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有時候退讓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

有時候退讓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改革並非總是體現爲人與人之間的無情競爭,有時候,退讓,或許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

有時候退讓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

幾年前,一家鍛壓鑄造廠生產任務不足,面臨虧損困境,廠裏進行減員分流,把減員指標分到各車間、班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來壓縮員工。

倉庫有6位員工,是清一色40多歲的女工,她們平時團結一心,工作十分出色,歷來被評爲先進班組。但這6人中也分到一個減員指標,要按照末位淘汰制辦法,由員工互相打分,按分數從高到低排列,前5個留下,第6個被淘汰掉。

班長參加車間的動員會議回來,苦思良久,覺得太殘酷,不忍向員工開口。但員工們卻早已知道,大家說,總有一個人要走,大家投票吧,每人提一個,誰得票多誰就走。

於是組長髮給每人一張白紙,讓大家寫上將被淘汰的“末位”,也就是要走的那第6個人的名字。當組長將6張紙一一打開來,看見的卻分別是6個不同的名字,原來,每個員工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第6個是自己。於是,一直到規定截止的日期仍遲遲不能淘汰出來。與此同時,廠長卻收到了這6位職工呈遞的辭職報告。接着,這6位員工都辦理了辭職手續。

然而這6位員工並沒有各奔東西,在辭職後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共謀出路。她們思來想去,除了原來的倉庫管理工作,大家都沒有其它特長,但作爲家庭主婦,買菜燒飯卻是每天的功課,大家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入手,辦一家小吃店。

就像原先在廠裏工作時那樣,齊心合力,不計較,肯吃苦,小吃店越辦越火,規模越來越大,後來有一天,竟兼併了那家瀕臨倒閉的廠子。幾年過去了,已經發展成一家餐飲連鎖集團。

說到當初爲什麼“第6個”是自己,這6位女工說,無非是想證明,改革並非總是體現爲人與人之間的無情競爭,有時候,退讓,或許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