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綜藝節目朗讀者最終將會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1】

第一次意味着付出

與多次經歷後的輕車熟路相比,第一次總要有漫長的準備、計劃、探索,也會其間也會有挫折、失敗的經歷,而往往付出的越多,收穫的也越豐富。

人生的每步路都不會白費,並不是只見到結果纔算有所收穫,所有的積累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裏閃閃發光!

實話說,這期最令我感動的當屬86版《西遊記》的全部音樂曲作者許鏡清老人。

每次聽《西遊記》的開場音樂都使人激動萬分,那首百聽不厭的《敢問路在何方》也是出自許老之手。

說到創作,他最難忘的經歷便是一次坐在公交車上,心中唸唸有詞,突然靈感一現,“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的曲調浮現在腦海。

他怕轉眼忘記,便從口袋裏掏出煙盒,跟路過的小學生借了筆,在電線杆上把這段音樂記錄下來,成就了傳頌幾十年的不朽經典。

看似神來之筆,其實是多少年積累的厚積薄發。從1983年到1987年一直沉浸於《西遊記》音樂的製作中,吃飯、走路甚至睡覺,腦子裏裝的都是一件事。

有句話是說當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這份精誠所至,不僅能使金石爲開,更重要的是使自身的小宇宙引爆,迸發出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2】

熱愛京劇的人,對王佩瑜這個名字可能不會陌生,當年她年少成名,堪稱梨園行裏最閃耀的新星。如今,更多人知道王佩瑜則是因爲她不拘一格地推廣和普及京劇,在年輕族羣中引發了不小的'反響。3月18日(週六)20:00,被粉絲們稱爲“瑜老闆”的王佩瑜將現身央視《朗讀者》,爲觀衆呈現一場非同一般的“京味兒”朗讀,展現別樣京劇魅力。

昔年“小冬皇”今成京劇推廣第一人

王佩瑜14歲時由票友舅舅領進京劇大門,初學老旦,短短几個月就以一出《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王佩瑜改學老生,並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開始專業學習京劇,兩年內拿盡四大少兒京劇大賽一等獎,還曾被著名老生大家譚元壽點評神似與梅蘭芳齊名的民國京劇大師“冬皇”孟小冬,也因此被稱作“小冬皇”。

如今,王佩瑜更多時候是以京劇文化推廣者自居。在王佩瑜小的時候,她就發現京劇受衆大都是一些老觀衆,並深感京劇文化生存環境日益嚴峻。於是後來王佩瑜開始走下舞臺有意識地推廣京劇,不僅在各地開辦公開課、清音會,還走進大學、中學甚至小學校園裏推廣和普及京劇。前不久,因爲在某檔網絡綜藝上的驚豔表現,王佩瑜還曾引發過網友的熱烈討論,被稱爲“京劇推廣第一人”。

“撩”董卿、聊傳承 王佩瑜秀京劇大家風範

這次現身《朗讀者》,王佩瑜自然也是爲了推廣京劇而來。在與董卿的對談中,王佩瑜分享了自己在推廣京劇時的經歷和感受。她坦言,在北大舉行公開課時,學生們對京劇從不瞭解到感興趣的轉變令她感覺非常有意思。

在談到用京劇韻白與學生們做互動時,董卿還順勢以自己的名字做考題與王佩瑜互動起來。王佩瑜稍作思量便擺出架勢對着董卿來了一句標準的京劇唸白,“董卿,她是個美人”,逗得董卿嬌笑不已。隨後董卿也“現學現賣”反贈了王佩瑜一句“佩瑜,她是個才女”。

而談及推廣京劇過程中的艱難,王佩瑜則淡然表示:“做京劇演員的分內事,其他的委屈、艱苦都沒什麼。”其實近年來,有關傳統文化傳承的話題一直都有不少人討論。今年的兩會上,“傳統文化傳承”還成爲了兩會文化熱詞,《朗讀者》也作爲能夠幫助文化傳承的優秀節目被數次提及。

這次在《朗讀者》的現場,王佩瑜用獨特的京劇韻白朗誦了一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究竟這樣的朗讀方式會帶來怎樣的新奇體驗?更多精彩,敬請期待今晚20:00央視一套《朗讀者》。
 

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550【3】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到底如何才能夠俘獲觀衆心靈?《朗讀者》的成功可謂一個標本,其實從2012年天津衛視開播的《愛情保衛戰》也是一個成功案例。透過這些成功的綜藝節目的例子,不難總結到其中的規律,即綜藝節目唯有從觀衆的實際訴求出發,懂得觀衆的需求,才能夠真正走進大衆的心靈世界。尤其是像《朗讀者》這樣的創新的電視綜藝節目,爲綜藝節目帶來的啓示更可以推而廣之,成爲衆多綜藝節目的示範者。

其一,真實。像《朗讀者》這樣讓名人名家朗讀的方式,其實更像是《見字如面》的那種真實。人們緣何去觀看一檔電視節目呢?筆者以爲,真實性應該是首要原因。如果沒有真實在裏面,只是純粹空洞的娛樂,是不能直抵人們的內心深處的。《朗讀者》切中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從真實入手,懂得觀衆的真正訴求,這樣的綜藝節目才能夠走得長遠。

其二,情懷。很多時候,我們談及所謂的情懷,但未必瞭解其中的真正價值。筆者以爲,所謂的情懷乃是一種深層次的關懷,比如對於人性的關照,對於所有的人生存狀態的關照。這些關照其實就是最好的情懷錶達。對於電視綜藝節目來說,如果只是追求收視率,反而是捨本逐末。所以,《朗讀者》做到了情懷。未來的綜藝節目若想脫穎而出,需要的就是恪守情懷的底色,讓觀衆能夠體會到一檔電視綜藝節目的不變初心。

其三,文化。如今我們進入到快節奏的時代,各種消費品都呈現碎片化。對於此,我們或許應該懂得,《朗讀者》的出現其實是浸透着深層次的文化撫慰內涵的。名人眼中的名篇,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種啓迪,能夠從中感受到無窮的魅力。如果一檔綜藝節目沒有文化積澱,沒有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入手,往往就會迅速腐朽,被人淡忘。所以,《朗讀者》啓示了我們綜藝節目應當如何延續,如何才能夠推陳出新,贏得觀衆的認可。

不難發現,在消費者至上的年代裏,一檔電視綜藝節目能夠火起來,說明它抓住了人們內心的真正訴求。望電視綜藝節目能夠用好《朗讀者》帶來的“啓示錄”,從真實、情懷、文化等多元因素出發,獲得真正成功也就現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