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有一次,齊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獵。魏惠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答道:“沒有。”魏惠王聽後得意地說:“我的國家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車前車後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共有十顆,難道憑齊國如此大國,竟沒有寶貝?”

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齊威王別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確定寶貝之標準與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犯,泅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東來黃河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着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着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道不拾遺。這四個大臣,他們的光輝將光照千里,豈止十二輛車呢?”


  這段話既是對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難言,同時更是對自己臣下的極好讚揚。正是通過諸如此類巧妙得當的讚揚,齊威王在籠絡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諸如田忌、孫臏、淳于登等傑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爲其效勞。於是,齊國大治,出現了“坐朝廷之上,四國朝之”的局面。

  在現代的人際交往中,這種做法仍然值得提倡。因爲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與肯定,而你發自肺腑,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是對別人熱情的關注、誠摯的友愛、慷慨的給予和由衷的承認,必然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和引發感激的心理效應,甚至他會把你當成知己,於是乎,出現類似“士爲知己者死”的報效。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常常就是面子問題,不給面子或沒面子,經常會引起憤怒及衝突。許多人爲了面子常做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事,結婚時往往一方面發佈“一切從簡”,一方面卻傾家蕩產地“敬治喜筵”,唯恐別人不知,更怕人家不來。因爲這一切都與面子有關,心中儘管暗暗叫苦,臉上卻要一團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