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朱德人物功績

朱德人物功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朱德人物功績

朱德人物功績

朱德總司令與國防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朱德同志對於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就富有遠見卓識,併爲此作了不懈努力。

國防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的武力保障。在兩霸爭雄,戰爭不絕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的欺負,要保住革命的勝利果實,不能沒有現代化的強大的國防。國防現代化,包括了廣泛的內容,如先進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精良的武器裝備,高質量的教育訓練,科學的編制體制和兵員動員制度,完善的軍事設施、戰場建設和人防工程,良好的後勤供應和充裕的物資儲備,規模可觀的國防科研、軍工生產體系等等。朱德同志在這一系列問題上,都有深刻的論述和鮮明的主張,其中講得最多的是作爲國防現代化主體和核心的軍隊現代化。

現代戰爭是前後方渾然一體的立體戰爭,是諸軍兵種一致行動的聯合作戰。因此,軍隊現代化,從編制體制上來說,首先要改變單一步兵、單一陸軍的狀況,建立和發展諸軍兵種及技術分隊,向“合成”方向發展。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上已形成規模。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中國軍隊也有了初步的體驗;1955年,中國軍隊在解放大陳列島戰役中,組織陸海空軍聯合登陸作戰有了首次實踐。毫無疑問,軍隊合成的程度,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總體能力,已成爲衡量一支軍隊是否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建國之前,中國沒有空軍,沒有海軍,也沒有獨立的技術兵種。我軍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完成現代化的建軍任務,就要儘快組建新的軍兵種,爲“合成”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朱德同志多次指出,現在的作戰對象不同於國內戰爭時期的敵人,它有高度的現代化裝備,有很完善的諸軍兵種。應針對它們的編制和戰術來研究出有效的對策。他及時地向全軍提出了總結經驗,整頓編制,學會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新任務。爲了儘快使中國軍隊編制和戰鬥編成達到合成化,朱德同志親自抓了空軍、海軍、裝甲兵等軍兵種的組建工作,先後從陸軍中抽調大批骨幹充實到這些部隊,以欣喜的心情看待這些具有強大火力、突擊力和機動力的新軍兵種的誕生。他在各軍兵種所作的許多重要指示中,一再指出這是把我軍建設推向新階段的歷史性變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刻不容緩的大事。在此後的年月裏,朱德同志在政務繁忙的情況下,仍一直關心着各軍兵種的建設和部隊合成作戰能力的提高。他還經常深入海邊防視察,對各總部、各軍兵種和院校,對國防科研和軍工生產,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

朱德人物功績

朱德同志是善於把革命精神與求實態度結合起來的楷模。在經濟建設上,不贊成閉關鎖國;在軍隊建設上,不主張固步自封。50年代初期,中國生產力水平很低,軍隊的技術裝備有限,部隊成員絕大多數又是來自農民,再加上剛剛取得全國性勝利,幹部戰士很容易產生墨守陳規、因循守舊的思想,迷信自己的傳統。朱德同志敏銳地洞察了這一實際,及時教育部隊排除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思想障礙。他強調指出,不能丟掉過去的優良傳統,也不能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要發揚優良傳統,保持高度的政治素養、軍事素養,總結以往作戰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虛心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學術、國防科技和治軍方法,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他還以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要求全軍同志在學習外國的時候,要緊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採取有選擇有創造的學習方法,不機械照搬,不盲目崇拜,不依賴別國,把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與自己的獨創相結合,闖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軍情的現代化國防之路。他號召大家,要把所學的軍事科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現代化國防建設、保衛祖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實際鬥爭中去,直到戰勝敢於來犯的敵人,以完成我軍光榮的歷史任務。不能否認,武器裝備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各種大規模殺傷和破壞性武器大量涌現的當代,一定要加快研製和裝備先進武器的速度。擁有一定戰略核力量,既有對付敵人核襲擊的還手之力,又可滯制、反對核戰爭。但是,以過去的經驗和現代局部戰爭的經驗都證明,不管交戰雙方武器裝備的質量差別有多大,都抵銷不了戰爭的正義性,團結一致,訓練有素、英勇善戰,富有犧牲精神的部隊所擁有的強大力量的優勢。在朱德同志的軍事著作中,貫穿着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的思想。早在1938年,他在《論抗日遊擊戰爭》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國武器雖則落後,但使用武器的人不應當落後。只要從政治、精神、戰術技術等各方面提高部隊素質,就能夠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朱德同志在建國初期的軍事著作中,對提高部隊素質也作過許多重要論述。例如,他強調軍隊要堅決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一切聽從黨指揮;強調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克服個人主義;強調堅強英勇,臨難不苟,不怕勞苦,不怕犧牲,把革命英雄主義發揚光大;強調力戒驕傲自滿情緒,保持謙虛謹慎的美德,不斷增進軍內外團結;強調提高革命警惕,絲毫不鬆懈戰鬥意志;強調加強組織紀律性,加強部隊訓練,嚴格要求;強調勇敢加技術、勇敢加戰術等等。他的這些思想,對於新時期的軍隊建設,從總體上提高部隊戰鬥力,都是仍然必須遵循的原則。

朱德同志認爲,科學是永遠向前發展的,國防現代化也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你趕人家,人家也在進步,稍慢一步就趕不上了,一定要急起直追,一刻也不能鬆懈。朱德同志的這一思想,是極其光輝的。國防現代化是一個變化着的概念,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過程。一支軍隊是否現代化了,不能只用自己的今天同自己的昨天相比,更重要的是要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在國際上把大量新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當代,如果閉目塞聽,抱殘守缺,固守過時的概念,如果不及時研究和解決軍隊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將導致不可設想的嚴重的後果。我們學習朱德同志的建軍理論和實踐,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習他大力提倡的“和社會一道前進”的進取精神,全面研究、隨時掌握武器裝備和作戰方法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加速國防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增強訓練和戰備的科學性、計劃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集中全軍同志的智慧和力量,爲建設一支無敵於天下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而努力奮鬥。

朱德對三大戰役進程的科學預見

三大戰役是對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過程中所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總稱。三大戰役前後歷時142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政府軍154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華北大部以及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爲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三大戰役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勝利,標誌着蔣介石20多年來在中國的統治行將結束。

當時作爲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在解放戰爭包括戰略決戰中,是如何對三大戰役進程作出科學預見的呢?朱德立足於全國戰場,從戰略戰術方面對三大戰役的進程作了全面的預示。

預見三大戰役尤其是遼瀋戰役的具體進程,並指出中原戰場是決戰的戰場。

1948年8月23日,朱德在戰況彙報會上,就解放戰爭第三年的任務、戰略決戰的地點、時機和條件等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說:“中原戰場是決戰戰場。自古以來誰在中原取得勝利,最後勝利屬於誰的問題就能解決……”戰爭第三年的後十個月中,“軍事上我們希望解決傅作文,拔掉濟南、太原諸點,然後集中兵力繼續向蔣管區挺進……”“現在敵人在中原組織許多兵團,企圖同我們決戰,我們則不同他們決戰,因爲時機還未到,過早決戰對我們不利。所以目前還只是同他們在中原進行一些機動作戰。我們要盡一切力量發展生產,準備物質條件(主要是炮彈、炸藥)。到條件成熟時再同他們在中原決戰。那時‘啃不動的也要啃動 ’,‘拔不掉’的也要拔掉。”①“對東北的敵人,我們不能讓他們進關。蔣介石說要守住長春、瀋陽,這很好。因爲他們把這樣多的敵人放到這樣遠的地方,每天靠飛機運輸接濟,這就增加他們許多麻煩和消耗。如果讓他們進關。不論是增至華北或華中,都會增加我們不少的麻煩。”②情況正如朱德分析的那樣,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野採取“攻濟打援”部署,經過八晝夜的攻堅,一舉消滅有十餘萬重兵把守和堅固設防的濟南城,標誌着人民解放軍開始突破帶決戰性的攻堅這一關,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與此同時、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遼瀋戰役正在激烈進行,東野主力長驅南下,連克綏中、興城、義縣,截斷北寧線,威逼錦州,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對東北和濟南等戰場形勢作了分析總結,並預示1948年是決定勝負的一年。

1948年10月1日,朱德在戰況彙報會上對各戰略區進行了分析。他說:“過去我們是怕東北的敵人進關,因爲進關後,不管增加到哪裏對我們都是不利的。現在敵人已不可能進關,我們可以在東北將他們消滅。”朱德認爲“打下濟南,對我們很有利,可以利用它原有的工業基礎進行生產。山東交通也很便利,有鐵路、運河,對今後支援大兵團作戰,是一個重要的大後方。同時我們可以騰出十萬餘人,再加上補充幾萬俘虜,足以對付南面的敵人。”③接着,他還分析了今後戰局的發展趨勢:“華北最後的問題是解決傅作義……傅作義是比較不好打的,但我們還是一定能夠解決他。”“徐州方面,我們的力量可以消滅邱清泉、黃伯(百)韜、李彌三個兵團中的任何一個兵團。”他指出:“今年的任務是消滅敵人一百個旅[]。三年內要把解放軍發展到五百萬人。今年是決定勝負的一年,中原是決戰的戰場。”“敵人現在實行三角、四邊、十三點的計劃,這是美國人替他們制訂的,也是準備較長期實行的一個計劃。我們就要面對敵人這個計劃想些辦法打他們。”④朱德在中央團校作報告講到戰爭形勢時還指出:“東北野戰軍很快就要進關,全國大反攻的時刻已經到了。”⑤東北、華東戰場的進展一如朱德所言,1948年10月14日至15日,東北野戰軍主力經過31個小時激戰,攻克了北寧線上的戰略樞紐錦州,取得了遼瀋戰役決定性的勝利。對此,朱德與其他中央領導人一樣,感到無比興奮。他接着對下一步戰略發展趨勢作了預見。

對中原黃淮地區戰場作出預見,並預示1948年冬解決東北問題。

1948年10月16日,朱德在戰況彙報會上指出:“現在打下錦州,他(指蔣介石)要撤也撤不出來了。錦州在戰略上意義很大,是關內與東北聯繫的補給與轉運基地……”“現在我們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打錦西,這比較好打;一個是打瀋陽出來的敵人。最好是打下錦西,使東北的敵人更加孤立。”“打下錦州,我們更好地取得了攻堅戰及攻取大城市的經驗。目前主要作戰在東北,形勢對我們有利,可以打幾個好仗,在今冬解決東北間題。東北解決了,我軍可以入關,最後解決傅作義。”“太原如果打下,戰略意義也很大。”“山東問題已經解決,只剩下一個青島。”“山東現在已經抽出很大力量,粟裕和許(世友)、譚(震林)可以會合打大仗(指華野內線部隊配合作戰)。徐州敵人三個兵團靠在一塊比較難打,如果能搞掉他一兩個兵團就容易解決問題。現在山東雖打了些大仗,但還不算決戰。”⑥朱德還指出,今後要注意攻堅戰術,注意人員補充、收集物質資材、加緊兵工生產,加強政治工作,準備決戰。

戰事的經過印證了朱德的預見。1948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在遼西地區全殲了由瀋陽西援錦州的第九兵團廖耀湘部5個軍10萬餘人。 11月2日,再克瀋陽、營口。錦西、葫蘆島之敵海運南逃。至此,遼瀋戰役全部結束,東北全境獲得解放。緊接着,即11月6日,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在淮海戰役進行之際,揮師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也聯合發起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發起、進行和結束,同樣在朱德預見之列。

對淮海戰役及全國決戰進行預測,並預示傅作義部最終將被殲滅。

1948年11月26日,當戰略決戰全面鋪開之際,朱德在戰況彙報會上說:“我們正以全力與敵人進行決戰。二十年來的革命戰爭,向來是敵人找我們決戰。今天形勢變了,是我們集中主力找敵人決戰。東北決戰已把敵人消滅了,現在,正在徐州地區進行決戰,平津決戰也即將開始。”⑦在徐州地區,黃百韜兵團被殲後,我主力已南下打黃維兵團。“黃維、李延年、劉汝明三部解決後,徐州敵人也跑不了……”在華北方面,“傅作義比較聰明,但他的家務只有這麼大……他很可能固守平津,但其結果仍逃不出被殲的命運。”⑧最後他強調,“我們的勝利已經肯定了,但勝利中還有困難。要在新解放區迅速把羣衆組織起來,恢復生產,以便支持大軍繼續前進,直到解放全中國。”⑨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兩大主力被殲,實現了朱德所設想的我軍可以吃掉敵人兵團中的任何一個;平津戰役中,朱德分析傅作義固守平津是符合實際的,而傅逃不出被殲的命運亦如朱德所虞。

從1945年5月23日到11月26日,朱德對全國的局勢作了客觀全面的分析,尤其側重對東北、華北、中原、華東地區,又主要是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的分析,這實際上就是對三大戰役進程的預見。朱德在三大戰役發起前夕和進行過程中,以高超的軍事謀略和精妙的指揮藝術對全國各戰略區尤其是華北、東北、中原、華東戰略區所進行的科學預見,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朱德和他的軍事思想

朱德一生軍事著述頗豐,重要著作已收入《朱德選集》。朱德軍事思想的核心是建設人民的軍隊。主要內容有:

爲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建軍的總原則。軍隊分爲兩種:一種是爲了保護少數剝削者的利益,用來壓迫人民,剝削人民,奴役人民的剝削階級的軍隊;另一種則是爲了保衛人民的利益,替人民服務的人民的軍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要想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就要建立和壯大人民軍隊。毛澤東的建軍路線就是人民軍隊的路線。人民軍隊具有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三大特點。它是民族的,因爲在反對任何外國侵略者的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它是最忠誠、最堅決、最英勇的軍隊,具有至高無上的愛國熱情;它是人民的,因爲它不僅來自人民,而且始終爲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奮鬥;它是民主的,因爲在它內部完全廢除剝削階級軍隊對士兵兇殘的懲罰制度,實行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平等的官兵關係和上下級關係,在紀律面前官兵一律服從,絕無例外,做到官兵一致。總的原則是從人民出發,爲人民服務。

人民軍隊必須置於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人民軍隊的歷史任務是奪取政權,鞏固政權,使無產階級及一切勞苦羣衆在政治上、經濟上完全得到解放;人民軍隊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之下,才能夠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爲實行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須在部隊中設立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連隊黨支部應成爲全連領導與團結的核心。軍事行政系統必須執行黨的路線和決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同時,貫徹黨的路線和決議的大量工作又需要經過軍事行政系統去完成,黨組織也必須尊重軍事行政系統。部隊中的共產黨員應在戰鬥、生產和羣衆工作三個方面起模範作用。

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靈魂和生命線。建設人民軍隊,實行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都和政治工作分不開。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第一是啓發和提高官兵的政治自覺性,充分地相信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能奪得最後勝利;第二是團結本軍和友軍;第三是團結人民;第四是瓦解敵軍;第五是鞏固和提高軍隊本身的戰鬥力,保證命令之執行。4、要從智力、體力、技術三個方面進行練兵。智力訓練主要是提高政治覺悟,建立在政治覺悟基礎上的勇敢纔是大勇。智力訓練也包括提高文化程度,這是進一步學習政治和軍事的基礎。行軍打仗需要有強健的體格,體力鍛鍊也很重要,技術訓練尤要重視並抓緊,“勇敢加技術”才能形成過硬的戰鬥力。人民軍隊從整體上講是有政治覺悟的、是勇敢的,但武器裝備不如敵人;而在技術日益進步的現代,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愈來愈大,技術訓練也愈來愈複雜。同時,技術又是戰術的基礎。只有不斷提高技術和戰術水平,才能把戰鬥力發揮到最高程度,才能達到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目的。不重視體力與技術訓練,以爲只要有了政治覺悟就有了一切的傾向,是錯誤的、有害的。5、帶兵要把士兵當成自覺的戰士。非人民、反人民的軍隊把士兵當成奴隸,實行愚兵政策;而人民軍隊則把士兵當成自覺的戰士。帶兵應十分注意提高戰士的階級覺悟,同時紀律也要嚴格,這種紀律應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之上。執行紀律,幹部要以身作則,職責分明,賞罰嚴明。提倡開展尊幹愛兵運動,士兵尊重幹部,幹部愛護士兵。要組織戰士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使他們全面成長。6、要從愛護人民、愛護士兵出發、制定養兵方針。戰爭年代,人民軍隊解決物質供應的原則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在精兵簡政、軍民兼顧的原則下去保養軍隊;實行軍事共產主義的供給制度,官兵的生活待遇大體平等,同甘共苦;在不妨礙作戰和訓練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生產,貫徹軍墾屯田方針,建設軍隊自己的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