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去世,他說活着就有希望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去世,他說活着就有希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去世,他說活着就有希望

2016年4月29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謹以此文懷念這位著名作家的一生。


陳忠實:《白鹿原》實現了我的文學夢

1942年,陳忠實出生在陝西西安灞橋西蔣村。父親一直想讓兒子離開鄉村,到西安或別處去謀一份體面的職業。爲了供陳忠實和他哥哥讀書,父親常常是變賣糧食和樹木,很是艱難

高中畢業之前,陳忠實也謹慎地爲自己謀劃着未來,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學深造,其次是當兵,再次是回鄉村。遺憾的是當年大學招生名額銳減,他落榜了,軍營也對他關了門。於是他便只得歸去,時在1962年。他感到了命運對自己的捉弄。

完全全當一個農民,他難以接受。好在對文學懷有強烈興趣,在鄉村當教師、當公社幹部之餘,他把自己埋進了文學創作之中。緣於此,陳忠實變得沉靜起來。水深了才能沉靜,而且沉靜之中潛藏着波瀾大驚。

“單憑已出版的那幾本中短篇小說集用做墊棺的枕頭,我會留下巨大的遺憾和愧疚。我現在的心結聚集到一點,凝重卻也單純,就是爲自己造一本死時可以墊棺作枕的書,纔可能讓這雙從十四五歲就凝眸着文學的眼睛閉得塌實。”

了實現“文學夢”,四十五六歲的關中漢子豁出去了,他和妻子約定,先寫書,如不成,便去養雞。在長安、藍田查閱縣誌整整兩年,他又告別妻兒,回到鄉下,在自家祖屋裏蹲了整整四年。

期間,只用了十年就攀上文學高峯的路遙,也刺激着他,“慢慢地,我開始對這個比我年輕好幾歲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對別人公開表示,我很敬佩這個青年人。當他的作品獲得文學最高獎項時,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這位和我朝夕相處的、活脫脫的年輕人,怎麼一下子達到了這樣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種巨大的無形壓力。我下定決心要奮鬥,要超越,於是纔有了《白鹿原》。”

陳忠實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1月《白鹿原》正式稿完成的那個傍晚,獨自在家的他忽然覺得“緩不過氣兒來”。他似乎已經在一個山洞裏住了好些年,好不容易走到洞口,但“那種光明讓人受不了”。他出門蹲在河邊抽菸,還放了一把火,聽着夜風中嘩嘩作響的荒草,才終於感覺到了一種壓抑過後釋放的痛快。

《白鹿原》一出世,讀者爭相購閱,一時“洛陽紙貴”。如同一位智慧的老農在講述歲月的變遷,彰顯出大氣和濃烈的地域風采。這部作品被評論家稱爲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現代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學者贊稱,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1997年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此後,《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據不完全統計已發行逾200萬冊。

功名利祿非他所想,《白鹿原》獲獎後,陳忠實又回到鄉下,避開了熱鬧和喧譁。“我現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我站在我村與鄰村之間空曠的臺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溼了的原坡和河川,綠瑩瑩的麥苗和褐黑色的柔軟的荒草,從我身旁匆匆馳過的農用拖拉機和放學的娃娃。粘連在這條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獲得的是寧靜。”

早上泡饃加稀飯,或饅頭玉米粥。中午米飯,一素一葷加一湯。晚上面條或與中午雷同,但必須喝酒,得加點花生米、酥胡豆之類的下酒菜。打扮樸素而整潔,起居有常。寫作順暢時,獎勵自己,要麼聽秦腔,要麼找知己聊天,要麼找人“殺”盤棋。他生活簡單,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創作上。

一口地道陝西土話,不會客套,說話幾乎不用形容詞,偶爾一兩句玩笑話,逗樂在場所有人。他語言簡樸,卻總能一語中的。

他說: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推薦閱讀:

白巖鬆:我們都欠汪國真一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