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熱愛祖國的故事三篇

熱愛祖國的故事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98K 次

熱愛祖國的故事三篇

熱愛祖國的故事三篇

導語: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熱愛祖國的故事,大家快來看看吧。

熱愛祖國的故事三篇

篇一: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岳母刺字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着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爲着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篇二:

《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焦勞成疾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爲淑女劉氏。於天啓二年年被冊封爲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執政時期,對於後金,羣臣分爲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模對後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曾經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爲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後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明朝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篇三:

不拿原則作交易

香港,自從1842年不平等的《南京條約》簽定後,被英國人割佔了150多年。1984年,我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簽署了聯合聲明,決定在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的主權。這一行動體現了中國的尊嚴,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本來,英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還是跟中國合作的。但是後來它又節外生枝,有意製造障礙。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上任後不久,就在英國政府支持下,拋出一個“政改方案”,說什麼要在香港實行“民主”。這就違背了聯合聲明的精神,違背了英方關於要使香港政體同1997年7月1日以後的香港基本法銜接的承諾。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讓港英當局作爲中英兩國談判的正式代表。這些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挑釁港英當局統治香港100多年,從不講民主,現在只有最後幾年卻提出什麼要“民主”,明明是別有用心。

我國政府明確表示: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是中國的神聖權力,絕不允許受到任何干擾和破壞。我們不承認彭定康的政改方案。中國絕不會拿原則作交易。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只能由英國政府負完全責任。

全國人民,包括香港人民都支持我國政府的嚴正立場。香港地區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表聲明支持政府的立場,香港的各工會向港府提出抗議,警告彭定康必須懸崖勒馬。這一切說明了,中國在外國的壓力下妥協退讓出賣主權的時代早已成爲過去。全中國人民都會爲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