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4則經典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4則經典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4則經典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4則經典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故事1 付出與得到

楚國大舉進犯齊國,齊王派淳于髡去趙國請救兵,讓他攜帶黃金一百鎰、車馬十輛作爲趙國出兵的交換條件。

淳于髡接到大王的口諭之後仰天大笑,齊王莫名其妙,問道:“你嫌東西少了嗎?”

淳于髡忍不住笑答道:“哪敢嫌少!”

齊王追問:“那你笑是什麼意思?”

淳于髡回答道:“臣想起今早遇到一個人的可笑行爲,故覺得想笑,決無嘲笑大王之意。”

齊王問道:“今早有什麼可笑的事發生,給寡人講講。”

淳于髡回答:“臣今天早上在上朝的路上,經過田地時,看見有一個農夫跪在路旁祭田,他舉着一隻小豬爪,端着一盅酒,嘴裏振振有詞地祝願說:‘土地爺啊,求你保佑,讓我五穀滿倉,豬牛滿圈,金銀滿箱,兒孫滿堂!’我見他手裏拿的這麼微薄,嘴裏要求卻那麼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齊王聽了很慚愧,便增加了黃金一千鎰、白玉十對、車馬百輛,讓淳于髡帶着這些東西到趙國求救。

趙王看到這些東西,立即撥給齊國精兵十萬,戰車千輛,星夜趕來齊國解圍。楚國得到消息,連忙星夜撤兵回國。

【感悟】

付出與得到,永遠是對等的。如果“手裏拿的這麼微薄,嘴裏要求卻那麼奢厚”,只想要豐厚的收穫,卻吝於付出,其結果只能得不償失。

4則經典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故事2 苦瓜的故事

在一座寺廟裏,有一羣弟子要出去朝聖。師父拿出一個苦瓜,意味深長地對弟子們說:

“隨身帶着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回來時,再把它們拿回來。”

弟子們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導去做。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做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弟子聽了,立刻開悟了。

【感悟】

想靠苦修和虔誠變換人間之苦痛,無異於癡人說夢。佛家講,擺脫生死和世間一切煩念,並不是說這些東西就不真實存在了,而是在你的虔修中變得無足輕重,不能帶給你任何凡俗的創痛了。

故事3 魯廟裏的怪酒壺

孔子帶着他的弟子瞻仰魯桓公宗廟,在案桌上發現一隻形狀古怪的酒壺。

孔子問守廟人:“這是什麼酒器?”守廟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左右作爲銘志用的酒壺。”“啊,我知道它的用處了!”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快取清水來,灌進這隻酒壺裏。”

弟子舀來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壺,大家都屏息靜氣地看着。只見水注入不多寸,壺身開始傾斜了;接着當水達到壺腰時,酒壺卻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繼續灌,水剛滿到壺口,酒壺就砰的一聲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齊擡頭看着孔子。

孔子拍手嘆道:“對啊,世上哪有滿而不覆的事物啊!”

子路問:“老師,請問這個酒壺虛則傾,中則正,滿則覆,其中可有道理?”

“當然有!”孔子對大家說,“做人的道理也同這隻酒壺一樣,聰明博學,要看到自己愚笨無知的一面;功高蓋世,要懂得謙虛禮讓;勇敢英武,要當做還很怯弱;富庶強盛,要注意勤儉節約。人們常說的不偏不倚,截長補短,也就是這個道理。”

【感悟】

一切事物無不存在一個確定的“度”——界限、分寸、火候。它反映了事物質和量的統一關係,量變在一定限度內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但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引起質變,走向反面。

故事4 只要三樓

有一個富人看到另一個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層樓,軒敞壯麗,心中非常羨慕。他也想要一個屬於自己三層樓,於是馬上叫來泥水匠,造一所同樣的三層樓房。

泥水匠開始打地基,疊磚頭,建造樓房的最下一層。

富人瞧了,心裏有些疑惑,就跑來問泥水匠道:“你這是造什麼房子呀?”

泥水匠答道:“還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層樓房嗎?”

富人說:“我僱你來給我蓋房子,你就得聽我的,你只問我‘要什麼樣的房子?蓋成幾層?’你怎麼不問問我先蓋哪一層?”

泥水匠被富人的一席話說得一頭霧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富人羨慕的,只是樓房的最上一層,他要造的也只是這一層。

他連忙止住泥水匠道:“你給我造房子,就得依我的計劃,我是不需要什麼第一、第二層樓的,只要第三層就夠了,還是給我把它先造起來吧!”

泥水匠一聽,扭身走了。

【感悟】

物有本未,事有先後,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如果違背現實規律,捨本逐末的話必然是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