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勵志詩歌 > 一句話勝過十萬兵

一句話勝過十萬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K 次

  據《明史》等史料記載,明朝後期,北方瓦剌首領率兵入侵中原,勢如破竹,直搗山西大同,明英宗御駕親征。無奈瓦剌軍隊強盛,又有臣子當內奸,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英宗被俘而押至北方,史稱土木之變。一年後,瓦剌通知明朝接回英宗皇帝。大臣皆懼,以爲陷阱,欲徵十萬大軍討伐,踏平瓦剌,搶救英宗。唯左都御史楊善反對出兵,恐生靈塗炭,百姓遭殃,於是挺身而出,隻身一人前往。
  
  瓦剌首領態度傲慢,輕待楊善並說:“你來接皇帝,帶禮物了嗎?”楊善說:“若置錢物賄賂,世人皆笑瓦剌貪財好物,吾空手前來,正是爲顯示瓦剌首領是仁義清白的。我國目前正在修訂史籍,回去定要把此事記下來,讓瓦剌名聲流芳百世。”此話抓住了對方的心理,給瓦剌找了個臺階。其首領聽後轉怒爲喜,點頭稱善,其實內心明白,明朝也不是那麼好惹的,舊皇帝朱祁鎮雖被困,其軍隊依舊強固而實力雄厚,若交戰雙方只能是兩敗俱傷,佔不了什麼便宜,不如就勢放了,還落得個順水人情,於是乎過了兩天瓦剌設宴爲英宗送行。楊善不花一分半釐,亦不費一兵半卒,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解救皇帝回國,歸功於他的勇敢機智,亦取決於他能言巧辯。
  
  一句話勝過十萬兵,彰顯出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諸多遊士說客,比較有名氣的有子貢、范雎、張儀、蘇秦、蘇代、陳軫,全憑一張嘴求生存,進而得以富貴。
  
  從政者若口才不行,則難以表達思想觀念及行爲觀點,就無法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更難以做好羣衆工作;經商者沒有口才,則不會討價還價,與人交往受到限制,就不會增加經濟收入。諺語云:“會說的說圓了,不會說的說翻了。”在不同場合中,語言得體,恰如其分,可化干戈爲玉帛,化解矛盾、解決難題,目標及計劃得以順利實現。反之則停滯不前,甚至使問題惡化。
  
  說話像打仗,而且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打“勝仗”?主要是要了解對方想法,抓住其心理特點。《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把道理原則說透,分清楚輕重緩急,爭取雙贏,對方就容易接受。當然以言語說服他人是非常困難的。戰國時期學者韓非子曰:“論其所愛,則以爲藉資;論其所憎,則以爲嘗己也。”說人之長,以爲在利用他;說人之短,以爲在討厭他。該怎麼說話?這就要靠平時的語言積累,鍛鍊口才基本功,審時度勢,練就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關鍵還要憑着善良正直之心。切忌說別人痛處,哪壺不開單提哪壺。韓非子在《說難》一文中指出:“夫龍之爲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在傳說中,龍脖子下有逆鱗,觸者而亡,遊說者不去碰它,就算得上善於說話了。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大臣叫夷射,參加齊王晚宴,由於屋裏悶熱,夷射手裏提着酒,邊喝邊走出來透氣。沒想到站在旁邊的衛兵向他討酒喝,夷射很生氣,對衛兵罵道:“真是大膽,你是什麼東西,一個小小衛士竟敢向我要酒喝,快滾!”衛兵討酒不成,反而被一頓臭罵,敢怒不敢言。等夷射走後,就在那兒撒尿。第二天,齊王看見尿跡,聞着一股臊味,就問衛兵是誰幹的?衛兵就告了夷射的黑狀。齊王大怒,將夷射治罪。夷射自以爲位高權重,根本沒有把卑微的衛兵放在眼裏,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出口傷人。而衛兵本來就是地位低下,恐怕別人瞧不起,這是他的硬傷,夷射的話猶如利劍刺着衛兵的傷痕。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所以小人物報復了大人物。夷射因爲一句不恰當的話而受到放逐的懲罰,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昔日座上賓,今日階下囚,實在是可嘆!
  
  無數事實證明,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讓人笑,亦可讓人哭;可以讓人升遷,亦可讓人丟官,切不可小覷之。在當今社會,若能掌握說話的藝術,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就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個人不僅得到長足進步,亦可爲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一句話勝過十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