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大全

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46K 次

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大全

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大全

導語:上天完全是爲了堅強你的意志,纔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老師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大全

篇一:

讓計劃讓位於行動

奧馬爾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他的頭腦裏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爲人們所敬仰。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開始您是否就已經制定了—生的計劃了呢?“奧馬爾微笑着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制定計劃是沒有用的。“當我20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

在最後的10年裏,我將在鄉村地區,過着隱居生活,思考人生。“終於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個年頭,我發現自已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午時間裏,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自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只好放棄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樣美麗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爲自己這麼大一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擾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年輕人,不要把時間放在制定漫長的計劃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馬上去做。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感悟: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

篇二:

父母要傳遞情商和逆商

俞敏洪:父母給孩子傳遞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學重要

據我觀察,我們的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足,因爲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擁有這樣的胸懷不太容易。但我們作爲父母,大人是應該有這樣胸懷的。一旦有了這樣的胸懷,就不會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績是班裏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學是北大、南大,還是東大。因爲孩子的命運是由多層因素組成的,想清楚了這一點,你就會關注到,你的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後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更重要。還有,你的孩子有沒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別流暢,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贏得周圍朋友的信任這種能力就更重要。

最高境界的情商(EQ)、逆商(AQ)都是由家庭傳遞的。

而父母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要重要。你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要讓他出國,重要的是你把優秀的情商和逆商這樣的本領傳遞下去。而要傳遞,你本身要有。家長沒有的話,怎麼傳遞得了呢?

我身上這種情商能力就是來自我父母。我父親是一個架大梁的木工,農村蓋房子原來不是用水泥,是用樹。我父親架大梁屬於當地的一流水平,方圓十里地誰家造房子都請我父親,那是榮耀。

我父親知道誰家比較有錢,誰家比較窮。有些人爲兒子娶媳婦,攢10多年的錢才蓋得起房。這種情況我父親一分工錢不拿,但是對有錢人,他就會要工錢,去買酒喝。

所以我父親那種幫助窮人的心態,一直在我心底裏落下了根。我現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去幫窮人了,因爲我畢竟算是窮人中間長起來的一個苗子。

我母親當年是婦女隊長,人特別善良。我們家和隔壁家都曬着稻穀,有一天要下大雷雨,鄰居家裏沒人,我們先把隔壁家的穀子收完了,大雨就來了。我問母親爲什麼不先收自己家的,母親說,遠親不如近鄰,所以我們家就變成全村人聚會的地方,所以我從小就開始喜歡和享受熱鬧。所以家庭成長的氛圍其實對個人的影響非常重要。

李開復:培養孩子的五大方法

李開復說過一句話,3%的時間管教孩子,要用97%的時間和孩子做朋友,因爲通過這樣的交流,才能讓孩子成爲講理的孩子。我跟李開復是好朋友,他教育孩子比我成功很多。

孩子需要“規矩”,但是把規矩定好,在規矩之內完全自由,違反規矩要受到提前講好的懲罰,最後創造出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境,養成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同時,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我兒子對機械的、電子的東西很入迷。我給他買個3D打印機他就給拆了,裝不回去了,然後我的電腦也被他弄壞了[]。我就請了老師來維修,讓他在旁邊看着,他就很喜歡。

我女兒音樂天賦不錯,彈鋼琴一彈就彈到了十級,我兒子學薩克斯卻不那麼喜歡,不過他還是堅持學下來了。我知道,必須讓他有成就感,在一些場合表現自己的才能,並且被人讚揚。小到在家裏先被父母讚揚,再被周圍鄰居讚揚,再被小社團讚揚,再被同學讚揚——現在他對薩克斯也感興趣了,主動去吹去練了。以前是我盯着他吹,現在已經很好了。

不要懲罰失敗,要懲罰懶惰。

要說教。好好做人,好好幹活兒,好好這個好好那個,孩子煩得不得了。

還有就是凡事不能都包辦代替,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事務。前一段時間留學生虐凌案就是一次深刻教訓。這事件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根子在家長。這次全國政協會議還專門探討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暴力怎麼樣來定罪的問題。這個案例中,有個父母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到了美國二話不說,先拎了一包錢給法官,結果倒過來父母同時被起訴。這就是中國的思維邏輯,認爲孩子犯罪不是罪,有錢能夠解決一切。他們的錯誤觀點導致孩子認爲只要有錢有勢什麼都能幹。

全惠星: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一生

全惠星博士是耶魯大學的教授,韓國人。她將6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她是怎麼培養的呢?你看她有句話說,“我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啓發,功夫在學外”。媽媽本身要懂得發展自我,就是媽媽本身要變成一個完善的人,不僅要有能力養育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我發現,孩子只要從小到大是在讀書的環境中間長大的,這個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就這麼簡單,所以讀書非常地重要。

另一句話也是我一直認可的,“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哪怕窮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節儉、樂觀和整潔的女人在料理,這個家庭都是心靈的聖殿。

好家庭有四條標準:第一,做事情要心平氣和,不情緒化的家長更加容易成功;第二,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孩子有安全感,同時也有獨立能力;第三條也是“規矩”,不要溺愛。

四五年前,我兒子才上小學六年級,就問我要一個iPad。那時候這種電子產品剛開始流行,我說要好幾千塊錢呢你知道嗎?他說我知道,但是我的同學們都有了。

我說,可以,但爸爸是有條件的,你把這20本書讀完,把每本書中講的關鍵東西告訴我,爸爸就給你買。他真的開始讀了,一個月讀了10本書。之後我出差了,結果回來的時候發現孩子手上拿着iPad。因爲媽媽說,趁着爸爸出差趕快買。

所以,當你定好規矩以後,夫妻兩個不一致很容易被孩子利用。孩子從一歲開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間的不同,來爲自己獲取最大利益。這是生物性特性所決定的,更別說小學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過察言觀色來掌握了。有的孩子爲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還會挑起父母之間的不和。

第四條,整個家庭、父母都喜歡讀書,尤其母親喜歡讀書,孩子比較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三:

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着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着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爲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着”,不會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爲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