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cctv朗讀者觀後感

cctv朗讀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cctv朗讀者觀後感,僅供參考!

cctv朗讀者觀後感

篇一:cctv朗讀者觀後感

最近在追《朗讀者》,不僅又一次被董卿的才華和博覽羣書所深深折服,也認識了很多以前不認識或者只是知道名字卻沒有更多瞭解的牛人,比如被譽爲“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衝老爺爺,比如柳傳志先生。

許淵衝老爺爺今年已經九十六歲高齡了,每天依然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2007年被診斷患有直腸癌,醫生斷言只剩七年生命,許老爺爺卻依舊積極樂觀,不僅好好的活到了現在,並且還在醫生所說的大限七年生命之後的2014年獲得了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可見精神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勤奮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許老先生說:“生命可以自己掌握。生命不是你過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在生活中也總是發現,越是那些勤奮的、永遠在工作在思考的人,反而比那些悠閒的沒有任何壓力的人,看起來更年輕更有活力,原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我們只知道柳傳志創辦了聯想,卻不知道他在生活中還是一個如此溫暖如此平凡的父親。他說他其實挺怕兒子的,因爲如果公司裏的員工犯錯誤,一次兩次溝通不成你可以把他炒了,可兒子不能炒啊,所以只能用朋友的方式和緩的方式與他相處。

許老爺爺翻譯第一首詩是在他18歲的時候,因爲喜歡一個女同學,雖然女同學最後並沒有成爲他的女朋友,但老爺爺現在回想起來卻依舊覺得很美,他說“失敗有失敗的美”。柳傳志說當年如果真的當了飛行員,不僅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下來,成爲一個無足輕重的維修工,而且也不會遇到自己的妻子不會有現在的家人,更不會有聯想。

我想起了我爸。我爸十九歲的時候差一點當了警察,和柳傳志的經歷相似,也是由於家庭成分的原因最後沒有當成,最終還是從事了自己從一開始就決定要遠離的建築行業。我們小的時候還老聽爸爸說起這件事,每次說起,口語間都充滿了惋惜和感嘆。後來媽媽說:“根本一點都不用覺得可惜,沒幹成那個說明老天爺愛惜你,你說就像你這急撩脾氣,有一點火就着的'人,要是真的當了警察,沒準兒早就爲公犧牲了!”我覺得我媽說得特有道理。先不說是不是老天爺明眼慈悲,單按科學道理,我就確定像我爸那樣剛正不阿、脾氣又急又倔又火大的人是絕對不適合當警察的,所有的事業單位他都不適合。所以,如果真當了警察,不僅可能會因公犧牲,就算不犧牲,也肯定不會開心,不僅不開心,更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還有我媽。我媽經常說她年輕時候的唯一夢想就當一個鄉供銷社的售貨員,穿着高跟鞋、喇叭褲、白襯衫,在屋子裏,風吹不着雨淋不着,站着,褲子永遠展繃繃的沒有一點褶皺,這樣的工作真的太讓人羨慕了。

我媽那時候相親對象都夠一個連了,鄉里的有,縣裏的也有,有錢的有,有權有勢的也有,哪一個都能讓她實現自己當供銷社售貨員的夢想,可是她一個都相不中,最後竟然嫁給了來自村兒裏的大帥哥——我爸。我爸,帥,那是真帥;窮,也是真窮。但是初次見面時穿的帶補丁的褲子都沒有擋住一絲一毫我爸由裏而外的帥氣,那麼窮也絲毫沒阻止我媽嫁給我爸的決心。

從此,供銷社的售貨員是當不成了,高跟鞋喇叭褲白襯衫也沒什麼機會穿了,只有擼起袖子養娃種地了。可是,我媽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中的帥老公果真不是隻有帥皮囊啊,我媽嫁過去以後,家裏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我媽也真沒吃幾年苦,高跟鞋喇叭褲白襯衫不僅想穿就穿,還穿到了首都。這日子,當年可是誰都不會想到的啊!(我媽原話)

就像董卿說的,人生太難預測,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抱有一份希望。

有一本書叫《水知道一切》,也告訴我們一個原理,就是,世間萬物,包括我們的心理和精神,都是由水分子組成的。當我們喜怒哀樂,這些分子也會有喜怒哀樂的不同形狀。所以精神也能控制物質。很多癌症病人都會選擇換一個地方生活,除了那個地方可能環境更好空氣更乾淨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個新的環境會讓人有耳目一新從頭來過的感覺,能激發人的活力,重新點燃人體內那些積極向上的細胞,如果再加上人本身有意識地主動地積極思考,那麼不僅可以延長生命,甚至連自愈癌症都不稀奇。

所謂命運,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詞。
 

篇二:cctv朗讀者觀後感

先是《中華詩詞大會》,繼而是《朗讀者》,兩檔備受網友追捧的文化類節目,讓主持人兼製作人的董卿成了綜藝界焦點。有人形容她是“落落大方、溫婉知性”的才女,也有人在感嘆“董卿到底讀了多少書”。不過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如果只留意到董卿的主持而忽略了《朗讀者》這樣的節目本身的意義,那纔是真真正正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

看罷《中華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很多人都嘉許它們是綜藝節目裏的“清流”,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這種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無論“清流”還是“清新”,都是相對而言的。提起電視綜藝,這幾年一個“霸屏”的現象就是各種明星真人秀。起初,一些節目也帶給觀衆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隨着複製、模仿的節目越來越“濫”,自然會令人審美疲勞。不過,倘若僅僅從題材和形式上的變化去理解最新兩檔節目所達到的效果,恐怕還不夠。在筆者看來,更深層次的緣由則在於“真”,即節目中那些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董卿在解釋製作《朗讀者》的初衷時說,從名稱設定上就可以看出,其實際上包含了“朗讀”和“者”兩部分,前者與事情有關,而後者與人有關。類似地,《中華詩詞大會》雖然主題在詩詞,但觀衆從節目中看到的不止是詩詞,還有農民白茹雲等普通挑戰者的真實故事。不妨回想一下那些明星真人秀的節目套路:看明星PK唱歌、PK跳水、集體旅遊、下鄉體驗、帶孩子……一些所謂的“真”是按劇本導演出來的,自然會逐漸“脫離羣衆”。

透過這兩檔節目,很多人說看到了文化的價值。不過,應該繼續追問的是:這些文化價值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爲,詩詞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給人很大觸動,除了文字優美,更多在於傳達的價值與讀者、觀衆產生了精神上的共鳴。尤其是在《朗讀者》裏,老實說從“朗讀”的層面,並不是每一位嘉賓都能展現出專業高水準,但透過網友的評論不難看出,真正打動人的主要不是朗讀的過程,而是朗讀者結合個人獨特經歷所傳達的真切情感。在一個馬路上扶老人都可能產生風險的社會,濮存昕那句“記住幫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恰恰迴應了人們內心中對善的需求;而《願你慢慢長大》中,母親寄語孩子的“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所傳達的,則是在一個生存激烈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內心對安靜平和的嚮往。也有人會認爲,節目中傳遞的這些價值觀念“距離現實太遠”,但它至少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比照自身、反省內心、激活自我的機會。

一檔節目能肩負起推動文化大發展的使命麼?在一個喧囂的網絡閱讀、快閱讀的時代,《宗月大師》那樣的樸實文字還有市場麼?對此,每個人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關鍵是,《朗讀者》受追捧,如董卿自己所說,她發現了“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雖然《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的節目也可能會隨着時間推進而出現更多的模仿者,產生新的審美疲勞,然而應該看到的積極一面是:與其說這種“清流”是對明星真人秀節目的顛覆,倒不如說是一種迴歸,即無論從電視節目的角度來評析,還是從文化價值的層面去追尋,最重要的是關注人類自身的精神和價值追求。
 

篇三:cctv朗讀者觀後感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衆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衆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爲何與成爲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衆深受啓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爲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爲一大亮點。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爲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爲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