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大綱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22K 次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導語:諸葛亮的一生中有過許多著名的故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故事一:《揮淚斬馬謖》

東漢末年,天下呈現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雖然偏安西南,卻一直想北伐魏國,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基業。可惜,劉備生前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後主建興六年(228),丞相諸葛亮爲了完成先帝的遺志,率領大軍北伐。他任命參軍馬謖爲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

馬謖才名在外,備受諸葛亮賞識,但他缺少實戰經驗。劉備生前認爲馬謖常常言過其實,不能重用,臨終前再三叮囑諸葛亮,可諸葛亮沒有聽取。在這場戰爭中,街亭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卻沒有天然的險阻,也沒有高大的城牆,很難鎮守。馬謖請求領兵守街亭,諸葛亮便答應了他,並委派王平做他的副手。

到達街亭後,馬謖觀察了地形,大笑道:“丞相真是多心了。這裏地理位置偏僻,魏國的軍隊怎麼敢來呢?”

王平答道:“魏國軍隊短時間內可能不敢來,但以後就不確定了。咱們應該在路口紮下營寨,命令兵士們砍樹做成柵欄,以爲長遠之計。”

馬謖不屑一顧地說:“路口怎麼能紮寨呢?旁邊那座街亭山沒有和其他山脈相連,還長了很多樹,這是天險啊!應該去山上紮寨。”

王平勸道:“這可不行。如果在路口紮寨,修築工事,即便有十萬敵軍也不能偷偷越過去。如果在山上紮寨,如果魏國軍隊突然前來,把咱們圍在山上,可就插翅難飛了。”

馬謖大笑道:“你這是女人的見識!兵法裏教的是要駐紮在山上,這樣打仗時士兵衝下來,勢如破竹。要是魏國軍隊敢來,我讓他片甲不留!”

王平耐心地說:“我跟着丞相打仗時,丞相給我很多指點。現在這座山就是絕境啊,如果魏國軍隊切斷我軍的水源,軍隊就不戰自亂了。”

馬謖斥責道:“你別亂說!孫子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魏國軍隊切斷我軍水源,我軍怎不會拼死作戰,以一當百呢?我平時飽讀兵書,丞相還經常向我請教,你爲什麼三番五次地阻攔我!”

王平見說服不了馬謖,無奈之中,只好請求帶一支軍隊在街亭山西部駐紮,形成掎角之勢,可以相互策應。馬謖勉強分撥給王平五千兵馬。王平領兵在距離街亭山十里的地方紮下營寨,並畫出地形圖,派人快馬加鞭送去給諸葛亮。

魏國大將司馬懿得知馬謖在山上紮寨,拍手大笑,連呼“天助我也”。他派張郃領兵攔住王平,又派兩支軍隊圍住街亭山,切斷水源和糧道,等蜀國軍隊自亂之後,再一舉擊潰。分派已定,將領們率領軍隊出發,包圍了馬謖駐紮的街亭山。

山上的蜀國士兵看到魏國軍隊漫山遍野,隊伍齊整,心裏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不敢下山。馬謖揮動紅旗,命令士兵衝下山去,士兵們卻推推搡搡,沒人敢動。馬謖一怒之下,斬殺兩名畏縮不敢上前的將領,士兵們才努力下山衝擊魏國軍隊,沒有成功,士兵們又退回山上,士氣更加低落。

第二天,蜀國士兵在山上既無水源,又無糧食,軍心大亂,士兵思變。鬧到半夜,駐紮在街亭上南邊的士兵打開寨門,下山投降魏國,馬謖的命令已經沒人聽了。司馬懿又令人在山上放火,蜀國士兵更是亂得不可收拾。馬謖發現街亭守不住,於是驅使殘兵敗將殺下山去逃命。

逃跑途中,馬謖遇到了魏國三路兵馬的阻擊,多虧魏延、王平領兵前來救援,才逃得一條性命。街亭最終失守,戰局向着有利於魏國的形勢發展。

諸葛亮分析了這次戰敗的原因,認爲最大的錯誤在於派馬謖去鎮守街亭[]。他召見馬謖,當面斥責馬謖的剛愎自用和驕傲自大,申明若不斬馬謖,難以正軍紀,難以立軍威。馬謖哭着說:“您將我看做自己的兒子,我將您當做自己的父親。如今我的死罪難逃,只求您能照顧好我的家人,我死也就沒有遺憾了。”諸葛亮也落淚道:“我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不需要多囑咐。”他揮揮手,手下人將馬謖推出轅門,斬首示衆。

故事二:《舌戰羣儒》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併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

於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羣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裏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爲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裏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閒之輩哪懂得這個。

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爲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

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故事三:《六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態勢,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陰平,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祕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爲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