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成功名言 >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名言及其成功祕訣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名言及其成功祕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羅斯福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名言及其成功祕訣

羅斯福連任四屆總統,打破了美國總統不得連任三屆的先例。羅斯福是一個卓越的領導,當然他的成就不只是歸功在個人的身上,還有他身後的智囊團。

個人名言

only limit to our realization of tomorrow will be our doubts of today.

實現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礙是今天的疑慮。

world can be changed by man's endeavor, and that this endeavor can lead to something new and better. No one can sever the bonds that unite him to his society simply by averting his eyes. He must ever be receptive and sensitive to the new and have sufficient courage and skill to novel facts and to deal with them.

人經過努力可以改變世界,這種努力可以使人類達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沒有人僅憑閉目、不看社會現實就能割斷自己與社會的聯繫。他必須敏感,隨時準備接受新鮮事物;他必須有勇氣與能力去面對新的事實,解決新問題。

have no vision, and when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他們沒有眼光,而沒有眼光的人是要滅亡的。

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 ,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eative efforts.

幸福並不僅僅取決於擁有多少錢財,而在於成功的喜悅和創造活動所帶來的心靈震顫。

l wonder that confidence languishes, for it thrives only on honesty, on honor, on the sacredness of our obligation, on faithful protection and on unselfish performance.

難怪信心在減弱。信心,只有靠誠實、榮譽感、神聖的責任心、忠心維護和無私的作爲才能生長。而沒有這些,就不可能有信心。

oration calls, however, not for changes in ethics alone. This nation is asking for action, and action now.[6]

單純坐而論道是完全於事無補的,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而且必須迅速行動起來。

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it can be helped, but it can never be helped by merely talking about it. We must act, we must act quickly.

許多事情都有助於任務完成,但這些決不包括空談。我們必須行動,立即行動。

, I propose to offer, we are going to larger purposes, bind upon us, bind upon us all, as a sacred obligation with a unity of duty, hitherto evoked only in times of armed strife.

我倡議,爲了更偉大的目標,我們所有的人,因一致的職責緊緊團結起來。這是神聖的義務,我們將發揚以往僅見於國家戰亂時期的患難與共的精神。

face the arduous days that lie before us in the warm courage of national unity; with the clear consciousness of seeking old and precious moral values;with the clean satisfaction that comes from the stern performance of duty by old and young alike. We aim at the assurance of a rounded, a permanent national life.

讓我們正視面前的嚴峻歲月,懷着全國給我們帶來的熱情和勇氣,懷着尋求傳統的、珍貴的道德觀念的明確意識,懷着老老少少都能通過格盡職守而得到的問心無愧的`滿足。我們的目標是要保證國民生活的圓滿和長治久安。

成功祕訣

羅斯福與他的“智囊團”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這是一個美國記者對羅斯福的評價。

從1933年入主白宮,到1945年去世,羅斯福連任四屆總統,打破了美國總統不得連任三屆的先例。在13年的總統生涯中,羅斯福推行“新政”,使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打擊中恢復過來,成爲“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他與孤立主義作鬥爭,引導美國走上反法西斯戰爭的征程,爲戰勝軸心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戰爭期間,他致力於盟國合作,併成爲聯合國的締造者之一。總之,作爲國際性的政治家,無論從內政抑或從外交考察,羅斯福都無愧於那個時代。

就個人教養而言,羅斯福所受的教育未必令人驚歎。他畢業於號稱政治家和外交官搖籃的哈佛,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歡法律。作爲領袖人物,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擁有一個美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的“智囊團”並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 早在擔任州長時,羅斯福就開始羅織各方面專家,組建顧問班子。到入主白宮時,這個班子已初具規模, 後經挑選、擴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團”。其中人員包括特格韋爾、 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這樣的經濟專家,馬歇爾這樣的參謀人才,霍普金斯這樣的外交活動家。 “智囊團”比國務院班子靈活,不講究資歷,甚至超越黨派。 如霍普金斯在出身、教養和風格等諸方面就和羅斯福大相徑庭,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諾克斯則出自共和黨營壘。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爲羅斯福作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羅斯福初任總統時,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和危機前相比,美國工業下降了53%;國民收入下降了500%;失業工人達1300萬。工廠停工、銀行倒閉、農民破產。羅斯福的首要任務就 是對付經濟危機。他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但他卻運用了“智囊團”經濟專家們的智慧。由 於這批經濟學家出謀劃策,反危機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在“新政”頭100 天,羅斯福 就簽署了15 項重大法令,這些法令的草案,主要來源於其智囊人物,如《產業復興法》揉合了特格韋爾、羅伯特等專家的不同觀點,《農業復興法》源於一個農具公司經紀人的設想。由於這些專家的幫助,羅斯福整頓銀行、恢復工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使美國經濟越過了大危機的死谷。到1935年,生產、就業和製造業工資總額的指數就取得大幅度回升的成就。不懂經濟的總統奇蹟般地恢復了美國的經濟元氣。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360架日本艦載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珍珠港,給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了慘重的損失。美國公衆普遍要求集中力量對付日本,這就意味着如果美國從大西洋方面收縮力量,削減對英國和蘇聯的援助,其結局很可能是希特勒德國席捲英倫,危及蘇聯。羅斯福如何決斷勢必影響全球戰略形勢。此時,斯大林和丘吉爾極爲關注美國政策,就是希特勒也死盯住白宮。羅斯福又一次求助於他的“智囊團”。他的大部分智 囊人物,包括精通戰略的馬歇爾,在分析了軸心集團各國的戰爭潛力、戰略地位以後認爲德國是軸心集團主力,擊敗了德國,日本就必敗無疑。於是提出了“先歐後亞”的建議。羅斯福據此作出了戰略決策,在太平洋取守勢,集中力量於大西洋方面。歷史證明,“先歐後亞”是當時最佳的戰略選擇。

除博採“智囊團”的建議外,羅斯福也把執行權交給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業和資源的總體戰。指揮作戰已不像拿破崙時代那樣憑直覺而是要依靠軍事科學。羅斯福遠不是軍事專家,但他大膽起用軍事人才。在太平洋戰場,他依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中印緬戰區,他讓史迪威獨當一面;在歐洲,他讓艾森豪威爾全權指揮遠征軍。最後,在華盛頓,還有一個可以信賴的馬歇爾,以陸軍參謀長的頭銜節制三軍。

作爲總司令,羅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樣去背誦某一兵器的月產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樣守在電話機旁指揮每一個戰役;更不像丘吉爾那樣親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個炮兵連的調動。他很少過問戰術問題,這樣,參謀長們就能以軍事專家的眼光,獨立判斷,相機行事。事實證明,這是最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指揮結構。總統由此可騰出時間潛心研究大戰略,而參謀長們也就有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

在外交事務上,羅斯福的風格也與斯大林和丘吉爾迥然相異。莫洛托夫作爲外長,沒有多少機會對重大問題表態;而丘吉爾則喜歡不辭勞苦,遇事躬親。羅斯福不同,他喜歡派出享有全權的私人代表執行外交使命。比如派往中國的居里和華萊士就有此種特權。另一個出色的人物是霍普金斯。戰爭期間,霍普金斯多次往返於大西洋兩岸。1941年7月,蘇德戰爭爆發 的頭一個月,霍普金斯即受命飛抵莫斯科。行前,羅斯福致電斯大林,“我要求你對他完全信任,就像你直接與我談話一樣。”每當蘇美關係出現波折時,羅斯福就派霍普金斯出使蘇聯。在諸如第二戰場問題、租借援助問題及波蘭問題上,都因享受全權,又爲斯大林信任的霍普金斯到場,而得以按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解決。由於繞過許多官僚機構,這種私人外交減少了誤解,提高了效率,幾乎成爲日後美國政府的制度。

總之,羅斯福作爲危機年代的領袖,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對具體事務的超脫態度並充分地發揮了“智囊團”的作用。 《美國史》一書的作者拉夫爾·德·貝茨評論說:“羅斯福或許還不能被認爲是一個知識界領袖,在許多領域,他的造詣並不深,也不是一個見地卓絕的思想家。 或許正因爲如此,羅斯福纔不像丘吉爾那樣,事必躬親。而強大的‘智囊團’彌補了他專業知識的缺陷,保證了他政治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