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明星的真實勵志故事

明星的真實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6K 次

戲裏戲外的賢妻良母

明星的真實勵志故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徐帆離我們很遠。她是一位實力派的女明星,演技有口皆碑;還有就是她的另一個身份——中國頂級導演之一馮小剛的妻子,這也是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她是一位名人,身上諸多光環圍繞,這使她與普通人的生活之間憑空築起了一道屏障。但跟她實際接觸後,我覺得其實徐帆離我們很近,就來自左鄰右舍,朋友之間。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徐帆。那天她挽着頭髮,穿着黑色短袖上衣,一條普通的牛仔褲,很樸素。她對人說話慢條斯理,不是傲慢,而是謙恭,甚至有些怯生生的。這是《唐山大地震》電影上映前的宣傳,徐帆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場。

早就聽說徐帆生活儉樸,自己從來不買500塊錢以上的衣服,很多人一定會說:至於嗎,家裏有那麼多錢。好像明星一擲千金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的確,明星們爲了吸引眼球,不惜花重金包裝自己,但那是別的明星,不是徐帆。徐帆就是一個演員,實力在那兒擺着呢,她何必把自己捯飭得花紅柳綠呢,就像馮小剛說的:徐帆如果走紅毯,就會被淹沒到俊男靚女裏,但是隻要她上了大銀幕,就光芒萬丈,無人能敵了。看《唐山大地震》,她演得的確很好!情緒拿捏得了無痕跡,爆發得讓人動容,母女重逢的那一刻,徐帆已經化爲一位心碎成一片一片的母親。

如果不在劇組,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居家小女人。其實她扮演的角色也大多數都是居家的普通女人,徐帆調侃自己說:“我的靈魂就是一家庭主婦。”平時她在家裏就是打掃衛生,整理衣服,到處拾掇,要讓她的“家裏人”看了舒服,她說最浪漫的事就是她“家裏人”吩咐她一件事,她屁顛屁顛地去完成。徐帆解釋說年輕人不易體會到這種家庭主婦的甜蜜。人說徐帆演的角色“接地氣”,我看原因即在此。對了,她口中的“我們家裏人”就是馮小剛。

徐帆和馮小剛的愛情我早有耳聞。當時的感覺確實有點像馮導自嘲的那樣:“一朵最鮮的花插到了最牛的糞上。”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郎才女貌吧。可能這就是雖然徐帆是後來居上,但是我們還覺得他們倆就應該在一起。一時間,他們的愛情成了文藝界的一段佳話。

最近兩年,佳話有些變了味道。有傳聞說他們不和,說馮小剛有了外心,有一張狗仔們拍的照片顯示:夜間,馮小剛和一個墨鏡女在他的公寓門口。對於我們這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來說,只能思忖着是不是無風不起浪了,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傳出他們要離婚什麼的,認識的人都替徐帆捏着一把汗。後來徐帆出演《唐山大地震》,我還一度覺得她真是深明大義,以大局爲重呢。

再後來,徐帆就來了我們節目。我們其實挺不好意思問他們夫妻關係的,那就問問工作上的事吧,比如7年來夫婦倆的再度合作(上一次是2003年的《手機》)。沒想到徐帆卻把話題扯到了她和馮導的夫妻關係。她說,在《唐山大地震》這部充滿親情的電影合作中,她和馮導的愛情更上了一層,她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畫。她說,他們倆甚至都不是左手跟右手的關係了,而是連體,說這話時她把兩隻手緊緊對在了一起。

“這是一種拉人骨血的關係!”她說。她說過去馮小剛出門她還問去哪裏,什麼時候回來,現在她完全不問了,充分信任。聽她這樣說,還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但是我們心裏也溫暖了一把,立刻明白,他們兩個人之間沒事。

其實徐帆也不是沒有500塊錢以上的衣服,她笑着說:貴的都是馮小剛給買的。

幽默是一種稀缺能力

周立波梳着清晰的小分頭,穿着筆挺貼身的西裝,靠着一張嘴,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颳起了一股“周立波熱”。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票價最高時曾經被“黃牛”炒到2500元一張。有人統計過:他在臺上的120分鐘裏,觀衆席上的笑聲達到700次,也就是說觀衆每15秒鐘笑一次。所以,他立下了一個“霸王”規矩:演出不贈票、不包場、拒絕團購、拒絕打折,講究實打實的“願者上鉤”。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小學一年級時就已經成爲學校宣傳隊的一分子,經常上臺演出。童年時,他不滿足於舞臺上毫無生氣的表演,於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表演天分初露端倪。後來,童年的頑劣和被媽媽暴打的經歷都成了他舞臺上的段子。

1981年,不到15歲的周立波報考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幾千人競爭十幾個名額,還沒達到招考年齡的他竟然被破格錄取了。在4年正統的滑稽理論學習和演藝培訓中,周立波每天6點鐘就起牀練形體和說學逗唱等基本功。每天重複的課程讓他厭煩,他便經常找出各種理由逃課。他跑到文藝醫院的一個房間裏把門倒鎖,然後在那兒玩倒立。他知道,倒立10分鐘後嗓子一定會充血。然後,他跟醫生說:“我的嗓子不對了。”醫生看到他嗓子紅紅的,以爲是發炎了,於是就會開一個星期的假讓他休息。他經常使用這招來逃課,老師發現有點不對勁,就偷偷跟蹤他,果然抓了一個“現行”。

周立波師承上海著名的滑稽藝術表演大師周柏春、姚慕雙、嚴順開等人,他從每個老師身上汲取表演養分,卻拒絕拜師。他認爲,一個人應把別人捏碎變成自己,不能把自己捏碎變成別人。他天性中自我、叛逆、反傳統的一面,讓他在舞臺上獨樹一幟,19歲就成了紅遍上海灘的小滑稽演員。但是他頑劣、自負、恃才傲物的個性給他後來的人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23歲那年,他因爲誤傷了別人被判入獄,在獄中度過了205天。刑滿出來後,他策劃了一場大型的滑稽戲叫做《我的未來不是夢》。連演了15場之後,他突然決定棄演從商。在商場上,他做過房地產策劃,當過裝潢公司的老闆,曾有幾個億的資產,卻又在一夜間變得一無所有。生意場上的起起落落,令他感嘆世事的難料和無趣。

2006年初夏,39歲的周立波決定迴歸舞臺。那年的12月31日,他在蘭心劇場開始了第一場“海派清口”演出,空空蕩蕩的舞臺上,他的道具除了兩隻歐式風格的沙發外,只有一個提示架。這場演出是他商海沉浮十幾年之後第一次回到舞臺,臺下有他從前的戲迷,有他少年時的玩伴,還有看着他長大的恩師。

“海派清口”演出的大幕就此再次拉開。有人說滑稽表演庸俗不堪,周立波不信這個邪,偏要以優雅的名義滑稽,以一己之力改變滑稽的現狀。表演中,他融合了滑稽、相聲、小品的搞笑,結合演講和時事評論,以一種全新的演藝方式站到了表演臺上。爲了得到更多觀衆的喜愛,他口袋裏總是帶着小本子和筆,想到什麼好句子就隨時記下來,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翻閱14份報紙。

大量的閱讀之後,周立波開始給看到的`每一個事件注入幽默的元素,然後才精精神神、油油光光地來到舞臺上。做足了功課的他可以讓12000人不說話,也可以讓他們同時歡呼……

周立波“火”到今天,觀衆開始擔心周立波會題材枯竭,遲早遭人厭倦。周立波卻自信如常,說:“不用怕,幽默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對我們這個社會而言,幽默是一種最稀缺的能力,當一個人擁有了幽默,就像懷裏揣着黃金,什麼時候都是硬通貨,不遭人嫌棄!”

品格決定不朽的姚明

相信沒有一個兒童像小巨人姚明一樣,一出生便手腳大得像3歲小孩。上幼兒園時,姚明的身高就有1。47米。姚明10歲時,父母帶他去照X光,用這種光照手腕,可以看出孩子將來的身高,結果醫生說姚明會長到2。21米,姚明聽後很高興,但隨着慢慢長大,青春期的他發現身高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例如,走到哪兒都被人當成珍稀類動物看,而且找不到女朋友。

姚明遺傳了父母得天獨厚的身高,但儘管如此,性格儒雅、愛好看書的小姚明卻從未做過籃球夢。他說,小時候我的偶像都是偉人,要麼是當像李政道那樣偉大的科學家,要麼就是當。但1997年,姚明去美國參加一個籃球夏令營,他雖然沒有別人跑得快、跳得高,但這次磨鍊讓他的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後他出徵八運會,竟然一戰成名。正是這一年,17歲的姚明第一次發現自己有了粉絲,他說,我比賽時,觀衆在場上喊我的名字,有人喜歡我,那種感覺是挺好的。

爲着別人的喜歡,去回報,這正是姚明的人生觀。所以17歲後,他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加入了休斯頓火箭隊之後,成爲了繼王治郅和巴特爾之後第三位登陸NBA的中國球員。

姚明的成功帶給了他很多金錢,但他幾乎很少查自己的銀行卡,只是過段時間,會發現卡里又多了很多錢,他不會細算這些錢的來歷。因爲對他來說,人生中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他這種看輕金錢的性格,讓他清雅其身,忠於自我。

曾經,日本豐田公司看重了姚明在全球的影響力,出資兩億請他做代言,姚明沒有接,也不予任何解釋,這正說明了他對“日本”兩個字的態度,說明了他那強烈的愛國心。兩億元人民幣拍一個廣告,這是很多名人求之不得的機會,但姚明並不覺得可惜。這讓國內的媒體與球迷都深深佩服他的高尚品格。

不僅如此,姚明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聯合NBA明星與中國隊打球,聯合臺灣明星打球,將所獲得的幾千萬人民幣捐給希望工程,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祖國人民。

姚明說,他雖然身在國外,但關起門來就像在家鄉上海。姚明始終覺得家鄉的一切是最美好的。誰能否認呢?姚明成爲不朽的偶像,不僅僅是因爲有過人的才華,更是因爲他有風格,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