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摘抄大綱

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摘抄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摘抄

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摘抄

導語:過去的事,交給歲月去處理;將來的事,留給時間去證明。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牢牢地抓住今天,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適合工作分享的勵志故事摘抄

篇一:

說老闆蠢的人其實更蠢

不論在網上還是現實中,都能見到員工吐槽老闆,自己的老闆弱爆了,是傻x。好像自己沒當老闆是多麼不公平的一件事。但吐槽的人大多發泄一些,並不會真離開。因爲辭職可能就沒有更傻的老闆肯僱傭他了。你說老闆傻,你跟着一個傻子幹,可見智商餘額。

不是爲老闆說話,而是通過事件看本質。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社會上有這種現象。

現象一:大老闆理直氣壯的承認自己蠢,誰敢說他不蠢,他跟你急。

有位做女裝的老闆,他的市場規模堪稱坐斷河山,我很恭敬的向他請求,不曾想那貨滿臉苦相,對我說:咱不懂呀,咱哪懂得這個。跟你說實話吧,咱就是個笨人,這輩子只會做個女褲叉,你讓咱做個胸罩,不行呀,吆吆噠,咱沒那本事……

還有位私企上市的傢伙,改筆名偷寫了幾本書,對產業技術研究極精深,但他往你面前一坐,那般真誠蠢萌的眼神,活象個剛出幼稚園的小女生。他說話第一句必然是:咦,你這個想法好,我咋就沒想到涅……你沒想到個屁,這個想法還是從你書裏看來的,你裝什麼裝?

可這幫傢伙就是喜歡個裝,氣死你!這便是老闆們的藏富露拙。

現象二:被老闆僱傭的諮詢業企業管理人員,喜歡假裝聰明,老闆的成功得歸功於他。

我在深圳時,聽一個諮詢業的老闆說話,他說:不要以爲事業攤子鋪開的大老闆們,真的有什麼本事,其實他們心裏很茫然的,他們只有運氣,沒有腦子。這就需要我們,象我們這樣專業的人,帶着他們走出經營困境。不然的話,他們會死得很慘的,很慘很慘的。

我親耳聽到一個很年輕的經理,對員工們嚴肅的說:相比於搞實業的那些老闆們,我們有什麼優勢?什麼優勢也沒有——除了我們比他們更聰明、更有智慧之外。

總之,大老闆裝蠢,管理者扮精明。

想象三:再往下,打工層中則有些人,認爲上述兩種類型,統統是傻叉,傻到了沒天理的地步。地球上就自己最聰明。

這些員工真誠啊,他們看到老闆是個傻叉,內心一定是很受震動吧?忍不住把話說出來,不唯是表達他們的憤怒、困惑,更希望表達的,還有他們期待公正的心。

結果呢,在收入上,這三類人士卻形成各自認知的反差。認爲自己蠢的大老闆,賺錢最多,數錢數到手發軟。而中間自認聰明的階層,靠嘴皮子靠玩腦子辛辛苦苦掙錢。最下面這撥,認爲上述二者統統傻叉者,出賣廉價腦力勞動力,上最長的班,拿最少的錢。

大家其實都清楚——真正有腦子的,是大老闆,他們善於扮豬吃老虎。中間地帶的是硬撐,只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智力有侷限,所以纔不停的褒獎自己,給自己勵志打氣。

——而蔑視上述兩類人者,則是真的……不太聰明。

越是智力不靠譜的人,越是認爲別人蠢。越是有腦子的人,越是不敢小視別人。

是不是真的有傻叉老闆呢?——還真有!

前段時間,杭州有家店鋪,老闆招了個員工,對這個員工是非常的信任,給了他店鋪的鑰匙,讓他負責管理店鋪的一切。而這位員工做的事情是,他打開店鋪,把裏邊的東西能搬的搬,能扛的扛,賣了錢之後逃之夭夭,並在微博上發文,痛斥老闆蠢貨。

那篇微博大意說:世上竟然有如此蠢老闆,你的管理一片混亂,跟着你這樣的老闆沒什麼前途,我深切的爲這個老闆感到悲哀……諸如此類。

——但,這究竟是老闆蠢,還是這個員工蠢?

對這個老闆來說,他無非是看錯了一個人,損失了一點錢,經營上造成了一些困擾而已。有相當數量的老闆,都曾有這樣的經歷,正是這樣的經歷,讓老闆們更加精明,更加洞察人性。

而這位員工呢?

很可能,在他一生中,遇到個無條件信任並託付的機會,只有這一次。但就是這次機會,暴露出了他的人品——他不是個可以信任的人。此後他無論是遵循這一心智模式,繼續坑人害人,亦或不遵循,都意味着他人生的機會,越來越少。

當他失去所有的機會,就意味着徹底失去了人生。

再小的老闆,也是從無數的人性博弈中拼殺出來的。成功者都是倖存者,他們積累的人生經驗與智慧,是別人無法想象的。這世界上絕對沒有蠢老闆,但是有認知出現了障礙的員工。

不是別人蠢,是你思維方式不對!員工與老闆,思維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個,老闆必是實踐主義者,員工多是書本主義者。

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就在於,老闆在實踐中發現,哎呀媽,怎麼書本老是騙人涅,你書上說的,跟現實一點也不一樣……

員工則不然,有些員工甚至連書本知識都沒有,他們的人生觀念來自於影視劇。

影視劇中,領導人無一不是高瞻遠矚,蠢萌者也有,但那是爲了證明主人公智慧果決的踩腳墊。就比如說元末時朱元璋與梟雄陳友諒爭奪天下,正史記載盡顯朱元璋的英明神武,所以他才能擊敗對手。

但如果你再細索資料,就會驚恐的發現,論及英明神武,陳友諒絲毫也不亞於朱元璋,他文武雙全,慧眼如犀,組織能力更是超凡,部下團隊人才濟濟,團結一心衆志成城——但他們還是輸掉了。

是陳友諒的英明神武程度,低於朱元璋嗎?

你再查資料,咦,也不對。無論是朱元璋,還是陳友諒,他們其實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身上有的毛病,他們一點也不缺。普通人會犯的錯誤,他們一個不拉的全部犯過來——而最終的決戰,取決於誰犯的錯誤更多!

——老闆們心裏都明白,無論是戰場商場還是情場,搏的是人性,是誰能夠犯更少的錯誤。

所以,老闆一生都在試錯。

——但小說及影視劇可不能這樣演,這樣演的話,就太沒意思了。文學作品的主人公必須英明神武,必須要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這樣大家看得才爽。

影視劇只是人民羣衆幸福的白日夢。從中接受養料的人,會以此要求現實。所以有些員工,滿心期待着一個英明神武的老闆,一旦發現不是這麼回事,頓時就失落茫然。

——對現實隔膜,無法接受老闆也是人類的現實。

而越是對現實隔膜的員工,恰恰也是最缺社會經驗的。也只有他們,纔會得出老闆是傻叉的絕望論證。

老闆與員工的第二個區別是,老闆多是資源導向,員工多是細節導向。

資源導向的意思就是說,老闆對公司發生的種種亂事,並不是太放在心上。因爲老闆知道這些現象都是人性,人性嗎,就是個雞飛狗跳狗皮倒竈。所以老闆的心思,只放在如何最優配置資源上。

但員工受企業氣氛影響最重,發現扎堆在這家企業的人,不是酒囊飯袋就是尖酸刻薄。這時候員工就憂心了:哎呀媽,這啥老闆呀,弄這麼堆爛人在公司裏,這公司有希望嗎?你手下的員工天天在扯皮溜號偷工減料老闆你造嗎?這樣一個離心離德的團隊,能有戰鬥力嗎……

員工的顧慮,當然有其道理——但,我們前面說過了,員工以爲這世界上,真的有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那種完全沒人性缺陷的組合或個體,但老闆早就歇了心,知道這不過是不諳世事的想入非非。老闆與員工的第三個區別是:老闆是試錯者,員工是評價者。老闆是行動者,員工多是旁觀者。

試錯者、行動者的意思是,老闆的思維是事件導向的,是從開始走向結果,走一步看一步。

旁觀者、評價者的意思是,員工的思維,多是結果導向的。

這二者有何區別呢?

這個區別大了,甚至構成人類智能的直接分野。

簡單說吧,一個項目或一個策略,在開始時,誰也無法預期結果。感覺好象行,但真的行不行,只有試過才知道——於是老闆開始嘗試。

員工是被動的,啥?老闆又出妖蛾子了?要玩個花活?行行行,你玩你玩老紙陪你玩……事件持續,結果發現不行。這時候員工就說了,你看看,這不明擺着的事兒嗎,明明不行還非要瞎折騰,可憐的我跟了這樣的蠢老闆,真是瞎了眼,這輩子算是完鳥……

——員工是從結果倒推回來,在結果出現之前,員工是沒有評價意識的。有了最後的結果,員工就會立即進入評價狀態。並以結果以爲依據,對老闆的智能水準進行評判。

而老闆沒有時間評價,他在繼續試錯,孃的,這招不行?不行咱們再換一招……

老闆不停在試錯,員工不停在評價。老闆認爲自己蠢,只是因爲他經歷了太多。員工認爲老闆蠢,只是他經歷的太少。

讀書時,大家比的是聰明。進入社會,比的卻是笨拙[]。笨拙,意味着你在試錯,在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只有試錯開始,你才知道,許多知識之所以沒有體系化、精確化、文字化,是因爲現實人生,一如學習游泳,那是需要你調動全身的組織,使其有機的配合,自如的應對複雜的局面。這類知識是課本無法教給你的。

說到人生,說到開創事業,再苦憋的老闆,也是我們的先行者。缺乏實踐經驗的人,猶如坐看別的孩子學習走路的嬰兒。你儘可以沒心沒肺的嘲笑他,但當你站起來邁步,你會發現,別人摔過的跟頭,你要一個不少的摔過來。

摔多了,你就學會走路了。

只有行動起來,從旁觀者轉型爲實踐者,從評論者轉型爲試錯者。從力圖表現自己聰明,轉爲力圖表現自己的實踐與努力,纔會知道,人生唯一的失敗,就是隻坐在一邊空口譏評,卻沒有親身行動。

篇二:

災難中締造的傳奇

在這世界上,最悲慘的並不是遭遇災難,而是一生都無法走出災難的陰影;在這世界上,最幸運的並不是在災難中能夠逃生,而是能在災難中學習到生存的智慧,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

32年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奪去了唐山無數人的生命。地震過後,年僅8歲的他呆坐在地上,望着眼前的廢墟,很久都沒說一句話。倖存下來的哥哥姐姐們一邊哭着一邊抱着他安慰着。在不久之前,大地震殘暴地奪走了他父母的生命,他也一下子從最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和哥哥姐姐們一樣變成了孤兒。

逝者已然離去。生者還得繼續生活。經過政府的大力救援,地震中的災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然而,地震將一座城市徹底摧毀了。雖然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這些身心疲憊的倖存者們想要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其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失去了父母的他和哥哥姐姐們,日子過得更是艱難。在隨後的幾年裏,倖存下來的幾個兄弟姐妹都在拼命賺錢養家,共渡難關。而年紀最小性格內向的他,在地震之後,爲了給家裏分擔壓力,他便瞞着大家四處撿垃圾賺錢。這時的唐山,已經開始了恢復建設,誰都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去撿垃圾,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有時還會故意嘲笑撿垃圾的同齡人。性格剛強的他強忍着別人的嘲笑。加倍力氣四處搜撿廢品,兩隻手在撿垃圾的過程中被劃滿了傷口。

後來,細心的哥哥發現了他手上的傷口,在追問之下,他才告訴大家這些日子自己一直在撿垃圾,並把撿垃圾積攢下的錢交給了哥哥姐姐們。他拿出錢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心酸不已地抱在一起失聲痛哭。後來,哥哥姐姐們問他,從小就最內向最害羞的他怎麼能有勇氣在衆目睽睽之下撿起了垃圾。他仰起頭對哥哥姐姐們說道:“那麼多躺在地下的人,連撿垃圾的機會都沒有了,我還有什麼面子放不下的?”

弟弟的話,讓大家都吃了一驚。這時,他們才發現地震給他帶來的改變,遠比他們知道的要多。後來,哥哥姐姐們驚奇地發現,他像徹底換了一個人似的。只要是能改變家裏生活條件的工作,他都去幹,根本不在乎所謂的面子。後來,政府照顧地震中的孤兒,特意把他安排到了工廠去當學徒。進了工廠之後,最苦最累的活他都幹過,凡是不懂的地方都虛心向人請教。雖然,在工作中因爲自己太稚嫩的原因,多少遭到了一些白眼和冷嘲熱諷,可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放下面子下苦功夫練就了一身好技術。

他的刻苦踏實,勤奮能幹很快就吸引了一個女孩兒的目光。女孩兒被他身上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後來,兩個人喜結連理。婚後,他的幹勁兒更足了,工作也越來越順利。1989年,他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創業。他靠做早點、賣豆腐、養豬的家庭副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接着,他將辛苦積攢起來的資本都投入到了廢鋼的生意中。

然而,躊躇滿志的他說什麼也沒想到自己很快就栽了個大跟頭。因爲對廢鋼行業不是太瞭解。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他的投資很快就都賠了進去。這時,以前借給過他錢的債主們也紛紛找上門來,剛剛好起來的家境一下子又緊張了下來。就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妻子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邊。鼓勵他冷靜分析一下形勢,只要想好了,不管怎樣都堅持做下去。

有了妻子的支持,他開始仔細琢磨起了廢鋼生意的前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他認爲這個行業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的,最後還是決定繼續做這個行業。於是,他和妻子一邊還上了債主們的債,一邊重新做起了家庭副業來積累資金,然後將起早貪黑賺來的錢全部投在廢鋼生意上。

他的大膽舉動讓和他做生意的人都有些吃驚。有些好心人勸他。沒必要把所有的錢都投在這個生意上,這樣風險太大。他告訴對方,自己的本錢太少,不全部投入根本就做不起這個生意。更重要的是,在地震過後,他明白了一件事情——家園在被徹底摧毀之後都能再建設起來,這世界上還有什麼輸不起的嗎?

因爲他頭腦靈活,做人守信,所以生意很快就有了起色。短短的幾年裏,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接着,夫妻兩個人又不斷擴大經營。很快就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

後來,他又在天津建了新廠,利用天津的地理優勢將生意越做越大。錢賺得越來越多,可他仍舊是保持着本色。吃飯時很隨意地在小飯館裏就解決了;手下的員工們私下裏都親切地叫他“六哥”;最喜歡的休閒方式就是回老家和“發小”們一起打牌。賺來的錢,除了用在生意發展上之外,其他的大多用在了慈善事業上。他默默地捐款鋪橋、修路、建學校,卻從來不讓人知道。因此,很多人因爲他的善舉得到了方便,卻都不知道捐款人是誰!

時間一長,朋友們漸漸知道了他大量捐款的事情。有人便提醒他,自己還是應該多留點兒錢,以備將來生意上週轉應急之用。他感謝了對方的好意,接着指着窗外動情地說道:“我有錢了,是這些員工們的董事長;我沒錢了,還是他們的‘六哥’!財富是流動的,我不過暫時是個財富的保管者罷了。我在當年的大地震中能活下來,就是因爲有那麼多好心人的幫助!別人幫助了我,我再幫助了別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內心充滿感恩的我就沒有太多的慾望,自己也活得輕鬆,何樂而不爲?”

他的話,讓朋友感動不已,異常欽佩地看着他,久久無語。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不久之後,他和妻子含着熱淚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的賑災晚會,看着臺上剛剛從災區趕來的同胞,被深深感動的他當場捐獻出了1億元的鉅款!他的善舉,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這場感人的救助中去。

他就是張祥青,榮程鋼鐵集團董事長,一個唐山大地震的孤兒,一個爲汶川大地震盡全力提供幫助的企業家。

篇三:

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麼樣?要是覺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淨剩81分。

這位老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捱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一般說,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老師心裏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