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責任-《可可西里》勵志電影-影評

責任-《可可西里》勵志電影-影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什麼是責任?在看過《可可西里》後,大概都會懂得這兩個字的沉重,這是國產勵志電影中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責任-《可可西里》勵志電影-影評

《可可西里》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用真實的鏡頭講述了一個生與死的故事。

日泰隊長無疑是一個英雄人物,雖然他也賣藏羚羊皮,但那只是一種使巡山隊生存下去的方法——“用死去的羊保護活着的羊”。

電影中的三個人物是我感觸很多,第一個當然是日泰。他那憂鬱的眉頭似乎到犧牲都一直沒有解開過。他是個英雄麼?他帶領隊伍在無人區艱苦的巡山,他抓獲盜獵分子,他繳獲羊皮,他賣羊皮……對於這個人物我有太多的疑問,人物的原型又是怎樣的呢?“1994年1月18日,索南達傑和4名隊員在一番激戰後,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索南達傑讓2名隊員將一名被打斷了股動脈和另一患有高原肺氣腫的盜獵者送到醫院搶救,當時靳炎祖和另外一名隊員留下來看守。盜獵分子藉口讓靳炎祖進車喝水休息,突然將其與另外一名隊員按倒在地,解除了武裝。返回後發現情況有變時,索南達傑與盜獵分子展開了槍戰,被打斷了腿動脈。5天后,索南達傑保持跪射姿勢、已凍成雕塑一般的屍體被發現,而靳炎祖則在被盜獵分子用刀子在臉上刻了字之後活着回來……”一時間,索南達傑的名字寫滿了各大報紙,人們開始注意這支名爲“野犛牛隊”的可可西里巡山隊。然而“野耗牛隊”的覆滅與它被新聞媒介、各種環保組織和公衆爭相視爲英雄團隊來得同樣悲壯。衆所周知的一個事實是,這支始終沒有明確身份的“民間英雄”一直掙扎於生存邊緣,它的個案悲劇或許是英雄與制度相沖突的又一真實版本。而我們應該關注的另一個事實是,與查獲盜獵分子600人,繳獲藏羚羊皮近9000張的輝煌戰績相併存的是,近7000張的藏羚羊皮不知去向 ……1998年4月,時任西部工委辦公室主任的靳炎祖帶領7名隊員在巡邏中,抓獲了一個盜獵團伙。在押解途中,他們放走了盜獵人員和一輛車,又把收繳來的藏羚羊皮賣掉,每人分了4000多元。對此,靳炎祖對這一事實毫無異議:“是我主張賣的,哪怕是殺頭,我也要擔這個責任。”那麼,是什麼使這位傳奇隊長說出瞭如此“豪言壯語”。

通過影片,我們也可以看到巡山隊員的生活狀況:大部分人都是臨時湊來的,他們憑微薄的工資進行着自認爲是養家餬口而非英雄的工作。隊員劉棟甚至要向妓女借錢來救自己的隊友……而實際情況又是如何?青海是在全國數得上的窮省,野犛牛隊所在的治多縣更是國家級貧困縣,至今還未通電。野犛牛隊的大部分隊員是臨時工,家屬沒有工作,每月200多塊元工資是他們的全部生活來源。在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的無人區巡邏,野犛牛隊每次消耗汽油近萬元,加上維修、四十多名職工工資的開支,絕大部分都要由自己籌集。野犛牛隊於是和盜獵者們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關係:他們抓捕盜獵者,但這種行爲要靠賣藏羚羊皮來維持。扎書記生前的解釋是,“用已經死的藏羚羊來保護活着的藏羚羊”…… 這就是他們賣羊皮的原因。

回到電影中來,我想,日泰應該算個英雄,他善良,勇敢,執着。他的死像一把刀子,深深刺入我的心,僅僅兩聲輕輕的槍響,一個生命就瞬間結束了,在可可西里的荒漠中,一個名字被永遠地埋葬。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人是隊員劉棟,這個退伍軍人流露出了最自然的感情,他不像日泰那樣偉大和嚴肅,他有一種平凡的美,他對妓女有感情,對藏羚羊有感情,對隊友有感情。然而他最後依然消失在無人的荒漠中,流沙像一個魔鬼,平靜地吞掉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此時主人公都會大喊救命,然而,劉凍沒有喊,他們又發出任何聲音,很簡單,因爲不會有人聽見的',他深知這一點。隨着鏡頭一點點地拉遠,我感到了整個畫面安靜地令人窒息,無人區的孤寂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個讓我感動的人是馬佔林,一個狡猾但很善良的放牧人,爲了養家餬口,他爲犯罪分子賣力。然而,他沒有文化,並不瞭解這種行爲的意義,唯一的目的就是養家餬口,爭一口飯錢。他很狡猾,他多次觸及“犯罪”,但每次有僅僅是罰款。他很善良,他讓自己的兒子就了巡山隊員,他爲日泰的死而流淚……

事實上,就連“十惡不赦”的槍手也不是隨便殺人的。根據事實報道,這些所謂的槍手,只是用低廉的價格買吉普車和衝鋒槍,獵殺藏羚羊。他們對“野犛牛隊”的巡山隊員恨之入骨,但是跟普通百姓卻沒有糾葛。這在電影中也有體現——他們放走了記者尕玉。

事實上,《可可西里》並不是反映了環保的主題,而是突出了一個人性的重點。在地球上的無人區,面臨着死神的來臨,好人們在奮力追緝,甚至不惜用賣皮子的錢來對付壞人;而壞人們在無情地射殺和逃避,甚至在用金錢收買窮困的隊員。到底好人和壞人應如何劃分界限?巡山隊員與盜獵分子又應怎麼比較?

在可可西里的無人區,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悲劇,有槍聲,有哭聲,還有荒漠上無情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