,雖然裏面有些章節可能感覺不太適合現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

看起來這十二封信的主題毫無關聯,實則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下面就我對本書的某些章節談談我的感想。(括號內的文字爲我的看法[]。)

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一旦下定決心要讀書,就算是國家總統,也會有時間讀書。)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的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我們看書不在於多少天可以看完一本書,即看書的速度;也不在於看書的多少,即看書的數量。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學生一味讀死書。這方面尤以高中生爲代表,一天到晚抱着課本、練習題鑽,到最後考試,可能因爲知識不夠全面就被淘汰下來了。因此忙也要看書,且要看的全面。)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心靈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第三篇】

對於朱光潛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裏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讀書”、“談動”、“談靜”這三篇。

閱讀的好處不用多說,只是我們很多都不知道閱讀的方法。最高峯的時候,我兩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書,可是看完以後,收穫只限於當時,後來就逐漸淡忘的。

長久如此,我不覺有種讀了也忘記,何必做無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書中提高,我們面對伶俐滿目的書,要學會選擇。按照機會成本來說,你多讀了一本無用的書,就代表你會少讀一本有意義的書。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傾向於選擇經過歷史檢驗的,有價值的書。另外,讀書還在於感受,在於記筆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讀書的時候,是邊思考,邊閱讀,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後不留下半點痕跡。

在《談動》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們之所以煩憂,是因爲我們的生機被抑鬱,要想快樂,須得使你的生機能舒暢,能宣泄。很多時候,我們一遇到煩惱,我們就會想要一個人,什麼都不做。其實現在想起來,這樣好像根本就無濟於事。我們總是傾向於抑制自己的情緒。不開心,我們硬要自己堅強不哭;想打電話,我們硬要自己保持尊嚴不打;想瘋想叫,我們硬要自己保持所謂形象。其實情緒是要發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緒,爲什麼不直接任性一次,讓情緒自由發展呢?

《談靜》則講到了“生活在於感受,領略。”當今的生活比過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們卻可以常常聽到別人哭喊着“好無聊!”美麗的花草、可愛的小鳥、深刻的知識,都無法提起我的興趣。我們將這歸咎於社會太喧囂,卻沒有發現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無趣,在於你有沒有去爲自己尋找樂子。

剩下的《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我們感受不是特別的深刻。只是覺得《談十字街頭》裏面有句話很有感觸:“強者皇然叫囂,弱者隨身附和,舊者盲從傳說,新者盲從時尚,相習成風,每況愈下。”“我們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沒在十字街頭底影響裏去。”至於《談多元宇宙》,我會傾向於將這篇文章理解成,時代的對一件事物的評價有很多標準,不同標準下的判斷有所不同,所以應該辯證,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