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有關高中勵志文章

有關高中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人的心境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的3篇有關高中勵志文章,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有關高中勵志文章

篇一:苦難的價值

人生的珍貴在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理應活得瀟灑輕鬆,然而,多數人卻不能如願以償。飢餓、疾病、失戀、流浪等煩惱,常常纏繞着人生。因此纔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訴人們,自然界的季節可以重複,拉斷的琴絃可以更換,演糟了的戲可以重排,唯獨人生沒有第二次。如何面對人生的苦難,這是一個活着的人必須回答的課題。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聖誕節到1945年元旦的一個星期當中,德國集中營裏的死亡率大爲增加。爲什麼?人們分析這種現象並非因爲環境惡劣,而是因爲大多數俘虜都抱着一個天真的希望,以爲他們會在聖誕節重歸故里。當佳節漸漸逼近時,佳音依然杳然,於是他們萬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體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學大師尼采有句名言:“懂得爲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個人生命的目標,覺得活下去沒有什麼意義的人是最悲慘的。而這種人在聽到鼓勵和敦促時的典型反應便是:“我這輩子再也沒有什麼指望了。”假如一個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將是一首生命的輓歌。

記得一位恩師在我逆境時曾對我說:“人出世的第一聲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過去了,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話,至今記憶猶新。是啊,人世間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經受苦難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義來》一書的作者弗蘭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戰中集中營裏的一名囚犯。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裏,就是被送入毒氣室,一家人僅有他和妹妹得以倖存,但他的精神和覺悟,卻在烈火中冶煉出了真金。這位精神醫學家在慘絕人寰的環境裏經過觀察研究,終於寫出了揭示人類命運的這部精神產品。山東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後,面對一貧如洗的家境、疾病纏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門去濟南撿破爛爲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臘月蜷縮街頭也是常有的事。爲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讀研究生,他竟然將自己每天的生活標準控制在一元以下,艱苦的生活條件使他的體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着對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掙錢,一面勤奮學習,先後在全國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了幾十首詩歌。作家出版社還專門爲他出版了個人詩歌專集,他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了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圓了他多年的大學夢。

可見苦難與不幸是人生的伴侶。輕易得到的幸福,人們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經歷過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貴。苦難的意義正在於此。

生命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與空間纔是恆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過客。只有我們自己成爲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從容面對苦難,才能創造出無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質量的人生。

篇二:高二應力戒浮躁和享受磨鍊

爲了說明高二的重要性,可以借用很多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你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坦然和後悔,你可以從他們的字句中感受那份幽幽的誠意。

“高中學習必須要持續地投入。別在高一時成天在青春期的'幻想中參加一些聚會、遊玩中度過,到高二就迷茫,高三就後悔,唉高三才想起努力,奮鬥起來太難了!”“高一要學會適應、學會學習;高二要學會探究、不隨大流;高三要執着,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分數和名次上升是你的最大樂趣。”“高一時哪怕班上倒數10名,但只要奮鬥,達到前15名是很有希望的,我們班這樣的例子不少。”“高一、高二也要認真對待學習,爲高三打基礎,這樣高三學習才更輕鬆。”“在高一時,多看看像《高考金刊》那樣的雜誌,它會讓你知道好大學會給你帶來什麼,大學間的差別是什麼,讓你有某個奮鬥目標。”“爲什麼要失去才懂得珍惜?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還願意讀一次高三,好好做一做這個時段人生應該做的事--學習!”

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戰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長跑的話,那麼高中二年級是這個長跑的中段。與起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還有那條紅線。它是孤身奮鬥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爲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優勢最具有實力。

目前高二學生中間,有兩種思想:一種是,我已經過去了高一,學校的方方面面我都已熟悉了,離高考還遠,正是可以放鬆自在的一個時期;另一種是,我已經過去了高一,已經清楚了自己身上還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不利於高考的習慣,思想更成熟了,責任感更強了,沒有高一的幼稚,沒有高三的焦慮,正是增強實力,拋開對手,去拚高考的最佳時期。

兩種認識,天地之別。因此,如果說高二學生間存在競爭的話,成績有差異的話,一是自控能力,二是高三意識。自控什麼?控制那些與學校要求、與高考要求不合拍的習慣在你身上滋生蔓延,調控自身的力量去清除那些已有的不良惡習。做人的水平決定學業的水平,把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轉化成積極向上的因素,已經爲太多的成功所證明。

究竟做得如何,實在值得每位同學深思。看到別人考入北大清華的同時,更要看到“埋頭、素服、三緘口”,這些微小而舉足輕重的習慣所起的巨大作用。高考的競爭使得每一個面對它的同學必須全力以赴,容不得絲毫的細節去形成分力,而那些不起眼的壞習慣則是“無底的漏斗,把一切的一切都漏下去了”。

因此,當進入高二經過第一次大考後要反思的,首先是思想上的誤區、習慣上的謬誤,而不是知識上的漏洞。從一次考試到下一次考試,至關重要的是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個習慣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習慣決定命運”,高二年級絕對應該是一個覺悟的時期。

一、要力戒浮躁

暴露在試卷上的書寫了草、會而不對;作業中的敷衍了事;思考上的淺嘗輒止;學習過程中的丟三拉四,反映出的是思想上的浮躁,心態上的浮躁。做學問,坐不下去不行,鑽不進去不行。

嘈雜的教室、亂七八糟的物品擺放、地面上的廢紙、牆上的腳印,給人的印象都是雜亂與無序,這種不良信號的不斷輸入,必然導致心態的浮躁,更可怕的是許多同學還在以種種理由放縱自己,視怪不怪,安然自得,害人害己。

正如一位學者坦言:“做一個優秀的學者,靈活的頭腦與沉重的屁股是兩個不可缺少的條件”。考場要自己去上,做學問也沒人代替得了。

二、享受磨難,進入境界

暑假中,一支中國中學生長城考察隊與日本一支中學生長城考察隊不期而遇,各打一面大旗,中方旗上四個大字“艱苦磨鍊”,日方旗上也是四個字“享受磨難”。

“磨鍊”與“磨難”,差別不大,“艱苦”與“享受”的差別是巨大的。這種巨大的差別首先是心態的差別: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進取的還是保守的。人的生物性中本來就有太多的享受安逸的成份,能把磨難看成享受的人,無疑才能進入做人的另一個境界。

鄭板橋一生畫竹,晚年也有四句詩:“四十年間畫竹枝,晝間畫來夜間思,削盡冗繁留青色,畫到生時是熟時”。想想鄭板橋能入得“晝間畫來夜間思”的境界,該是多難得的自控能力。他進入了境界。

至於“畫到生時是熟時”,則是進入了更高的境界,那是成功的境界,超凡的境界。他不苦麼,細品詩句,不難發現,所謂“甘苦寸心知”,只不過,看竹、想竹、畫竹、悟竹成爲一大樂事,一大享受罷了。做到享受磨難,容易麼?看來也難也不難。關鍵有兩點:一是非凡的信念,二是非凡的自控能力。

當你用意志控制自己去吃苦時,會感到苦,當你逐漸進入境界而成爲習慣時,只會感到強烈的信念在熊熊燃燒,它召喚你去拚鬥、登攀,體會成功,體味享受,欲罷不能。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甜檸檬理論——雖說檸檬是酸的,當你非吃不可的時候,會覺得它也挺甜的。

道理就在於你必須接受它的時候,就會生法想它的好。請記住一句話:甜,只是一種味覺,轉瞬即逝;苦,則是一筆財富,雋永深長。在做狀元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吃狀元之苦,下狀元之力,走狀元之路,入狀元之境。這必須在有強烈成功欲的同時,有享受磨難的頑強意志與自控能力。

高中二年級,長跑的中段,正是力戒浮躁,充分發揮自控能力的時期,這時期內,認準方向,建立大苦樂觀,耐得住寂寞,默默地爲自己加油,拚力前行,應該是每位高二同學的共同追求。享受磨難,知易行難。再請記住: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人在動力不足時,找出個準備拖延、懶惰的理由總是很容易。比如說時間不夠。這時要多學學那些有所作爲的人。全美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有一次給學生演講時告訴學生們: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是使用15分鐘的工夫來完成的,這段時間通常被人們浪費掉。

我們往往把成就非凡的人叫天才。天才有三個特徵: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嚮往;忍別人所不忍,成別人所不成;預見能力或叫超前思維。因此要做到不留遺憾,不僅僅是在那個六月之後才意識到許多的“悔不該”,必須有點憂患意識。

要有點遠見,早點具有高三意識,早點納入高三的快車道,早點用高三精神鼓舞起鬥志。讓浮躁、拖拉、得過且過離我們遠去,打造高二精神,高二品牌。在這裏,誠心誠意地告誡同學們:把高二這一步走好。

篇三:心境決定命運

很多學生認爲學習很苦、很累,殊不知影響自己前進的不是學習內容,而是對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的心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兩個人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一間狹窄的囚室裏,他們唯一能瞭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裏那扇一尺見方的窗戶。其中一個人總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牆和鐵絲網,而另一個人卻總愛看窗外的天空,看藍色天空中的小鳥自由的飛翔。半年後,前者因憂鬱而死在獄中;後者卻堅強地活了下來,直到獲救。

同樣身陷不幸和苦難,結果卻迥然不同。其實人的心境,就像天空一樣,有時會陽光燦爛,有時卻會陰霾密佈。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們讓自己的心靈灑滿陽光,就會迎來春暖花開的春天。

曾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自我感覺非常完美的畫,他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於是便將畫拿到街上掛了起來,並請路人圈出畫上的缺點。過了一天,待他將畫帶回家觀看時,畫上到處都被圈了出來——沒有一處優點,他心灰意冷,悲哀極了,決心洗手不再作畫。後來他的朋友建議他再試一次,不過這次是請路人圈出畫上的優點,待他再次將畫拿回來看時,他大吃一驚:原來被圈上認爲不好的地方,現在也被圈上了——沒有一處缺點。於是,畫家重新拿起畫筆,滿懷信心地畫了起來,最終,他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

同樣一個人,何以會出現如此不同的結果?無疑,是畫家的心境起了作用。第一次讓別人評畫,給滿懷希望的畫家潑了一瓢冷水,澆滅了他心中的希望,使陰影籠罩心情;第二次讓別人評畫,卻讓他的心裏充滿了陽光,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滿懷信心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或許,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們也曾遇到過。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去登山,登了一半,我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了。這時的雙腿彷彿有千斤重,全身的力氣連喘氣都不夠用,更不要用說爬山了。可擡頭望望前方,陡峭的山峯越看越高,曲折的山路越看越長,彷彿你爬多少,山就高多少,你走多長,路就長多長,簡直是兒時追月時的情景。我開始擔心自己能否到達山頂,乾脆一屁股坐了下來,再也不想走了。這時,我的同事指着山下喊了起來:“快看,我們已經爬了這麼高了!”我轉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真的,不知不覺我們競走了那麼長,爬了那麼高,山路像一條長長的綢帶,平靜而飄逸地系在我們腳下,我曾來還沒有走過這麼長的山路,我開始欽佩起了自己,既然已經爬了這麼高,剩下的也一定能爬。這樣想着,身上彷彿也有了勁,兩腿也輕快了許多,山路似乎不再那麼難走,最後終於登上了山頂。

由此,我想到,在我們人生路上也有一座座高山,要想登上這一座座高山,首先應搬掉心上的一座座大山,讓燦爛的陽光灑滿心間,照耀着你前進。否則,就會讓心上的山把我們壓垮。

這令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

美國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三十多歲了仍一事無成,他整天唉聲嘆氣,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只能荒度人生。

一天,他的一位好友拿着一本雜誌找到他,認真地說:“這本雜誌裏講拿破崙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這個私生子又有一個兒子,他的全部特點跟你一樣,個子很矮,講的也是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半信半疑,拿起那本雜誌想了很久,終於相信自己就是拿破崙的孫子。

此後,亨利完全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以前,他以個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賞自己的正是這一點,“矮個子真好!我爺爺就是以這個形象指揮千軍萬馬的!”以前,他覺得自己英語講得不好,而今他以講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而自豪!當遇到困難時,他會認爲“在拿破崙的字典裏沒有‘難’字”。就這樣,憑着他是拿破崙孫子的信念,亨利走出了心中的陰霾,走進了自信的陽光裏。他微笑着走出家門,輕鬆地去尋找工作,無論做什麼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自己能行,因爲他是拿破崙的後代。三年後,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

後來,他請人調查自己的身世,才知道自己並不是拿破崙的孫子。但他說:“現在我是不是拿破崙的孫子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祕訣:當我自信時,成功就在向我靠近。”

亨利的成功,是那本雜誌中關於他“身世”的信息,給他陰沉的心靈灑滿了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甚至欣賞自己的陽光,在這陽光的照射下,他竭盡所能去工作、去生活,最終取得了成功。

人的心境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何不讓自己的心靈灑滿陽光,去收穫陽光照射下的累累碩果呢?改變心境,就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