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55K 次

有時,答案標準化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可怕的。下面是小編整理提供的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一

考試時誰給我們改答案?當然是老師。那我們的人生答卷呢?也有老師爲我們閱卷,書上鮮紅的“勾”、“叉”和分數嗎?當然沒有,我們人生答卷做的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了。

真正的答案,我們問心無愧的答案還要自己去書寫。 答案只有是自己想的,自己寫的纔有意義。別人的,即使抄來了,也不會成爲自己的。有幾個考試作弊的人能有成就?有幾個小偷成爲了富翁?有幾個剽竊他人文章的人能成爲作家?曾有一位富翁被偷竊後坦然地說:“他偷的只是我的財富,而偷不走我致富的方法。”果真,不久之後,富翁又擁有了財富。那人生呢?

在我們漫漫人生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答卷,別人的答案抄來了就真的適合自己嗎?再說,別人的答案也是抄不來的。我們的人生答案,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書寫。 答案是可以經過別人幫助的,但書寫者仍是自己。

考試的答案,有老師幫你批改,告訴你爲什麼錯了;你要沏茶,會有大師告訴你該放多少茶葉,該放多少水,怎麼泡最好,你仍會泡出好茶;你失去了好朋友,會有心理醫生告訴你如何走出情感的低谷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人在你困難時告訴你,該做什麼,怎麼得到最好的答案,那人生呢?

會有人告訴你怎麼做不會錯,到底該做什麼,可真正輪到自己的時候,仍是茫然,人生沒有一定的標準,自然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做的,我們的人生答案,終究還是要由自己書寫。

那我們選擇到底對不對呢?想必老師也無法告訴我們吧。貝多芬選擇了研究音樂,華羅庚選擇了研究數學,邁克爾傑克遜選擇了唱歌……他們因他們人生答案而成功。如果貝多芬去唱歌,邁克爾傑克遜研究數學,華羅庚研究音樂,他們會成功嗎?他們的人生答案正確嗎?

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人生的選擇正確與否,也只有時間和我們自己知道了。 漫漫人生路,誰不錯幾步?無論是別人的,自己的,有人幫助過的,我們的人生答卷需要我們自己去書寫,這樣的答案纔是問心無愧的,有意義的,真正的答案!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二

不知不覺間,夏天的氣息就已悄無聲息地浸入四月的南寧,而我整裝待發,即將再一次離開這裏。在火車站,一位攝影師朋友爲我送行,特意買了站臺票,拖着我大包小包的行李,我們好不容易過了安檢。不出我所料,候車室裏人頭攢動,座位早就被佔滿了。眼看着檢票時間也快到了,我們就找了個旅客相對較少的角落一站,聊天打發時間。

不多久,來了位女子,手握一張宣傳單,上面印着“請幫助殘疾人”云云。她打着手語,要我們買她籃子裏的愛心徽章。這種騙局在哪都有,有些騙子還會主動在別人手腕上系一條小紅繩,然後強迫人家掏錢買。我歷來對此深惡痛絕,索性裝作沒看見,不想理睬她。沒想到,朋友竟掏出十塊錢給她,她虛情假意地微微一笑,遞了一枚徽章給朋友,就迅速離開了。

我很詫異:“你傻呀?!這種騙術都不知道?!”然後我告訴朋友,有一次我在海口坐長途汽車,就在發車前幾分鐘,一個戴黑框眼鏡、西裝革履的商務男匆匆跑上車,乍眼一看還以爲他是險些遲到的乘客。沒想到,他掏出公文包裏的傳單,朝每位乘客的座位上都扔了一張,單子上寫的就是請大家捐助聾啞人之類的。我思量着汽車也快開了,便一時興起,想打擊他幾句。當他來到我面前裝模作樣地比劃着手語時,我拍拍他的肩,認真地說:“大哥,我有個疑問:你好手好腳的,幹嘛非得騙人呢?你丟不丟人啊?!”商務男一愣,又無可奈何,很快就收拾好他的傳單下車了。

講完了這件事,我原以爲朋友也會笑出幾聲。壓根沒想到,他淡淡地說:“我知道這些人都是騙子。”

我更奇怪了:“原來你是心甘情願受騙啊!?”

然後他也給我講了一件事。就在一個月前,他剛去過雲南拍攝。一個傍晚,他獨自在昆明南屏街散步,看見一位行乞的老婦人,看樣子,她很需要幫助——他寧願相信她那種毫不做作的哭泣是真實的。不過,他在那裏來回轉悠了半個來小時,觀察到過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卻沒有誰爲這老太太停下腳步,許多人甚至看都不看她一眼,她悽惻的哭聲似乎也被城市的喧囂給輕而易舉地湮沒了。

我可以想象出朋友眼中看到的情形:一種孤立無援的渺小存在,被拋置在冰冷而黑暗的茫茫宇宙中,它身邊沒有一絲光芒,也沒有一丁點告慰,最後,這種渺小存在死於自身的孤獨。朋友說,那一幕帶給他從未有過的壓抑,可謂是觸目驚心。他的確被觸動了,生平第一次有極度心痛的感覺。打那以後,他不止一次認真思考過關於人們之間的信任與同情的問題,雖然也找不到答案,但從此他開始了零零碎碎的施捨,哪怕他明知道對方有不純的動機、惡劣的手段。

我問:“那豈不是助紂爲虐了?”

他搖搖頭:“虧你還讀過《聖經》呢,你說說,耶穌明知道世人有罪,爲此心中憂傷,爲什麼仍願意拯救世人,還搭上自己的性命?——不也是因爲神愛世人,不願意放棄人類?……”

我是這樣解讀他的話的:在拯救人性的過程中,愛的力量不容輕視,因爲“唯有愛讓靈魂完整”。他這番話讓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小說中的拉斯柯爾尼科夫與索尼婭都是可憐人,他們不正是通過愛而拯救彼此的嗎?

不久前,我在柬埔寨旅遊,遇到一件小事。

從金邊到暹粒的途中,我們的大巴車在某個加油站暫停了一刻鐘。我和閨蜜下車去衛生間,登時就有一羣孩子像急浪一般涌上來,七嘴八舌地兜售着他們的水果。我早就聽說,只要買了其中一個孩子的,便會被其他孩子纏着不放,很難脫身。爲了避免糾纏,我根本不想理會他們。

可是有一個小男孩一直追在我後面,偏就認定我不放了。他一連用好幾國語言向我叫賣,聽到我和閨蜜在講中文,立馬改口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對我說“姐姐,買我的水果,買我的水果!”

他只有七八歲,看上去瘦極了,一件髒兮兮的T恤舊得不像樣。他沒有鞋,腳丫巴細細小小。上帝給了這可憐的孩子辛苦的生活——或許是作爲補償,也賜給他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他所有的靈氣與活力都凝聚在這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裏了。

當時我才吃飽飯沒多久,也不渴,壓根就沒有吃水果的慾望,更不想惹麻煩。我原以爲,我對這個孩子不理不睬,他很快就會去纏上別的遊客的。沒想到,我從衛生間出來時,小男孩仍然站在門口等着我。在牆邊,他的眼睛因爲有陰影的投射,顯得更大了。

我一惻隱,就蹲下身握住他的手問:“小朋友,你多大了,上學沒有?”孩子並不回答我的問題,也許是他根本就沒聽懂。他只是睜着一雙可憐巴巴的大眼睛,連續不斷地咕噥道:“姐姐,買我的水果吧!我的水果甜!”我搖搖頭,說:“我真的不需要。”然後,我就上車了,低頭翻看相機裏的照片。幾秒鐘後,我聽到有人在輕輕地敲打窗玻璃,擡頭一看,這孩子正努力地踮着腳站在車外,伸手敲打窗戶,不屈不撓。我向他搖搖頭,便不再看他。

接下來的一幕,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卻使我從此不安起來:汽車啓動時,我不經意朝窗外一望,只見這孩子仍在看着我!他嘟着嘴,臉上浮現起一片憂傷的`烏雲。他的眼神是非常失望的,而這失望卻依然清澈無比!剎那間,我感覺到這種清澈的失望是源於他心底的自然流露,正因爲如此純淨而不含雜質,我不敢再看他的眼睛!

愧疚感馬上就跟隨而來,趕都趕不走。我問閨蜜:“你看到那個孩子的眼神了嗎?”她說:“他確實挺失望的,還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她和我一樣,什麼水果都沒買。

我心裏不安,後悔沒有聽從朋友建議,隨身攜帶一些送給孩子們的小禮物,比如糖果、鑰匙扣、硬幣之類的。我想,這件小小的事,看來要成爲我在柬埔寨最大的遺憾了。

以前我在越南見過一個賣水果的小姑娘,不過十歲出頭的樣子,卻已被薰染出了冷漠與勢利。而這個小男孩,我無意中就將他和那個越南小姑娘歸到一類去了。事實上,他不一樣,他的眼神就證明了一切——他不過就是個孩子而已,本該享受幸福的童年,卻冒着酷熱在外面賣水果。其實他的水果賣得並不算貴,他的願望也很單純,無非是希望多賣出些水果而已。可我動用了一個成年人的心思去防備他,特別是用一種在社會冷暴力中日漸形成的防騙心理去揣測他。而他並不是在行騙,他只是在銷售水果而已——我這樣做是不是有點過分?潛意識裏,我覺得我的做法會使我成功地遠離騙子;實際上,在那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裏,我傷害了一個孩子最純真的願望。

我爲孩子的可憐感到心傷,也爲自己的冷漠和自以爲是的防備而心傷。

幾天後,旅行快結束了,我們又乘車從暹粒返回金邊,翌日就將從金邊飛回國。這些天玩得挺愉快的,但我的心一直懸着。參觀吳哥窟時,我在想這個孩子有沒有來見過他們國家最偉大的建築;去夜市買東西時,我又在想這個孩子平時的玩具都有些什麼……我和閨蜜約定好了,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一定要記得提前備一些小禮物,一定要記得多給孩子們一點愛。沒想到,大巴車又在那個加油站停了下來。我心裏暗喜:要是再見到大眼睛孩子的話,我就買他的水果。

他果然在!車一停,他就和其他孩子一齊跑了上來。見到我,他眼睛都眯成了縫,嘻嘻地笑着,露出兩個小酒窩:“姐姐,我還記得你!你前幾天來過!”他似乎把那天的不高興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一次,我果斷地買了他的菠蘿,這一袋已經削完皮並切成條的菠蘿,摺合人民幣四塊錢左右。買完菠蘿,我竟突然有些不捨,蹲下問他:“我可以和你拍個照嗎?”孩子非常開心地應許了,我把手機遞給閨蜜,請她幫我和孩子拍張合影。

我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舉動,卻讓小男孩周圍的小夥伴們都很羨慕他,孩子們竟然圍成了一個半圓,齊刷刷地看我們拍照。小男孩對着我的手機擺出了一個剪刀手的姿勢,此刻,他不像兜售水果時那樣大方活潑了,反而露出羞怯的神色。

上車後,小男孩仍然在窗外朝我微笑揮手,遲遲不肯挪動,直到我們的汽車駛出很遠,回過頭再也看不見加油站。我把那一袋菠蘿打開,正像小男孩說的那樣,他的菠蘿果然好吃,肉甜汁多,新鮮甘美。閨蜜也向另一個孩子買了一袋棕櫚果,我倆互相交換着吃,都覺得心裏懸着的東西終於放下了。

那張合照,我當然珍存着。照片上,孩子仍是光着腳,皮膚黝黑,身量瘦小,衣服破破爛爛,他笑着,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還缺了一顆門牙呢。他燦爛的笑容,猛然擊打着我心中的什麼角落。我並沒有施捨他什麼,他只不過用他的正當勞動,賺到了他應該賺的錢;而我只不過花了幾塊錢,買到了一次快樂與內心的充實。我還想,童年的記憶本來就不完整,賣水果遇到的人不計其數,他會很快把我遺忘的,我卻是永不能忘記這件事。而他今後的生活會如何、人生道路是否會順暢、是否會遇到願意幫助他的人?和他一起賣水果的那些孩子們呢?他們是否會在今後柬埔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抓住機遇改變命運,或只是卑微黯然地度過一生,甚至也變得冷漠、勢利與算計?

——我越想越難過。

回憶起在柬埔寨的事,又聯繫到朋友說的一席話,我突然發現許多事物與觀念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人們往往因爲被欺騙,感覺到受傷害了,所以就不願再輕易付出愛。可是大家都這樣做,又讓世界冷漠了許多,也不見得這種退守便使那些罪行不再繼續猖狂。愛可以拯救靈魂,但愛也正因爲無私,便極易被利用……該怎樣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社會風氣,並不是哪一個人單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可是,如果這世上不再有人願意去嘗試做了……

我憎恨罪,更害怕人們都習慣了忍受罪。

我對朋友說:“你談的這個問題,我也想不明白,也沒有答案。我們都是凡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都害怕受傷害,所以寧願選擇以冷漠保全自身,也許這過程中真的會傷害到別人,比如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我們也難以判斷真假,也無能爲力。只期待這個社會能更加公義、良善,並且我們可以爲此做點什麼。”

朋友說:“施捨肯定會在某些層面上助長不良風氣的氣焰。但是我又想,這種施捨是否也會喚醒一些人的良知,哪怕只有一個人因此而變好,也是正義的勝利。”

我不知道該發表什麼意見了,我只是說:“每次有這種無力感時,我愈加感覺到耶穌基督的偉大。”

後來有一次,在西安交大對面的興慶公園裏,一位老太太走過來乞討,我什麼都沒說,只是掏出零錢給了她。那時正是黃昏,我看到老人們坐在木椅上聊天,幾對少年情侶勾着對方的小指頭談笑走過,還有兩個小女孩趴在草地上研究某種雙色雛菊……在我面前,湖邊的柳枝被夕陽鍍上金黃的色澤,雲層中透下的光束裏卻飛舞着灰塵,讓我眼裏的一切有些朦朧不清。

老太太走後,我也不清楚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去做,但我知道今後碰到類似的情況,我還是會這樣做的。我的做法,到底是助長了所謂的不良風氣,讓更多的人有好吃懶做的理由,還是基於一種更高的憐憫?我想,在這個問題上,要尋求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也並不容易。

答案在風中飄蕩創新作文三

任何問題都不止有一個答案,不管是什麼樣的問題。答案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思考者本身,取決於他是否敢想敢做。 1+1=?一年級的小朋友會乖乖地在考試卷上寫2,但2絕不是惟一的答案。1+1可以是1,可以是3,可以是0,可以是10,可以是11,只要爲你的答案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那他可能就是正確答案。

那麼,面對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究竟能得出多少答案呢? 曾經有人就這個問題在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羣中展開過調查,調查的結果頗有些諷刺疑問。 記者在白板上畫了一個標標準準的圓。“它像什麼?” 公務員的辦公室裏,普通職工看着科長,科長望向處長,處長盯着主任,主任去求援女祕書。女祕書走過來和他耳語了幾句後,主任堅決地對記者說:“對不起,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討論研究一下!” 大學的講堂裏,大學生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一陣爆笑。“這麼簡單的問題,還來問我們?”這是大學生僅有的迴應。 中學和小學的教室裏,情況很相似。一個調皮的孩子站起來大聲說:“像零!”隨即遭到老師的呵斥,之後,便是冷場。

終於,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幼稚園裏,記者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看到大大的圓圈,孩子們一個個爭着發言:“像太陽!”!“像燒餅!”“像蘋果!”“像老師生氣時的眼睛!”…… 不諳世事的孩子,可以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給出無數準確、有趣的答案,而滿腹經綸的成年人,卻無法想到任何的答案,或者,想到了也不敢說出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也是對現代教育模式的拷問。 學校裏,數學老師總是說:“標準答案只有一個!”鑑於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這樣的話還可以接受,但如今,這樣的話已不斷地出現在英語老師、語文老師的口中,而且,語氣十分堅定答案作文記敘(7篇)作文。其實,對於語文這樣的學科,本不該有任何的“標準答案”,而是應該鼓勵大家一起開發思維,互相啓發,接受各式各樣的答案。

答案標準化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可怕的。一個孩子將他獨特的答案交給老師,也許,他的心中美滋滋地想象着老師的表揚,而到手的作業本上卻只有一個大大的冰冷的紅叉。長此以往,可以想見這個孩子肯定會失去了思考各種答案的興趣。在“答案標準化”“答案唯一化”的大背景下失去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現代教育扼殺了各種奇思妙想的答案。

我們,作爲普通的中學生,沒有能力改變這種模式,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腦海深處尋找那些看似幼稚卻實質奇妙的答案。不要被現代教育所控制,現代社會最需要創造性人才,最需要那些面對一個問題能得出數十甚至上百個答案的人才。 開放你被禁錮的思維模式吧,忘記標準答案,忘記唯一答案,得出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