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紅高粱》讀後感

《紅高粱》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紅高粱》讀後感

《紅高粱》讀後感

導語:《紅高粱》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創作的中篇小說,1986年發表於《人民文學》第三期。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紅高粱》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紅高粱》讀後感

讀後感一:

讀罷莫言的《紅高粱》,腦子裏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裏,一片血紅,無邊無際。紅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顏色。

《紅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風格的一篇奇作。小說以一塊塊的感覺畫面組合而成,形成一個以獨特感覺爲基礎的“紅高粱”世界。從題材看,小說取材於作者家鄉的抗日生活,寫作目的也很明確。在小說裏,作者以家鄉的紅高粱作爲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覺記憶爲筆鋒,遊犁般地描寫着家鄉的抗日生活畫面。無邊無際的高梁地紅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剮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沒,有英勇的伏擊。與以往的“抗日文學”不同,《紅高粱》摒棄了種種思想框框的制約,抹去了單純樂觀的色調,把家鄉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發展和充滿血腥的歷史過程中去。

後來有人驚歎地評價,《紅高粱》把抗日題材“拖出了困海”。不僅如此,《紅高梁》還爲我國當代的“戰爭文學”拓出了一條新路。《紅高粱》中充滿對於人的個性和生命強力的熱烈讚美。莫言在寫作《紅高粱》時就痛感現代都市中人性的齷齪和生命力的萎縮,轉而在高密東北鄉那一片粗獷、野蠻的鄉土大地上發現爺爺、奶奶們那種強悍的個性生命力,自由自在、無所畏懼、樸素坦蕩的生活方式。這種現實人生與過往歷史的交流,使過往民間世界中所蘊含的精神轉化爲當代人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對其人格的生成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個感性豐盈、生命鮮活的藝術形象。崇尚生命的強力、讚美個性生命的偉大是莫言《紅高粱》的主題,這個生命主題會使我們想到西方近代以來的生命哲學,特別是尼采那種高蹈的生命意志。

在這裏,莫言引出了一個關於“原始生命力”的主題。這一主題首先可以通過其所描寫的野生的“紅高粱”這一富於象徵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確立。這些野生的、蓬勃的“紅高粱”,既是農民們賴於生存的物質食糧,又是他們生存活動的現實空間。他們在高粱地裏野合和打埋伏。這裏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紅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爲北方中國農民的生命力的象徵。《紅高粱》顯然超越了其題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識形態和文化歷史觀唸的含義,而是展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活動與生存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幷包含了更爲深刻的關於生命力的寓意。與此主題相關,莫言筆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種由正統文明觀念所認定的所謂“歷史主體”,而是那些被主流歷史排斥在外的人羣。

在《紅高粱》中,參與那場英勇的戰鬥的主角是一幫由土匪、流浪漢、轎伕、殘疾人之流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然而,正是在這些粗魯、愚頑的鄉下人身上,莫言發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統的文化立場上看,這些人是歷史的“邊緣性人物”。他們的生存方式和行爲,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規。他們隨意野合、殺人越貨、行爲放蕩、無所顧忌,是未被文明所馴化的野蠻族羣。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生命力的破壞性因素。莫言賦予這種破壞性和生命強力以精神性,昇華爲一種“酒神精神”,透露了民族文化中所隱含的強悍有力的生命意志。

讀後感二:

一個真作家聞名中外,一部好作品津津樂道,一個諾貝爾獎震驚於世,一部《紅高粱》風靡全球,一個莫言彰顯文學實力,一個葛浩文凸顯英語水平,一個東北表露中國精神,一片高粱盡顯高密風情,一個男土匪繪寫英雄傳奇,一個女巾幗盡顯抗戰神話。

莫言將《紅高粱》推向了世界,《紅高粱》讓莫言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無限榮耀,這一偉大獎項,這一偉大成就,讓莫言的實力得到了肯定,讓中國的風情得到了傳播,讓中國的文化得到了認定,讓中國的實力得以彰顯。看了這部小說之後,乃至看了這部電視劇之後,九二的倩影就在我眼前重塑着,在腦海裏徘徊着,在我夢裏浮現着,在我心中紮根着,在我靈魂裏激盪着。

九兒像鋼鐵一樣堅硬,像流水一樣澎湃,像烈酒一樣香醇[]。面對命運的不公平,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她從來沒有退縮過,沒有服輸過,沒有認命過,沒有倒下過。

九兒的父親心術不正,行徑荒唐,愛財如命,視女爲土,他爲了微薄的錢財,狠心拆散了九兒與俊傑,然後喪盡天良的把九兒嫁給了一個患有麻風病的人,把九兒託付給了一個即將暴病而死的人。面對父愛的荒唐行徑,面對父親的薄情寡義,面對父親的棒打鴛鴦,面對父親的以死相逼,九兒無可奈何的放棄了自己的自由,放掉了自己的真愛,斬斷了自己的情緣,隔斷了自己的情緣,放棄了自己的真愛,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可是即使這樣,九兒還是那個九兒,她還是那樣的剛烈,那樣的堅毅,那樣的勇敢,那樣的率性,那樣的善良,那樣的真摯,那樣的有主見,那樣的無往不堅,那樣的不認命,那樣的有先見。

九兒是個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敢爭敢鬥,敢說敢做的奇女子。對於自己要嫁給一個麻風病人這件事,她不甘過,她怨恨過,她憎恨過,她反抗過,她掙扎過,可是最終她還是輸給了命運,敗給了現實。可是那又怎麼樣呢,九兒是輸了,可是她的志氣沒有輸光,她的剛烈沒有敗光,所以她在出嫁時,隨着帶來一把剪刀,決定來個魚死網破,以此來保護自己的真心,保護自己的貞潔。

對於餘佔鰲這個土匪,這個真漢子,這個真英雄,九兒愛的乾脆,跟的乾脆,走得乾脆,拒絕的乾脆,保護的乾脆,守護的也乾脆。事實上,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在那個落後的年代,在那個思想禁錮的年代,在那個看重女子貞潔的年代,在那個繳費滅匪的年代,九兒與餘佔鰲的愛是不和世俗的,是不被容忍的,是不被看好的,是不被祝福的。可是即便這樣,那又如何呢?無論是餘佔鰲這個土匪式的英雄,還是九兒這個敢於打破世俗的奇女子,他們都無法逃脫愛情的枷鎖,他們也都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所以,他們兩人還是動心了,還是動情了,還是決定在一起了;所以,他們兩人愛的轟轟烈烈,愛的天崩地裂,愛的人盡皆知,愛的生兒育女,愛的生死相隨,

九兒是一個不怕犧牲,無懼犧牲的抗戰英雄。當日本人毀了自己的家園時,傷了自己的親人時,九兒開始爆發了,開始失控了。在最後的戰鬥中,九兒獨身一人把日本人引到了高粱地裏,在那裏,即使她中弾了,她還是高聲歌唱着每一片土地,即使她的身軀要倒下了,她還是堅持點燃了那一罈罈高粱酒,即使她就要閉眼了,她還是是要立志與敵人同歸於盡。爲了保護同胞,爲了保護愛人,爲了守護孩子,九兒就這樣毅然決然的犧牲了自己,試問,這樣一個剛烈剛強的女子,怎麼不叫人欽佩呢?

九兒是會釀酒的,她的高粱酒美味醇香,征服了人們的味蕾,也征服了人們的真心。可是你們知道嗎,九兒本身就是一罈酒,一罈讓你深深迷戀,深深回味的高粱酒。看着那一片片火紅的高粱,我想那大概就是九兒幻化成的吧,即使她已經不在了,可她還是如同這十八里紅一般,那樣剛烈堅強,那樣彌久醇香。

讀後感三:

這是一部解放人性,灌注了無窮無盡生命力的小說。作者莫言用最直接,最樸實無華的語 言,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充滿壓抑與反抗,逃避與面對,彷徨與堅定的現實世界。在那一望無際的高粱地中,穿梭於內心渴望與外部束縛的山東兒女們,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深刻地詮釋了他們對於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對民族大義的堅守,向那壓抑本性的封建禮法做着最有力的抗爭。

在讀過這部名作之後,我對於書中那片高粱地產生了無比的憧憬與嚮往之情。所幸本人所在地與書中所描述的那個神祕而震撼的高密東北鄉不遠。於是,去年夏天,終於能夠一睹其真容。那時候眼前所展現的一切,那直擊人心的視覺衝擊力,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我去的當口恰逢高粱地剛剛被澆灌,甚至連枝葉上的水珠還未徹底蒸散。一根根大紅色高粱如同一位位正在孕育生命的母親,驕傲的挺直着身軀,向前來膜拜的觀者綻放出奪人心魄的生命力。站在高粱地中,彷彿能夠聽到高粱的每一段枝節都在嗡嗡作響,似乎一瞬間這些紅色的生命就能夠衝向雲霄。而那飽滿的紅穗頭更是如同姚撐破自身的束縛,墜落到那粘稠黃土地一般碩大,美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紅高粱地所獨有的風情。

只有在如此充滿原始魅力的地方,纔會成長出如同書中那羣有血有肉,叛逆張揚的人,纔會產生那麼一個石破天驚的故事。在高粱地裏長出的人們是人類最初的情感最不加雕琢的展現,是最爲堅定與執着的生命體。當時社會的壓抑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企圖剝奪人性中最富有朝氣的生命力量,讓人們沿着所謂的固定軌道艱難爬行。可是書中的人物,無論是看似柔弱的“我奶奶”九兒,還是土匪與英雄氣並存的“我爺爺”佔鰲,甚至於戀兒,羅漢都在用生命吶喊着不屈與堅韌,頑強與執着。正是有了這股掙破一切的勇氣,人們才能夠不斷地改變現有的環境,才能夠追求到如此清明美好的時代。

如今,離這部作品發表的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其魅力卻絲毫沒有減退,反而更加熠熠生輝。最近幾年,根據這部作品所改變的電視更是被搬上了屏幕,繼續用其獨特的影響力感染着九零,零零後的新一代讀者。相信無論是何時期,那一片大紅色的都會綻放在讀者們的心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