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不必完美——戴維·波恩斯

不必完美——戴維·波恩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不必完美——戴維·波恩斯

不必完美——戴維·波恩斯

每個追求者都向往成功。在成功的牽引下,人能夠被激勵、鞭策,奮發向上,向美好的目標挺進。然而,如果成功的設定脫離客觀現實,爲自己設置的目標可望而不可及,那麼,結果往往是使自己壓抑、憂愁和失望。

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非完美主義者相比,完美主義者將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他們的生活會充滿擔心失敗的焦慮和憂愁,不敢冒險,患得患失。結果,他們所期望的成功很難如期而至。

“完美主義者”是指哪些人呢?它並不包括那些爲美好的理想執著追求的人們。沒有客觀的目標與科學的態度,成功是難以實現的。這裏所指的完美主義者是這樣一些人,他們爲自己設置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強迫自己去實現,並用他們的成就去衡量自身的價值。結果,他們總是在惴惴不安中失敗。

曾經有一位終日消沉的歷史學家說:“如果我沒有我的完美主義,那我只是一個平平庸庸的人。誰願空活百歲而碌碌無爲呢?”在他看來,完美主義是自己爲取得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他相信實現完美是他達到理想高度的唯一途徑。可是實際情況怎樣呢?他對失敗的恐懼使他如履薄冰,工作效率遠不如他的同事。

完美主義者也可能會獲得一些成功,但成功的到來並不是因爲有了這些完美的標準。很顯然,大部分完美主義者都對這個結論感到驚訝。研究表明,強迫性的完美主義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而且會導致自我挫敗,損害工作效率、人際關係、自尊心等。

爲什麼完美主義者情緒紊亂、工作效率低呢?原因之一是他們以歪曲的、非邏輯的思想方法看待生活。

“要麼全有,要麼全無”。這也許是完美主義者中最普遍的思想方法。

相信消極的事情會重複出現,是另一種畸形的思想方法。這些人總以爲:“我恐怕永遠也做不好這件事。”他們不是從失敗中獲得經驗,而是被動地吸取反面教訓。“我本不該做這事[]。”“我決不再做了!”從而使他們產生挫敗心理和負罪感而不能自拔。例如減肥,他爲自己制定了嚴格控制飲食的要求,只要他實行計劃,就自鳴得意,這是所謂“聖人階段”。一旦偶爾貪嘴,稍微破例,就進入“罪人階段”。一位完美主義者吃了一匙冰淇淋,就爲“失敗”攪得坐立不安,最後竟大開吃戒,結果將一盒子的冰淇淋吃了個精光。

另外,許多完美主義者在人際關係方面是很弱的。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從而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響。因此他們爲自己的言行辯解,對別人卻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這樣一來,常常傷害別人,影響同事、朋友之間的關係,最終他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最擔心的孤獨境地。

在人的一生中,取得最佳成就可能只有一次。所以,把它作爲實現每一個成功的標準,結局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如果你的目標客觀而又現實,你會常常感到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地感覺到自己富有創造性,工作效率卓著,因而充滿自信。當然,這裏的輕鬆並不是提倡鬆懈、懶散。當你爲自己遠大的目標切實地奮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幹得多麼出色!

如果你是個強迫性的完美主義者,你就會老是看到自己各方面的缺點、毛病。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能會幫助你扭轉這個局面:把每天自己所做過的事列舉出來。這個做法也許有點可笑,但只要堅持兩個星期,你就會發現效果非常好:你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積極因素上去了,爲此你會感到振奮不已。

拋棄那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思想方法,也是一個較有效的方法。看看你身邊的人和事,問問自己,世界上有多少事情可以列入這個思維範疇之中。潔白無瑕的牆壁真的毫無瑕疵嗎?你最崇拜的電影明星的外貌真是那麼無可挑剔嗎?你認識的某個人一生都充滿自信嗎?通過這一系列問答,你會發現,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盡善盡美的。每一個人,每一種思想,每一件藝術品,每一種理論,都是如此。“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絕對化思想方法,完全沒有一絲積極作用,有的只是自我挫傷,自我損害。

切記,完美主義者總是揹着恐懼上路。奉行完美主義,可能使你一時獲得某些小成就,或使你免受大的挫折或失敗。但是,它限制你的前進,剝奪你勇於進取、甜美生活的權利和機會。讓自己獲得作爲一個正常人應有的生活權力,你就會成爲一個更幸福的人,更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