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

聶榮臻,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生於四川江津吳灘鎮。五四運動時參加當地學生愛國鬥爭。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夏就讀於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副主任。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後,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1924年到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5年2月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同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祕書兼政治教官,參與創建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發生後,同周恩來等主張針對蔣介石的陰謀進行反擊。7月任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參加北伐戰爭。北伐軍攻佔武昌後任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1927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軍委併入中共中央軍事部後,參與軍事部的領導工作。是較早懂得中國共產黨必須直接掌握武裝的共產黨人之一。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來指定爲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8月1日在南昌起義中於馬回嶺地區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起義軍在廣東潮(安)汕(頭)地區失敗後,轉赴香港。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緊急關頭,與葉挺果斷決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後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1930年5月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底進入中央蘇區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曾被選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3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政治委員。同月21日致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支持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贛東北地區發展的意見。4月,參與指揮漳州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在部隊駐漳期間,堅決執行毛澤東制訂的城市政策和紀律,擴大了紅軍的政治影響。同年冬起,與軍團長林彪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戰鬥關鍵時刻,均到前線指揮。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長征中,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時,與林彪率部頑強抗擊優勢敵人的輪番進攻,掩護中央軍委縱隊等部分紅軍渡過湘江。1935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過金沙江後,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一起,率部通過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強渡大渡河,策應西岸紅軍奪取瀘定橋。隨後和林彪率紅1軍團翻雪山,過草地,攻佔臘子口,爲主力紅軍打開前進道路。其間,在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到陝北後,率部參加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與師長林彪指揮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一部1000餘人,取得全國抗戰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115師主力一部和黨政幹部共約3000人,在晉察冀邊區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放手發動羣衆,擴大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1月下旬起,日軍2萬餘人向晉察冀邊區發動八路圍攻,他指揮部隊採取開展廣泛的游擊戰和集中主力尋機殲敵的方針,消耗、疲憊、打擊敵人,在友鄰部隊積極配合下挫敗了日軍的圍攻,部隊發展到2萬餘人。1938年2~7月,爲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指揮部隊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了三次破襲戰。這一時期還派出部隊開闢冀東、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據地。由於在根據地的建立、鞏固與發展中,正確執行了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各項政策,同年10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讚譽晉察冀邊區是"模範抗日根據地和統一戰線的模範區"[]。根據中共中央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棄在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1938年底起,他抓緊時機整訓了一批團一級的作戰部隊。1939年4月起指揮主力部隊,在八路軍120師積極配合下,接連取得大龍華、雁宿崖、黃土嶺以及晉察冀邊區冬季反"掃蕩"作戰的勝利。其中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殲日軍1500餘人,擊斃獨立混成第2旅旅長阿部規秀中將。同年,他撰寫了《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敘述了在邊區發動羣衆,依靠羣衆,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總結了創建根據地的基本經驗,宣傳了八路軍堅持敵後抗戰的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到1939年,晉察冀邊區發展到72個縣,人口1200萬,部隊有31個主力團近10萬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裝數十萬人。

十大元帥:聶榮臻簡介 第2張

1940年8月起,奉八路軍總部命令率部參加百團大戰。先後組織指揮39個團和大批地方武裝對正太、津浦、平漢、北寧、滄石、滄保等鐵路、公路進行破擊戰,破壞了日軍佔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有力地打擊了日軍推行的"囚籠政策"。1941年秋,在7萬餘日軍對北嶽、平西根據地大舉"掃蕩"時,部署主力相繼轉至外線,同時率領黨政軍機關近萬人,在只有1個團的兵力掩護下,巧妙跳出合圍圈,粉碎了日軍圍殲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及主力部隊的企圖。1942年,在鬥爭極其殘酷,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提出"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鬥爭方針,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佔區,以打擊和瓦解僞軍、僞政權爲主,相機襲擊和奪取日僞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游擊區。至1943年,在敵後6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領導晉察冀軍民挫敗了敵人1萬兵力以上的10次"圍攻"和"掃蕩",以及5次"治安強化運動",從而扭轉了晉察冀邊區的困難局面。1943年秋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8月11日起,根據中共中央實行全面反攻的指示,部署晉察冀軍區部隊對日反攻作戰,解放了察哈爾(今分屬河北和內蒙古)、熱河省(今分屬遼寧、河北和內蒙古)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綏遠(今屬內蒙古)、遼寧省部分地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根據中共中央意圖,陸續抽調大量晉察冀的部隊和幹部支持東北戰場。1947年4月,指揮正太戰役,置增援之敵於不顧,集中優勢兵力,擊敵薄弱環節,殲國民黨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路沿線7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的重大勝利後,又組織所部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創攻克堅固設防重鎮的範例。1948年5月,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同年3~9月,先後組織進行了察南、綏東、熱西、冀東、保北、綏遠等戰役,共殲敵5.6萬餘人,有力地配合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平津戰役發起後,1949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與林彪、羅榮桓組成平津前線總前委,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作戰,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的重大勝利;在此期間還參與領導和平談判,推動了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2月兼任平津衛戍司令。9月,任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迅速整頓了平津地區的社會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編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所屬25萬人的任務。1949年6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主持總參謀部的日常工作。1950年初,任代理總參謀長。在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全軍的作戰和軍事工作,主要是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以及主持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精簡整編,參與組建各軍種、兵種領導機構和軍事院校,制訂軍事條令、條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隊武器裝備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指定爲領導原子能事業的三人小組成員。1956年4月,任國務院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科學技術工作。1958年兼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製工作。在領導國防科學技術工作中,堅持以自力更生爲主、爭取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爲輔的方針,貫徹中共中央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956年,在參與領導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的同時,組織草擬了"關於十二年科學規劃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意見,明確了武器裝備科學研究的奮鬥目標。同期,積極組建機構,組織隊伍,使國防科學研究力量迅速擴大。到1960年陸續建立了導彈、原子彈、飛機、艦船和軍用電子設備等研究院,並相應建成了各種尖端和常規武器的試驗基地,以及必要的科研服務機構。

60年代初,在國內遇到嚴重困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先後於1960年7月3日、1961年8月20日兩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報告,力主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堅持科研攻關,繼續研製導彈、原子彈。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支持下,採取突出重點,任務排隊,組織全國大協作,狠攻新型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精密機械、大型設備等技術難關,進一步調整知識分子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僅用5年時間,研製成功多種導彈和原子彈,不久又研製成功氫彈,併爲遠程火箭、人造地球衛星、核潛艇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同時在研製常規武器裝備和民用科研項目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被誣陷爲"二月逆流"成員而受到壓制和打擊。1969年夏,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在陳毅主持下,與葉劍英、徐向前等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國內國際形勢,爲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戰略性的意見和建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參與領導了人民解放軍和國防事業的現代化建設,在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自力更生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精簡和完善軍隊編制體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1983~1988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著有《聶榮臻回憶錄》。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到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