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職場勵志文章 努力與機遇缺一不可

職場勵志文章 努力與機遇缺一不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導語:年輕時沒有那麼多羽毛可珍惜,重要的是經驗值,攢夠了就可以去下一張地圖了。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職場勵志文章,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職場勵志文章 努力與機遇缺一不可

文/方奕晗

核心提示

不論什麼行業、什麼工作,個人職業發展的路徑大致都是一樣的:從最開始的新鮮、不適應,到後來的熟悉、提升,再到平臺期的倦怠、退縮和煎熬,只有經過長期積累,纔會迎來接下來的又一次提升。那些唸叨着“不過如此”的聰明人,往往是在快步衝上平臺期之後,先於其他人迎來了職業倦怠,而過於強悍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容易向外歸因——他們更習慣說“這工作如何如何”,而不是反思一下“我到底是怎麼了”。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正是我們自己。反倒是那些對每件事都懷有敬畏心的、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緩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終目標。

職場上,沒有人不喜歡聰明的人。

理由顯而易見:腦子好,上手快,只需大致囑咐幾句動作要領,交代的工作就能基本完成,幾乎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和同樣站在起跑線上的其他競爭者相比,反應快的人無疑更容易在最開始階段佔據先機。但職業生涯拼的不是起跑速度——它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開始時的有利位置固然重要,但笑到最後的,卻很可能另有他人。

成爲反應最快的那一個

腦子聰明,反應快,這是同事們對劉藝的一致評價。

當年求職面試,小組討論環節的主題是模擬一個營銷方案。其實大家都提前有所準備的,但拿到任務單的時候,還是有些發懵。劉藝第一個反應過來,率先發言,幾句話就把方案的目標、現有的資源、面臨的困難、可能的機會等梳理了一遍,爲後面的討論定下基調。她的話並不多,也沒有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閃光點,但正是因爲敏捷、恰當的第一反應,讓她在這一環節脫穎而出。

首先發言的人其實面臨着很大的風險,容易給人留下過於強勢的第一印象。而且一旦思路出現偏差,就很可能成爲“炮灰”,或者乾脆把後面的討論引入歧途——前不久看到一則趣聞,英國“北部馬拉松”比賽中,由於領先者跑錯了路線,導致5000名參賽者中只有1人完成了全程。

劉藝的高明之處在於,她沒有紮在設定情境裏論述具體的設計方案,而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團隊搭建了很好的討論框架。對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這樣的反應能力和大局觀是很難得的。憑着這股聰明勁兒,她順利地拿到了入職通知書。

劉藝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姑娘。她不是那種需要人手把手指點的“辦公室嬰兒”,組長佈置的工作,無論是打印報告還是做會議記錄,她只需要一個範本和幾個問題,就能做到不失水準——她的最大優勢就是,擅於發現每一項工作的要點是什麼,應該着重把精力放在何處。

在同一年進入公司的新人中,劉藝很快脫穎而出。在那批人裏,她第一個進組跟項目,第一個被組長帶出去見客戶,在別人還在幹“髒活兒”的時候,她已經可以嘗試着獨立做方案了。

聰明人的聰明之處在於擅長總結方法,而這其實更是一種經由後天養成的思維習慣,而非天賦:把雜亂的過程變成簡潔清晰的操作步驟,在諸多線頭中拎出主幹和枝節,認清重點、分好層次,在操作的過程中逐漸將總結出的方法內化,並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精力和時間配比,儘可能使其變得更簡單。

這個過程說起來未免空泛,但它卻實實在在體現在每一件事情中。糊信封、印文檔、回覆郵件、整理名片……在做這些看似簡單枯燥的小事時,試着擺脫思維定勢,想想有沒有更適宜的途徑、更優化的配置,可以事半功倍。

先於別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就會成爲反應最快的那一個。

聰明不是成功的必備品質

那天朋友突然拋過來一個問題:一個頭腦聰明但不怎麼努力的人,一個反應稍慢但足夠用功的人,二選一,你更傾向與誰合作?

這是她面臨的現實選擇。

聰明的那個,交回來的活兒水平不差,但你清楚地知道,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不。在他的價值體系中,這樣的常規工作輕鬆拿到80分足矣,爲了那20分的提升空間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得不償失。作爲合作者,你知道他身上還有巨大的潛力,至於這潛力什麼時候釋放、究竟能不能釋放,卻毫無把握。

用功的那個,對他的現狀你並不滿意。一個簡單的調研,別人研究3家,他恨不得找來10家挖數據。你眼看着他做無效勞動,卻拉也拉不回來。這人有時候木訥得恨不得讓人踹上兩腳,但那股刻苦勁兒卻讓你不忍心放棄。在他身上,你能看得到未來,雖然不那麼完美,但清晰可見。

如果是剛工作的那幾年,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聰明伶俐,一點即通,作爲合作者,至少他能提供一種平均水準之上的安全感。但年齡漸長,也陸續見過一些職場人士的下落,於是越來越覺得,聰明從來都不是成功者的必備品質,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職場上走得更遠。

同學曾經帶過一個女實習生,和其他年輕人比起來,她的腦子真的算不上靈活。但她特別用功,起早貪黑,每次在公司見到她,都是盯在電腦前,不是在整理文案,就是準備外圍材料,或者實在閒了,就翻翻以往做過的成功案例。她幹活並不快,很多時候還特別執拗,只要是她認準的事情,誰說都沒用。同學講起這個“極品實習生”的時候,語氣裏充滿了無奈。但幾年過去了,那天忽然又聊起了這個當年的傻丫頭,我發現她現在過得並不差,職業發展的每一步走得穩健而堅定,在一條可以預見的路徑上不斷向前。而那些曾經在實習生界叱吒風雲的少男少女,反倒在一次接一次的跳槽中,不知去向了。

頭腦聰明的人往往容易落入這樣一個陷阱,他們在做事時習慣性地不斷優化解決方案——如何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花更少的時間、更少的精力達到同樣的效果。這當然無可非議,但你要知道,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絕少會被用在提升工作質量上。

因爲擅於總結方法,聰明的人在起跑階段很容易獲得領先,如潮的好評也會進一步強化他們這種自我認知: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完成得八九不離十。換句話說,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許多事情上得到80分,但很少拿到哪怕是一個100分。

對他們來說,在一件事情上從80分提升到100分的過程,遠不如換個地方再拿個80分來得划算。

小心腦子裏的“不過如此”

一檔正在進行的選秀節目裏,一個女孩的出場引發了評委間的爭論。

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但她唱得還不錯,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足夠聰明,反應迅速,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於是有人力挺她晉級,因爲“她很聰明,有很大提升空間”;但也有人當即畫了叉,“我討厭她的不認真,自信得爆棚”。

這恰恰是很多聰明人容易遇到的另一個陷阱。從業績到口碑,職場上他們一路走來積累了太多的正面評價,自信心提升的同時,很容易產生一種“不過如此”的輕浮態度。

一個朋友,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審計。兩年之後他跑來訴苦:這職業也太無聊了,就那麼點兒東西算來算去的,還天天加班,其實真都沒什麼難的,不知道他們怎麼那麼慢!不久之後,他轉行去做銷售。開拓市場階段還見他鬥志昂揚,等業務量穩定了又來抱怨:“我每個月也就隨便跑兩天,業績都能進前三,那些同事天天在客戶那耗着還籤不下單子,真服了他們。”

後來他去做市場營銷,覺得“團隊其他人跟不上自己的思路”,轉行做設計,發現“這行業在國內起點實在太低”。兜兜轉轉了將近10年,現在的他賦閒在家,以炒股爲生。

每次說起這個朋友,我們都會替他覺得可惜。明明是才華橫溢的一個人,卻因爲專注力不足以及缺乏對每個職業的基本尊重,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的最好註腳。

聰明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擅於總結經驗。

誰都難免犯錯誤,但同樣的錯誤一再出現,就是能力的問題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職場上的成功人士往往有這樣的習慣:在每一次失誤中尋找原因,不輕率地將問題歸咎於“馬虎”,而是從方法上、流程上加以改進,杜絕類似錯誤的發生。

同樣是交學費,越是擅於總結經驗的人,收穫越大。

但事情也有另一面——過於依賴既往經驗,很可能會被束縛住手腳,放棄嘗試新機會和突破現有格局的勇氣。就像一個在賽場上嚴重骨折過的足球運動員,即便傷愈,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激烈拼搶場面,他的本能反應多半是躲開,而不是像當初那樣迎上去死磕。

不論什麼行業、什麼工作,個人職業發展的路徑大致都是一樣的:從最開始的新鮮、不適應,到後來的熟悉、提升,再到平臺期的倦怠、退縮和煎熬,只有經過長期積累,纔會迎來接下來的又一次提升。那些唸叨着“不過如此”的聰明人,往往是在快步衝上平臺期之後,先於其他人迎來了職業倦怠,而過於強悍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容易向外歸因——他們更習慣說“這工作如何如何”,而不是反思一下“我到底是怎麼了”。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正是我們自己。反倒是那些對每件事都懷有敬畏心的、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緩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終目標。

我第一天上櫃的時候,遇到一個老人,72歲了,存了33筆兩萬定期,讓我給他做歸併,我老師上洗手間了,我一頓冒冷汗,手忙腳亂忙了半天,啥也不會。我於是看着老人很無奈的說,不好意思啊,我不會,您稍等一會啊。

老人看了我一眼,我掛着個實習生的牌子,很溫和的說,姑娘你新來的啊,沒關係,慢慢來,珍惜啊,這是份很好的工作。老人跟我說,他20歲就到了寶安人民醫院,工作了50年了,剛來的時候跟我一樣。一個如此年長的老人,如此的安慰和鼓勵,忽然心情特別的好,他說得很對,這是份很好的工作,我們正被這個社會需要,一個人能被社會需要是他最大的存在感,我要珍惜。

有一天站大堂,人特別多。中午有個女客戶,帶着小孩,等了半小時了,前面還有20個客戶,按照常理,需要再等半個小時。那個小孩開始叫餓了,女客戶說要帶他去吃飯,但是想到回來又要重新取號等兩個小時,非常爲難。我於是跟她說,讓她留個號碼,等快到她,她就趕回來,我幫她排,女客戶非常感激的帶了小孩去吃飯了。後來,吃過飯,剛好趕上她的號。很快就忘了這事。

過了幾天,我在銀行附近的一個飯店吃飯,忽然有個非常有氣質的女人跟我特別熱情的打招呼,我確信我不認識當地任何一個漂亮女人,所以我說,太太你是不是認錯了。她說,我沒認錯啊,你不是在建行嗎?那天你幫我排隊。哦,我忽然想起來她來,世界真小,她非常熱情的跟我說,她就在這個小區的幾樓哪個房間,讓我去家裏做客。

雖然我曉得我不一定去,但是卻覺得非常溫暖。我想,就算是做一個普通櫃檯,你要是爲當地的居民每個人取過錢存過錢,你走在街上,這裏多數人都給你打招呼,也許這就是非常成功的人生了。世界那麼大,如果你不熱愛世界,不熱愛這個世界的人們,誰會熱愛你呢?

又一天,來了個掛着大運會牌子的外國人。他在外面,支支吾吾的比劃了半天,不曉得說什麼,於是我趕緊跟主管請假出來問他什麼事?我用蹩腳的英語說了半天,結果他一點反應沒有,我一直以爲是我英語說話太爛了,後來他終於寫了兩個字,日本。他是日本人,只會日語。我們誰也不會日語。幸好,當時想到我一個朋友美美是日語翻譯,所以趕緊給她打電話,先讓日本人跟她通電話,然後她再跟我翻譯。

原來,日本人只有信用卡,要取錢,日本的信用卡是不能在我們行透支現金的,請示我們主管說,要去中國銀行辦。又剛好萌萌在中國銀行,又諮詢了她怎麼辦理,再跟美美說,讓美美用日語翻譯給他。我覺得非常抱歉,折騰了半天,他沒有取到錢,還要到中國銀行辦理,但是日本人走的時候,給我鞠了個很端正的躬,我的人生裏,從來沒有人給我鞠過躬,那是多麼慎重的一個儀式,我當時完全被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我確實沒爲他做什麼。我覺得,我需要更好的熱愛我的工作,善待我的每個客戶,不分貧富,不分國界。

有天,有個女服務員來換零錢。大多數時候,換零錢是沒有業績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會太理。我那天給一個女孩數了一百元零鈔,換了一張一百元。我不認識她,她也不認識我。晚上我到一個湘菜館吃飯,當時覺得一個菜太少,兩個菜太多,就問服務員可不可以一個只要半份啊,真的吃不了了。

那個漂亮的小姑娘真的跑到廚師那裏去說,說人小姑娘真的吃不了,一樣半份就好了,廚師還真的這麼做了,最後只收一份菜的錢[]。我那時候覺得人都是特別善良的,我天真的覺得這個小姑娘也許就是上午換錢那個小姑娘。所以,與人方便,也能給自己方便。要善待每個人。

我經常去蘭州拉麪吃麪條,但是蘭州拉麪是沒有青菜的,我覺得吃了特別上火。所以我就跟那個老闆說,能不能每天給我加點青菜什麼的,我一個人做飯特別不方便,他們家的湯和麪條我特喜歡。也沒說幾句,老闆說行啊,那以後我每次去,他都問我要加西紅柿還是什麼青菜,也沒有多收我的錢,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吃飯,還送我一份自己的家常菜,嘩啦啦的感動了。這件事情告訴我,如果有一天我的客戶有別的需要我的幫忙的,我只要力所能及的,我一定要去幫。基督教或者佛教都說,人的今生和前世來世都有關係的。如果前世我做得不夠好,這生去補償,或者把所有的好都留給來世。

有天輸入某個客戶的身份證號碼,發現前面八位數都跟我的身份證一樣,但是顯示是深圳人。我於是問他,你是不是哪裏哪裏人?他驚奇的看着我說,是啊是啊,你怎麼知道。我說我也是,後來幫他填了單,然後他給我留了個名片,讓我有時間去他們公司喝茶。然後我在上班,也很快就忘了。過了幾天,他又來轉賬,他說莫小姐你怎麼沒來呢,也沒見你電話。我說上班忙,他很是熱情的又跟我說了地址。

後來我們彼此又約了幾個時間,一直都沒有去成,後來我放假,他讓司機開車來接我。然後就去他們公司做客,才發現他混得真的很好,他是一個很大房地產公司的老闆,他長得特別像先生,我說不清什麼樣的感覺,也許他來的第一次我的潛意識裏就覺得他很熟悉。後來才知道,他是四川建築業協會的會長,在他的介紹下,我去參加了一個酒會,在那裏看到了和我一樣從四川來深圳奮鬥的男男女女,那麼親切的話,那麼親切的人們。我非常感激他,我一直相信,我生來逢貴人的。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用我的專業素養專業高效的爲他們服務,我覺得,銀行業本身是個很好的行業。我記得,我面試的時候,一個老前輩問我,如果這生你都只能做一個小職員,你會不會覺得很失敗。我說,不是。職業從來不分貴賤,只要是能被這個社會需要的行業,都是一樣偉大的事業。

某天我去SPA.那個服務員不小心把一瓶精油都倒在我身上了,她非常非常抱歉,我說,沒關係,真沒關係。我想起,那個老人的寬容。小姑娘跟我一樣年輕,20歲,從湖南來的。我最近忽然一下覺得從前,我對這世界過於挑剔。我經常把飯店的服務跟五星級酒店相比,我經常覺得做服務的就是要把服務做好。其實,我只能這樣要求我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是爲了生存,做一份她不甚喜歡的工作,我們又可以要求什麼呢,只是爲了生存而已。有的時候,飯店服務員不小心倒了菜在你身上,你跑到服裝店一頓亂試,服務員恨你兩下,那真的是應該的,因爲你實在給她添了不少麻煩。

所以,我一個勁跟小姑娘說,沒事,我只是怕你這瓶精油太貴,你們要賠本了,我這衣服不值錢的。小姑娘跟我說,姐姐,你真的是個好人,你態度怎麼那麼好,一直說謝謝謝謝,說得我後來,不曉得怎麼回答了。她給我做所有的動作都特別的仔細,特別的膽顫心驚,好像做錯了事,後來跟她聊天,跟她說,我也是做美容的,我也經常犯這種錯誤,我說沒有關係的,以後小心點就好了。

小姑娘放鬆了很多,話特別多。湘西的女孩子真的像沈從文寫的那樣,很有靈性。她好像是要破畢生所學給我按摩,她勸我多運動,說我肩膀很堅硬。我們互相說了下,從家鄉到深圳這個城市的失落感。她跟我說,要是以後我覺得寂寞,就去找她按摩,她那天多送了我半個小時的鐘。

我後來跟她開玩笑,我說,當每個女人脫光了衣服來這裏SPA,你們怎麼判斷誰是潛在客戶,因爲你要辦會員卡,需要營銷,但是做SPA的女人就是全光的走進來的。她笑笑的跟我說,其實我們只要聞一聞這個女人身上的味道,我們就能判斷出來。我很是好奇的問,怎麼判斷。她說,比如你一進來,我就知道你用什麼價位的香水,好的香水和不好的香水差別很大,我們天天聞,一聞就知道。她說,假設不用香水,我們聞你的身體和頭髮,都能聞出來,好的頭髮護理和身體護理,味道不同。我們每天都在做美容,好的產品的味道很容易區分。

我忽然就覺得特別有趣,她說得很對,幹哪行愛哪行,做美容的就是可以對味道敏感。那麼一個客戶,穿上了衣服,帶着包,有香水,有車鑰匙,有氣場,我完全可以在他進門那瞬間,就做好分類了,再分類營銷。我那天夜裏覺得很開心,這是堂很好的課,所以要敞開心扉的跟可能的人交流,每個人都可以給你很多啓示,這是真的。

我記得,剛來建行的那天。我給一個領導打電話說,我來了深圳,來了建行,領導非常高興的說中午請我吃飯。那時候,我是個毫不起眼的學生,那個領導從很遠的地方開車到分行,給我開了瓶很好的酒。吃飯的才知道,他已經在上個月辭職了,他開了公司,開始做自己的事業。

他跟我說,小莫,雖然我不在建行工作了,但是我一樣代表建行歡迎你。你要記住兩件事,第一,你的第一份工作在建行,你不會吃虧,這是份很好的工作,我在建行20年,我能有今天,都是建行給予的。第二,永遠不要計較多一千塊和少一千塊,一份工作能夠給予你的,不只是工資。長遠看來,每個月多點錢和少點錢,實在不會影響什麼。

過去了好幾個月,每每有所猶豫,總是想起他這兩句話。他雖離開了建行,但是他讓我看到他對建行的愛,他從來沒說過建行的不好,對一個新人,他從來都說它的好。是的,假設你不喜歡一個人,不喜歡一件事,要麼就當面說,但永遠不要背後說它的不好。在不在,都深愛,一個人熱愛他的企業,熱愛的工作,哪怕是過去了,這都是一個值得你尊敬的人,因爲他足夠真誠。所以,我一直記住他的話,我想,我會跟他一樣,熱愛這個企業,熱愛這份工作。跟一個積極樂觀有趣的長輩交流,是再正確不到的事了。

有的時候,總會聽到大家抱怨領導,抱怨工作。我那時就想,如果我是領導,我是不是也會這樣做,也許我也會。領導只要集體成績,領導只要企業盈利,領導不需要理會每個員工的心思,領導又不是每個人心裏的神,所以,沒有必要去要求那麼多。

我老媽常跟我說,當初是我們要死要活的去爭取這份工作,又不是建行求我來工作,這就跟你追求一個男人追求了很久,然後他同意了結婚了,然後你覺得這個男人特別不好。這件事,該怪誰呢。所以,一旦人家同意跟你結婚,你要知道珍惜,要不排着隊的人要嫁給他,他一旦同意娶你,就意味着他也放棄了爭取更好的人的機會,所以,要珍惜,他本身是個不錯的男人。

我也非常感恩我的同事們無償的教我東西。如果按照經濟學的前提,人是自私的。他教你幹什麼呢,你學會了,學歷還比人家高,還要跟他搶飯吃,又沒有法律規定說,他必須教你什麼。所以,如果有前輩願意教我,哪怕是他每天指揮我幹無限瑣事,我都覺得是應該的。如果按照,交易是公平的,我確實沒給他帶來任何收益,所以我能學到的東西,是天賜的好。如果將來,我能有幸帶新人,我一定好好教,因爲曾經,我剛入職場,我的前輩們都無私的教過我。

上班雖然很累,但是一直覺得蠻開心的。我覺得,一個人要是能被這個社會需要,他纔有在這個世界存在的理由,否則他浪費了社會資源。這份工作給予我的被需要感和充實感,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

文/熊丙奇

世界500強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就中國青年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10條有益的建議。

1、看到潛在的危險

埃森哲合夥人兼中國區總裁李綱認爲,中國員工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這種狀態對員工在跨國公司的成長很不利。

2、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標

盛大公司副總裁張燕梅告誡大學生應該早作規劃,在進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今後想從事哪一行業,到什麼類型單位工作最理想。根據定位做充分的準備,千萬不能到了要離開學校的時候,才抱怨大學4年白白浪費了。

3、不要拿學歷說事

據GE(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王曉軍介紹,公司會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對專業和學歷有一定的傾向性。比如,GE公司在上海的全球研發中心由於工作性質,通常要求應聘者至少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4、關注你的核心競爭力

IBM大中華地區大學合作部總經理邱曉萍表示:“我們對應聘者的專業背景並不嚴格要求。”IBM招聘人才的第一關是筆試,主要測試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試題中沒有任何關於計算機知識的內容。IBM看重應聘者的潛能。在IBM中,有很多例子反映,非IT專業出身的應聘者最終卻在IT技術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在筆試之後的各輪面試,和今後的培訓和工作中,IBM會發現你的興趣和潛力。

5、明白自己的需要

家樂福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孝全說,在家樂福,人才的淘汰率較高。一是公司對人才的要求定位很高,二是作爲勞動密集型企業,家樂福的工作十分具體和辛苦,有一些大學生對其艱苦性和挑戰性沒有準備,而且也對工作的價值缺乏認同,因此選擇主動離職。

6、正確的求職態度

思科系統公司副總裁杜家濱表示,在招聘過程中,他們會觀察應聘者回答問題的內容、方法以及答錯時的態度,來評價他的能力。“不懂不要緊,答錯其實也沒關係,關鍵在於你要告訴我們,你是怎樣嘗試着回答的,我們要看你思考問題的邏輯和方法。”

7、建立與企業的相互信任

據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室副室長三村俊介紹,從2002年起,他們開始選擇優秀的中國員工,派往日本東京公司總部進行重點培養。目前在三菱商事中,有的中國員工已經擔任起重要管理工作,公司也有意識地培養他們。

8、知道自己該做的

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查布朗表示,在杜邦,有一項員工定向發展計劃,鼓勵員工自己決定未來3——5年把自己發展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員工可以與直接主管共同商量自己的發展規劃,公司也會創造相應的條件,支持、配合員工的行動計劃。

9、給自己一個夢想

“對一個人、一個項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是信念,相信自己和團隊的能力;二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有自豪感。一個人只要信心百倍地去幹自己感到驕傲的事,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富士通將軍(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村昭彥這樣說。

10、你可以改變自己

荷蘭國際集團亞太區總部中國區總經理吳志盛建議求職者,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前,應該想方設法充實自己,儘可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一味等待是不可能有轉機的。即使你已經放低標準找了一份工作,但也要抽時間充電,或繼續學習。當你的價值提升了,新的機會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