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如何評價金庸?

如何評價金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如何評價金庸?

如何評價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不僅是金庸一生的寫照,更是無數人的的青春回憶。

在有生之年,讀者數量就能以億爲單位來計算的作家,古今中外只有一人,那就是金庸。倪匡曽說過:“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過金庸的書。”

01

幾十年來,這“14個字”被翻拍成電視、影視劇高達90次,這些耳熟能詳的小說及其影視作品,造就了多少人心目中的經典,及永遠的記憶。

在每個孩子的青春歲月中,能把金庸作品看的倒背如流,那絕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無論是紙質的原版小說,還是成就了無數影星的影視劇,似乎只要金庸的作品一出現就總有人看的入迷。

無論男女老少,似乎都可隨誰聚在一起,毫無障礙地討論金庸,讚歎郭靖黃蓉的大俠風範,感慨楊過與小龍女的悽美愛情。

如何評價金庸?

倘若中國人有十分武俠氣概,其中八分,都來源於古龍和金庸。前者是放浪公子,後者是高山名士,文風如此,人亦如此。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生,浙江海寧人。其祖上是名門望族,曾在康熙年間創造過,“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的佳話。

到了近代查家仍舊是芝蘭玉樹之勢,金庸的表哥是詩人徐志摩,表姐夫是科學家錢學森,表外甥女是作家瓊瑤。

幼年時的金庸便已初現對文學的熱愛,常常躲在家中角落,安靜地讀書。到了風華正茂的高中時期,金庸就已經頗具江湖俠士的正義感,他曾因爲寫文章諷刺教導主任爲同學打抱不平,而被學校開除。在中央政治學校時,金庸因看不慣學生之間因爲派系之爭動手打架,便去找訓導主任理論,而再次被開除。

年少時的金庸,滿腔熱血、一生爭正氣,就像他筆下的令狐沖:“我不願做的事,別說是你,便是師父、師孃、五嶽盟主、皇帝老子,誰也無法勉強。”

02

二十世紀中期,香港政治局面複雜,社會風氣一篇混沌,爲了伸張正義,金庸與昔日同窗一起創辦了《明報》 ,辦《明報》需要要十萬塊,金庸自己就出了八萬。

除《明報》外,金庸所伸張的正義還體現在他當時的作品中,於是宣揚懲惡揚善、爲國爲民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便應時而生,包含批判思想的《鹿鼎記》 《笑傲江湖》也相繼問世。

如此正義凜然的公衆人物,勢必會成爲某些人的眼中釘,於是有人揚言說:“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對此金庸說:“我雖然成爲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在《射鵰英雄傳》中,年輕的郭靖是是青澀衝動的,年紀尚輕便學會三種絕世武功,在江湖上揚名立萬;到了《神鵰俠侶》,郭靖人到中年性格變得沉穩內斂,成爲了一個心繫天下,爲國爲民的大俠。

年少時意氣風發不知天高地厚,人到中年又漸漸收斂鋒芒,變得謙虛謹慎,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的郭靖身上,亦是金庸先生一生的寫照。

03

1976年,金庸在美國留學的兒子查傳俠爲情所困,選擇輕生,時年19歲。

金庸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但在兒子生前金庸先生因爲忙於事業,總是匆匆掛斷兒子的電話,在兒子去世的消息傳來時,金庸傷心欲絕又十分自責。

雖然斯人已逝,但金庸對於愛子的思念之情,對親人陰陽相隔的切膚之痛,卻仍然體現在作品之中。

張翠山死時,他的師父張三丰老淚縱橫,望着張翠山的屍身,悲痛的說:“翠山,翠山,你拜我爲師,臨去時重託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甚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甚麼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這也是整部書中,張三丰唯一流淚的場景,除此之外,這位宗師再也沒有失態過。看書的人當是熱鬧,無人知曉寫書的人才是最深情。

04

81歲時,已成爲一代文學泰斗,名揚四海的金庸,仍然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81歲高齡的他,選擇悄然退隱,作爲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

有學生找他簽名,他說:“我現在是學生,不是名人。等我不是學生的時候,我再和你坐下一起吃飯、喝茶。”

金庸先生值得我們敬仰的,不僅是他作品中令人熱血沸騰的武俠情節,也是他寓於作品中的人生真諦,更是他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張無忌與趙敏化解了門派恩怨,從此一生爲她畫眉;郭靖黃蓉互相扶持守衛襄陽,最終成就了蓋世英雄的美名,令狐沖與任盈盈擺脫了江湖紛爭,終成眷屬琴簫和鳴。

所有的故事,都有美滿的結局,所幸那個爲我們講故事的先生,最後的離開也是沒有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