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三則

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三則

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三則

導語:一些比較簡短的勵志故事,會鼓勵着你積極向上,那麼三分鐘簡短的勵志小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分鐘勵志小故事,最適合開早會的時候用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三分鐘演講趣味小故事三則

一、輪椅上追逐文學夢的人

他靠柺杖行走。他說老天給自己的路不平。但他卻憑着對文學的無限熱愛,堅持業餘創作20餘年,曾先後在《武鋼文藝》、《黃石日報》、《作家林》、《滇池》、《遼寧青年》、《雜文報》等省內外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報告文學文章近三百篇。近年來,他隨着生活的積累,更加熱衷於文學旅程的跋涉。昨日,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不善言談的修村在談到文學的尋夢、追夢時,卻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並打開他的新浪博客,展示了他的部分創作成果。

一次作文引發的文學夢修村,原名張建兵,鐵山人,現年48歲,幼患小兒麻痹症,平日出門靠電動車帶步,在家則依柺杖行走。修村笑着調侃說:生來老天給我的路是不平的。但不平坦的道路,修村還是堅強地走了40多年。因爲,文學是他的夢想。修村的文學夢最早要從上小學的時候說起。那時候,學生都是處於半工半讀狀態,很多同學要去農村參加勞動。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是寫一篇作文,題目叫《記一次勞動》,因爲腿腳不便沒有參加勞動,修村沒法寫,就只能憑想象力。沒想到的是,這次作文得到老師的大力讚揚,還被當作範文在全班傳閱。這次的經歷大大鼓勵了修村,特別喜歡上作文課,也越來越喜歡寫作文。這個愛好一直持續到1981年高中畢業。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的文章就曾登上了湖北日報的版面。可惜的是,因爲當時的政策限制,腿腳殘疾的修村沒能上大學。煙盒紙上繼續文學夢高中畢業後,修村在家門口開了一個小賣部,不忙的時候就看些中外文學名著,並做了近百萬字的讀書筆記。。晚上則經常燈下筆耕。有時因爲沒有稿紙,很多文章就寫在煙盒紙上,沒桌子就趴在牀上寫。1981年,修村寫了篇散文《霞光下的微笑》,在礦山女作家劉青雲的推薦下投到《武鋼文藝》。2個月後的一天晚上,修村正在父親單位的澡堂洗澡,媽媽急急找來,說家裏有客人等你。修村回家一看,原來是《武鋼文藝》的編輯簡定宇收到文章後找了過來。第二天,在簡定宇的指導下,修村被關在原礦建公司招待所的一間屋子裏改了一天,整整改了3遍纔得到首肯,文章在《武鋼文藝》上發表了。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修村的心理甭提多開心!那段時間,修村一邊開店,一邊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那時候是看到什麼就寫什麼。”

有一次,主持礦山筆會的簡定宇無意到鐵山一小賣部買菸,看到了神情黯淡的修村,他非常驚異地問:“你怎麼在這裏?”“哦,要賺錢啊!”修村說,簡定宇聽了,心裏非常難受。修村家裏有兄妹4個,作爲老大,迫於生計,他不得不照顧好這個小店。後來,張海迪的事蹟轟動一時,修村也想去繼續上大學,但他家經濟條件不太好,被媽媽攔住了。夢想給他撐起精神的柺杖1984年,修村被招進大冶鐵礦服務公司當了一名倉庫管理員,後來又做過營業員、教員等工作,但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文學創作,儘管自己的工作和文學愛好有時是完全脫節的。“《武鋼文藝》算是承載我文學夢想的搖籃,更煉就了我翱翔文學天空的翅膀。”修村說。多年來,他在其他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的同時,他仍不忘扶持自己文學起步的處女地--《武鋼文藝》。時常把一些作品投給他們。如今,修村兩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開始上班工作。生活的壓力小了,修村文學創作的激情就更大了。目前,他正在寫一部傳記文學。同時,一部反映殘障人生活況味的名爲《別與我同行》的中篇小說業近脫稿。他還在新浪網上開了一個名爲“北採荷”的文學博客,寫生活、寫感想。黃石知名詞家瀟雨評價修村的文章“立意高遠,文筆優美,有滄桑感。具穿透力”。數十年來,於修村來講,雖然,人生的路於他天生不平。但,文學的夢想卻爲他打開了前行的坦途。

二、

有個擁有魚塘的人,每年都靠這個魚塘賺些錢來養活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羣羣地來抓魚吃,養魚人爲此很是發愁。

有一天,魚鷹又來吃魚,養魚人趕忙去趕它們,魚鷹受驚逃跑了。養魚人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紮了一個伸開兩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裏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裏嚇唬魚鷹。起初,魚鷹以爲是真人,只敢在上空盤旋,一點都不敢靠近它。

那幾天,魚果然沒被魚鷹吃掉。可是漸漸地,魚鷹發現魚塘裏的人總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着膽子飛下來看。很快它們就發現這是個假人,於是又開始了啄魚。魚鷹吃了一條條的魚,肚子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很悠閒的曬着太陽休息,還不停地發出“假假、假假”的叫聲。

養魚人看着洋洋得意的魚鷹,他決定另想他法。

趁着魚鷹飛走之即,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裏拔出來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裏拿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立在魚塘裏面。

片刻魚鷹又趕了回來,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魚鷹又飛到養魚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喚着。養魚人趁魚鷹不留神,一把抓起一隻魚鷹。魚鷹使勁地鼓動翅膀,可是怎麼也掙不脫。養魚人笑呵呵地說:“原先是假的,這回可不假!”

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經驗辦事,不注意發現新情況,免不了會吃大虧。

市場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當需求變化之時,也正是財富發生轉移的時刻,所以,一定要把準市場需求的脈搏,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制訂自己的投資計劃。

三、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 ,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四、伏爾泰軼聞

去一次還不失爲一個哲學家、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很受人尊敬。但是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格調不高的聚會。聚會組織者認爲大學問家伏爾泰的趣味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高,與自己是一路人。於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請伏爾泰再次參加聚會。伏爾泰說:“夥計,你明白嗎,我去一次,還不失爲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污啦。”邀請者識趣地走開了。驗明正身,以防假冒。伏爾泰在84歲高齡的時候。重病纏身,臥牀不起,他企盼着能平靜地進入天國。這時,一個自作多情的牧師來到伏爾泰的牀前,爲他祈禱。但是,伏爾泰並不領情,還追問道:“是誰讓你來的”“伏爾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來爲你祈禱,理解你的懺悔。”牧師說。伏爾泰緊盯着牧師說道:“拿出你的證件讓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陛下,您真是助人爲樂。1717年,伏爾泰因爲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後,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明白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超多。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於同他化干戈爲玉帛。於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伏爾泰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爲樂,爲我解決了這麼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但是今後,您就不必再爲這件事替我操心啦。”我想它必須是慢性的。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它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你說得很對,我想它必須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爲什麼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望眼欲穿,請您快來。一個讀者給伏爾泰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其仰慕之情。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誼。從那以後,每隔十幾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的回信越來越短。最後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幾天後,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寫着:“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吃午飯與擦皮鞋。伏爾泰有個僕人,爲人忠實,但很懶。一天,主人對他說:“把我的皮鞋拿來。”僕人遵命拿來了皮鞋。伏爾泰問僕人:“你這天早晨忘記擦皮鞋了吧”僕人答道:“沒有忘,先生。只是街上滿地泥土,兩小時後您的皮鞋又會跟此刻一樣髒的。”伏爾泰笑了笑,穿上皮鞋,一言不發地走了。但是僕人從背後追了上來。“先生,”僕人說,“鑰匙呢”“什麼鑰匙”“櫥櫃的鑰匙,一會兒要吃午飯呀!”“我的朋友,還吃什麼午飯呀吃了飯兩小時後,你又會跟此刻一樣餓的。”伏爾泰笑着對他說。都說錯了。伏爾泰將一位同時代的作家讚揚了一番。一位朋友當場指出:“聽到你這樣慷慨地讚揚這位先生,我感到十分遺憾。要明白,這位先生在背後經常說你的壞話,真的。”伏爾泰聳聳肩膀說:“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

五、靜下來想想我們的未來:50歲,半百之年的我們開始倒數,期待退休時刻快點到來;60歲,花甲之年的我們沒了工作的負擔,遊山玩水成爲我們晚年的樂趣;70歲,古稀之年的我們步履蹣跚,坐在搖椅上回憶着光輝或平凡的歲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經歷:50歲時,25歲就出版第一本小說未獲成功的他,時隔二十幾年重新開始筆耕不輟的生活;60歲,他才憑藉以18世紀的宗教審判隱喻葡萄牙後獨裁時代的小說《修道院紀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25歲到50歲,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思想活躍、文筆日臻成熟的階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階段。可是,老天卻和薩拉馬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說的出版讓他由焊工成爲作家,可是隨後的20多年卻沒讓他在文學上獲得更大的成績。這20多年,薩拉馬戈開始了新聞報道和戲劇創作,雖然和文字依舊有着緊密的聯繫,和文學的夢想卻有了不小的偏離。

或許很多人都認爲,薩拉馬戈不會再有新的作品問世,更不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薩拉馬戈心底懷揣着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從來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卻過。當薩拉馬戈50歲那年,選擇重新以寫作爲業時,身邊的親友們嚇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勵薩拉馬戈:“50歲逐夢也不遲,加油吧,夥計!”

《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薩拉馬戈無比地悲傷。在感嘆歲月無情的同時,薩拉馬戈更加勤奮地寫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記》在內的多部優秀作品。後來,《失明症漫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獲得了姍姍來遲的肯定和榮譽,當然要感謝忠實的讀者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但是更應該感謝自己50歲開始逐夢的決心。或許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薩拉馬戈拼盡全力去爆發,去開拓自己的無限潛力。薩拉馬戈曾說過:“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開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寫的每一本書都有可能是我的絕唱,如果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不盡如人意,那會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