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勵志故事精選

勵志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K 次

讓自己的目標細分化

勵志故事精選

已經去世的網壇名將亞瑟艾虎大家一定很熟悉。他在生命後期,曾全力與艾滋病抗爭,來喚起人們對這個“人類殺手”的重視。

但芷虎的偉大之處並不僅僅是在這裏。在他之前,網球界一直是白人的天下,艾虎是打破網球界人種限制的第一人。

艾虎的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設定目標並完成的過程。他通過不斷定立目標的方法,使自己登上了網壇的王座。他說:“我早期的教練常給我定下清楚明確的目標,並且這些目標正是我願意遵循的。這些目標不見得一定要像贏得巡迴賽那麼的重大,而是將一些有待克服的困難、需要努力和做計劃的事定爲目標。如果能達成這個目標,一定會有某種收穫。當然,不是隻有贏得巡迴賽纔可以作爲目標的。往往一些小目標漸漸一個個地達成後,我自己都會意外地發現,嘿!大獎離我越來越近了!”

艾虎一直以這種方式參加高難度的比賽。他說:“參加巡迴賽,你總想能進入複賽。比賽時,你總希望漏接的反手球不超過某個數字。或者是你必須鍛鍊體力到一定的程度,氣候太熱時,你纔不至於很快感到疲倦。這一類的小目標,可以幫助你把成爲世界第一或贏得巡迴賽這類的遠大目標分解爲幾個較易達成的小目標。”

艾虎一生都以這種方式過日子。他實現一個具體的目標,就再定立一個新的目標。他說:“每次你定立一個目標,然後完成那個目標,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增強自信的過程。”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輩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注重積累,將生活中一個個平凡的目標當成自己實現卓越的階梯。而平庸之輩只會好高驁遠,輕率冒進,或者因爲目標過於困難而放棄了奮爭的勇氣。

成功就要靠自己

約翰是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個青年,在他讀高中時,進入全美著名的高等學府就是他的夢想,可是由於家境貧窮,他必須休學一年,拼命工作來掙取足夠的學費。在等候工作機會時,他無意中聽到關於西點軍校招生的消息,他想在那裏讀書,學做軍官,將來成就一番事業。

約翰當時對西點軍校一無所知,他本來可以等一年,試一試考大學,然後再作決定,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他只想了一晚,第二天,他用堅定的語氣告訴母親:“我要到西點去試一試。”

這一年,約翰剛滿十八歲,但是他具備了決斷的勇氣。僅僅過了五年,約翰便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非凡的果敢成爲一名衆人皆知的優秀軍人。後來,當他光榮地卸去陸軍上將的責任而退休時,有人介紹他到一個全新的行業去做事,本來他也可以等一等、想一想,可是他仍然沒有這樣做,他再次以堅定的口吻告訴太太說:”我要去試一試。”僅僅過了兩年,約翰就成了該行業的專家。

生活就是奔騰的河流,不容許有片刻停留!人生中的機遇稍縱即逝,因此,當我們不能作決定時,爲什麼不先幹起來再下結論呢?其實,人生的很多機遇都是在嘗試過程中發現的。只要你行動,你就能成功。

帕瓦羅蒂的故事

有人向世界歌壇超級巨星盧卡諾·帕瓦羅蒂討教成功祕訣。帕瓦羅蒂提到自己問父親的一句話。

師範院校畢業時,癡迷音樂並有相當音樂素養的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是當教師呢,還是做歌唱家?”父親告訴他:“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羅蒂選了一把椅子——做個歌唱家。經過七年的努力,帕瓦羅蒂才首次登臺亮相。又過了七年,他終於登上了大都會歌劇院的舞臺。

兩個以上目標等於沒有目標。你職業的目標只能確定一個,這樣纔會疑聚起人生的全部力量。確定了職業目標,堅定信念、腳踏實地走一條道路,哪怕這條路崎嶇不平,同行者寥寥無幾,你只要甘於忍受孤獨和寂寞,在誘人的岔路口仍不改初衷,就會苦盡甜來如願以償。

擁有選擇的自由

在美國,有一個黑人青年,他在一個環境很差的貧民窟里長大。他的童年缺乏教育和指導,跟別的壞孩子學會了逃學、破壞財物和吸毒。他剛滿十二歲就因盜竊一家商店被逮捕;十五歲時因爲企圖插開辦公室裏的保險箱,再次被逮捕;後來,又因爲參與對鄰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裝打劫,他作爲成年犯第三次被送進監獄。

一天,監獄裏一個年老的無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壘球,便對他說:”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機會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棄。”

年輕人反覆思索老囚犯的這席話,作出了決定:雖然他還在監獄裏,但他突然意識到他具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爲惡棍;他能夠選擇重新做人,當一個壘球手。

五年後,這個年輕人成了明星賽中底特律老虎隊的隊員。底特律壘球隊當時的領隊馬丁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年輕人假釋出獄。不到一年,年輕人就成了壘球隊的主力隊員。

自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它存在於自由選擇的絕對權利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權利。雖然你失敗了但你擁有自由,擁有選擇的自由,這已經是失敗給你的最大恩賜了。

創造自己的財富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坦普爾大學創始人拉塞爾·康韋爾,是美國費城一位博學的.牧師。他曾爲創辦一所服務於貧窮學生的大學所需的一百五十萬美元奔波了五年,但收效甚微。後來他在受到一個偶然的啓發後,意識到應當從自身的內部潛能挖掘開始,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他人的需要。在滿足他人需要的同時,也滿足自己建一所大學的願望。

在經過理智地分析、論證後,他決定利用自己做牧師的有利條件,發揮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才能,撰寫演講稿,引導和滿足人們向善的心理需要,通過舉辦演講,用演講賺到的錢,實現籌建大學的願望。

康韋爾經過周密思考,選取了一個新穎角度,來闡發他的演講主題。他在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靠着辛勤耕作,日子過得很不錯。後來他聽說,如果在土地下面發現了金子的話,只要抓一把就會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高家出走,四處尋找有金子的地方。他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但最終未能發現有金子的寶地。就這樣,一晃十五年過去了,最後他囊袋空空,一貧如洗。一天晚上,他在異國他鄉,絕望地自殺了。過了不長時間,那個買下農夫這塊地的人,在耕種土地時,意外地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金子。後來就在這塊土地下發現了一座金礦。

這個故事,非常發人深省——財富只屬於自己去發掘的人;財富只用於依靠自己土地的人:財富只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康韋爾帶着他這個故事,從自身做起,演講了七年,七年年中,他賺了八百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他建一所大學所需的數目。

今天,這所大學矗立在賓夕法尼亞的費城。

求人不如求己。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以及自身的潛能,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三個巨大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