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身殘志堅故事:80後失聰女孩“以眼代聽”過託福

身殘志堅故事:80後失聰女孩“以眼代聽”過託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74K 次
經常能聽到四肢健全,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在做憤青,在抱怨社會如何不公,待遇如何不好,自己的家境如何貧寒以至於他現在做什麼都不成功。

也許我們聽到太多關於“不要抱怨”的話,耳朵已長了老繭,已不再思考,爲何我們不趁自己還有健康財富的時候,拼搏一下,努力一下。

看了下面的這個故事,可能你會反思一下自己。

這是一個80後聾啞人的勵志故事,80後“小聾女” 劉軼靠讀脣高分過考過託福和GRE。

8個月大時成“小聾女”

身殘志堅故事:80後失聰女孩“以眼代聽”過託福

1985年6月,劉軼降生在一個幸福家庭,她的出世給全家帶來了不少歡樂。然而,好景不長,8個月大時的一次普通感冒發燒,改變了全家人生活的軌跡。

那天,劉媽媽帶着劉軼慌忙地趕到醫院,當班的醫生給她開了卡拉黴素注射藥,打完針後,劉媽媽把她抱回了家。之後的幾個月,家人漸漸發現,原本聰明伶俐的小劉軼似乎沒有以前活潑了,逗她玩時,也不太搭理人。剛開始,父母並沒多想,以爲小劉軼只是不好動了。

到她1歲時,劉媽媽懷着不安的心情,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診斷結果爲一級聽力殘疾——小劉軼因用藥過量失聰了……這就像一場晴天霹靂,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陰影。

父母帶着劉軼幾乎尋遍了全國,練氣功、學按摩、扎針灸、吃中藥,能夠嘗試的方法都用了,絲毫不見好轉的跡象。

由於完全喪失了聽力,劉軼無法像普通人那樣,在日常語言環境中,模仿別人學說話。眼看如天使般可愛的女兒突然墜入無聲世界,全家人一度陷入了悲傷和沮喪之中。

   看着女兒稚嫩的小臉,劉媽媽默默決定,即使再艱難也不放棄,聽不到別人說話,就教她“看話”——讀脣,每次發音,媽媽教劉軼:用手摸着自己的聲帶,感受 發音時的氣流;眼睛盯着媽媽的嘴脣,認清每個字的口型。幾十遍、幾百遍、幾千遍……媽媽耐心地教着,劉軼吃力地學着,常常練得口乾舌燥。但無論劉軼怎麼努 力,所有的音都發不準。爲了給她正音,媽媽跑到藥店買回了壓舌板。發音時,用壓舌板輕輕地調整她的舌位,常常搞得小劉軼嘔吐不止,嚎啕大哭。

3歲的一天,劉軼第一次開口叫出那聲“媽媽”時,她看到了媽媽眼睛裏閃爍着淚光。

放棄保送名額 憑實力“殺”入省重點

經歷了語言康復訓練後,劉軼漸漸摸索到識字和組織語言的初步規律,並體會到了通過脣形和語境來分解、識辨雙語語音的方法。

1992年,剛滿7歲的劉軼已在媽媽的悉心教導下,學會了4000多個漢字,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9月就要開學了,是送她去聾啞學校,還是普通小學?父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剛上小學時,劉軼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由於聽不見,她只能通過讀脣來理解老師的意思。但有時老師講話太快,她沒記下來,下課後,她會攆着老師後面問,直到弄清纔會罷休。

   克服了“看”普通話的困難,1998年,升入初中的劉軼又迎來了新的挑戰:英語課。第一節課後,教英語的王勝蘭老師剛走出教室,就發現袖子被人拉住了, 回頭一看,是劉軼。“你—教—我—讀—單—詞—”,每一個字從劉軼嘴裏發出來時,王老師都愈發感受到這個“特殊”學生眼中的渴望。

王老師開始教她用手勢和口型來“看”英語。就像小時候“看”普通話一樣,劉軼用手摸着王老師的喉嚨,感覺元音和輔音,王老師把嘴脣貼在劉軼的手腕上,用氣流分清輔音和濁輔音。師生倆談笑風生,旁人卻看得眼圈發紅。第一次聽力測驗,她看着王老師的嘴脣,考了100分。

靠着勤學好問、刻苦認真的勁頭,劉軼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初中畢業時,她獲得了直升市級重點高中的資格,但她放棄了保送名額,參加了中考。她憑藉總分全區前30名、物理滿分的好成績,順利考上了武漢三中。

“以眼代聽”考四六級聽力,通過託福和GRE

雖然劉軼只能通過眼睛來感受世界,但她堅信天道酬勤。每天雷打不動的語言訓練,除了練習說普通話,還要讀英語美文,學習發音,對着鏡子一遍遍地練。

   一般聾人孩子即使能夠勉強在普通小學就讀,絕大多數到了高年級後就跟不上課程,而轉入特殊學校。但劉軼卻一直堅持讀普通小學、中學,最後通過全國統一高 考進入了大學學習心理學專業。大二那年,她開始着手準備英語四級考試。儘管從初中起她就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但想把它學好,對於完全沒有聽力的人來說,並 不簡單。

漸漸地,她總結出一套學習方法:看視頻學口型,邊做題、邊背單詞,堅持讀出聲、強化記憶。四級考試當天,學校爲她設置了單人考場,由老師現場念聽力題,她通過讀脣來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過了四級,又過了六級……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着聾人學生也可以學好英語。

一考上華師的研究生,劉軼就明確了方向:去美國攻讀特殊教育專業博士。同班的趙梅菊從大四就注意到了她,“當時只是看到她經常跑到我們專業實驗室來自習,後來才知道,由於她是跨專業考研,所以複習的東西要比我們更多,她是我見過最刻苦的人!”

   剛考完研,其他同學們還沒緩過勁來,劉軼又報名考了GRE,“因爲我想保持住那股勁頭,所以不敢放鬆”!考試結果出來後,她用1400的高分再次讓大家 刮目相看,半年後,她又高分考過了託福。趙梅菊說,是劉軼打破了她對聾人的偏見,“認識她之前,一直以爲聾人會因爲語言功能的不健全,影響到他們的邏輯思 維能力,但劉軼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學術能力也很強,還在覈心期刊上發表過三篇論文”。

立志做特教事業的學者

談到自己的夢想,劉軼說,她想去美國攻讀特殊教育專業的博士。

“因爲自己在學習、成長和生活經歷中深深地感受到,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尤其是殘疾人,所以我想用專業知識幫助這個弱勢羣體。”在劉軼的QQ空間中,“立志做特教事業學者”的簽名時常給她前進的動力。

劉軼常常感慨,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身邊人的關愛,因此,她比平常人更懂得感恩。

   從大一暑假,她就開始在武漢市慈善總會做義工。大三那年,她每個週末都要從漢陽擠2個小時的公交車,到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給孩子們做心理輔導。現在,她每 周都要去武漢市第二聾校做義教。由於從小在普校接受教育,不熟悉手語的她和聾校的孩子們之間出現了一道語言屏障。不服輸的她開始自學手語,她逐漸摸索出和 聾校孩子們的溝通方法。

武漢市第二聾校高二(1)班的學生薑詩芬一提到她,便露出了可愛的笑臉,並用手語比劃着:“劉軼姐姐知道我很想 把英語學好,每週都要來家裏給我補習英語課。”英語老師楊丹說,劉軼從這學期起,每週都來給孩子們當義教,知道有些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會專門給他們“開 小竈”。在劉軼的幫助下,姜詩芬在上個月的期中考試中,成績提高了20多分。

在和聾人學生的接觸中,讓劉軼對中國特殊教育的現狀有了更 多的擔憂:聾校的孩子往往生活單一,由於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比較欠缺。11月19日,她在參選“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的評選時,爲復興 大武漢建言獻策:“將融合教育精神併入武漢的特殊教育,真正體現教育機會平等、教育公平的核心內涵,關注殘疾人這一弱勢羣體的教育”。

用樂觀給人“正能量”

“被傷害也要保持美好”,這是劉軼的一條QQ說說。回想剛上學時的經歷,她和媽媽都不願多說。“也許是別人不太理解這個羣體,所以有時候對她的某些傷害也只是無心的,我們不想怪任何人”,善良的劉媽媽說。

劉軼的另一條QQ說說寫道:“幸福只存在於你身心善美堅穩之處”。正如劉媽媽對她的教導,劉軼在生活中,也逐漸學會了用包容去體諒別人,在微笑中練就堅強。

而和她相處過的同學都感嘆,劉軼是個刻苦到極致、認真到極點的人,“看到她這麼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也受到了激勵”,劉軼的同學亢飛飛說。

  和劉軼相識已六年多的劉康琦說,劉軼就像一位“知心姐姐”,“有時我在生活中、學習上狀態不佳時,她會告訴我放鬆心態,我每次一想到她這麼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就覺得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難都是‘浮雲’。”

劉軼,這個在無聲世界中勇敢追夢的美麗女孩,用樂觀、開朗和向上的生活態度給予身邊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