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曲高和寡的例子

曲高和寡的例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曲高和寡的例子

曲高和寡的例子

曲高和寡的例子

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文學家,也是楚襄王的大臣。

一次,楚襄王聽到人們議論宋玉行爲不好,就把他找來說:“別人對你很不滿,在背後紛紛議論你,你應好好反省。”

宋玉回答:“大王,您先不要責備我,請您聽我講一個故事:在咱們楚國郢城,來了一個唱歌的人。開始他唱《下里》、《巴人》這樣通俗流行的曲子,隨着他一起唱誦的有幾千人;後來,當他唱《陽河》、《薤露》這樣比較文雅的曲子時,跟隨他一起唱的只有幾百人;而當他唱《陽春》、《白雪》這樣高雅的曲子時,能夠跟隨他一起唱的人不過幾十人而已!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爲曲子的格調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人怎麼能夠理解我宋玉的行爲呢?”

楚襄王覺得宋玉的話很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他了。

這個故事記載於《文選·宋玉對楚問》,文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陽河》、《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正因爲曲高和寡,所以蘇東坡才發出了“高處不勝寒”的慨嘆。因爲當達到一個過高的境界時已經很少有人與你交流了。孔子在唯一能與自己進行心靈對話的學生顏回死去時,絕望地喊出了“天喪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