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愛國詩句 > 吹面不寒楊柳風全詩

吹面不寒楊柳風全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吹面不寒楊柳風全詩

吹面不寒楊柳風全詩

絕句

作者:僧志南

原文: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註釋: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柺杖。
  
詩意:

在岸邊參天古木的綠蔭下繫上了小船,然後,一個人拄着拐仗,慢慢走過小橋,欣賞橋東的春色。在這陽春三月,在這杏花盛開的時節,綿綿的細雨好像故意要打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那撲面而來的徐徐春風,也洋溢着溫馨與柔情,還有融融的醉意。

賞析:

這首小詩寫的是詩人在春日和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感受和樂趣。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在這兩句詩中,詩人明明是自己拄着柺杖出去春遊,卻偏說是“杖藜扶我”去橋東觀賞春色,個人以爲這不僅僅是簡單地將“杖藜”人格化了那麼簡單,此時,從詩人後兩句所表現的情趣看,詩人雖然是一個人出行,但並沒有點孤獨落寞的感覺,“杖藜”彷彿成了一位可以令詩人依賴的和可以與之同賞醉人春色的郊遊伴侶,與詩人且遊且行,教人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就出現了一位老者,手扶柺杖,在古木參天的綠蔭之中迷上了短蓬小船,然後欣欣然、慢悠悠地過了小橋,向那春色的深處走去了。還有一點,在這裏,“橋東”未必就是詩人要去遊賞的春色佳處,但是從古至今,在文人筆下“東” 往往寓有“春”的意思,或者說可以叫“春”的同義詞。朱自清《春》之“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的“東風” 實際就是指的春風。詩人以“杖藜扶我過橋東”來寫春遊之去向,或許就有此意。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這首詩的精彩之筆,爲歷代經久傳誦而不衰。“杏花雨”,杏花時節的濛濛細雨;“楊柳風”,楊柳抽芽吐綠時的和風。這樣說比直接說“細雨”、“和風”更顯得有美感,更富於畫意。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感覺。“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吹面不寒”,用春風吹到臉上不絕的寒冷形容春風的和煦、輕柔、溫馨,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鬧春,楊柳拂風,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多麼令人愜意的春遊啊!寫出了詩人對春天的由衷讚美和獨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