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小海倫·凱勒曾芷君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

小海倫·凱勒曾芷君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這是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就一起看看她的勵志故事吧!

小海倫·凱勒曾芷君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

  小海倫·凱勒曾芷君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

在高考季中,香港有一名特殊的狀元——被稱爲“小海倫·凱勒”的曾芷君。之所以被這樣稱呼,是因爲她雙目失明、嚴重弱聽、手指觸感缺陷,可是曾芷君在“三感不全”的成長曆程中,以雙脣代替雙手,脣讀凸感盲文進行學習,最終取得了3科5++,2科5+的優秀成績,這個成績在香港高考中相當於“狀元分”,而曾芷君也如願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

出生後幾個月,曾芷君就因神經萎縮雙目失明,只能感覺到光和影,被界定爲完全失明:小學時,她的雙耳被確診爲中度至嚴重弱聽,要靠助聽器與人溝通。不過,上天給芷君的磨難並未就此打住,芷君比海倫·凱勒還要多一重挑戰——由於神經萎縮,芷君的手指指尖觸感也有缺陷,想要用手觸摸盲人專用的點字書也不可以。

面對困境,父母和老師都無可奈何,可是曾芷君卻沒有放棄自己,她認爲自己必須要接受現實,如果逃避,這個困難就會跟着她一生。於是,她不停地摸索和努力,嘗試了身體的各個部位,終於找到了最佳觸點——雙脣,而曾芷君也成了學校裏唯一一個“吻”書的孩子。以脣“吻”書,困難可想而知。曾芷君閱讀同樣的內容,不僅比正常人多花一至兩倍時間,還比其他用手讀書的失明人要慢。

中學時,曾芷君本來可以在盲人學校就讀,可爲了早點融入主流學校,她選擇了一所普通學校,和正常學生同堂學習。在中學一年級時,曾芷君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踏入主流學校就讀,是我生命的一個轉折點。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面對無數的挑戰,我將竭盡所能,用功讀書,克服每一個困難。”

曾芷君確實做到了,課堂上,她捧起老師事先準備好的點字筆記,一邊埋頭用嘴“食字”,一邊戴着助聽器聽老師講解。英語教授的通識課信息量大、觀點多,內容新,課堂上不僅要討論,還要小組代表發言……一些普通學生看了都要皺眉頭的問題,曾芷君從來沒有迴避。

普通學生可以靠看電視、看報紙瞭解時事,這些對曾芷君都是困難,但曾芷君的觀點卻經常讓老師們眼前一亮。學校裏不止一位老師感嘆:“難以想象她是怎麼掌握那麼多學習內容的。”原來,因爲閱讀速度很慢,曾芷君除了吃飯、沖涼和睡覺外,其餘時間幾乎全部都在閱讀。

在香港高考,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可以豁免中英文聽力考試,但是曾芷君並沒有享受這樣的“優待”,她認爲自己雖然有聽力障礙,但是不能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在一次採訪中,曾芷君坦言,無論她考出來的成績如何,都必須學會去面對自己的現實,去接受自己的障礙。

有句話說,如果一件事情來了,你卻沒有勇敢地去解決掉,它一定會再來。生活就是這樣,它會讓你一次次地去做這個功課,直到你學會爲止。如同曾芷君那句“如果我逃避,困難會跟我一生”。我們也應該如此,直面困難才能最終贏得生活。

  海倫凱勒刻苦學習的勵志故事

海倫·凱勒剛生下來時,是個耳聰目明、活潑好動的女孩,她6個月大時就可以很清楚地說些簡單的詞。不幸的是,1882年2月她因患重感冒而持續高燒,引起併發症,最終導致眼睛失明耳朵失聰。從此她便陷入一片黑暗、沒有聲音的混沌世界之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又聾、又瞎、又啞的女孩卻通過哈佛大學的德文、法文、拉丁文、英國文學、希臘語、羅馬史等各科考試。這在大學教育尚未普及、入學考試極嚴、正常人上大學尚屬不易的時代,無疑是個偉大的奇蹟!那麼這個奇蹟是如何創造的呢?

這首先應歸功於她的父母和周圍許許多多熱心幫助她的人,是他們給她創造的良好教育環境,使海倫·凱勒得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認知世界。自從海倫·凱勒大病之後,母親就想盡辦法幫助她瞭解各種事物,並經常給她以鼓勵,父親也經常引導她到庭院中觸摸各種植物。在他們的引導下,憑着自身的'聰慧,海倫已能摸索着幫助媽媽幹家務,並用手勢或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1887年,在發明電話機的貝爾博士的幫助下,一位博學而熱心的家庭教師沙莉文(Annie Sullivan)來到海倫身邊。她給了海倫無私的愛和幫助,她用手指在海倫的手心裏拼寫各種事物的單詞,並帶她觸摸身邊的各種物品,使她慢慢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海倫掌握了指語的要領,開始與別人交流思想。與此同時,在沙莉文老師的培養下,海倫還形成了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性格。

1888年5月,海倫·凱勒到波士頓的帕金斯盲校就讀。1890年3月26日起,海倫在聲學專家沙拉·赫拉的指導下用觸摸嘴脣的方法開始學習發聲,終於說出了清楚而完整的句子,一時間,海倫成了聞名遐邇的新聞人物。

1893年貝爾博士邀海倫參觀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使她大開眼界。此後,海倫便開始系統地學習專門學科,先後學習了拉丁文、算術、人文地理、法文、德文等課程。

1896年10月,海倫·凱勒萌生了到大學讀書的念頭,而且她所選擇的學校是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這所學校入學考試極嚴,許多優秀學生都難以通過,海倫卻知難而上,向自己心目中的目標努力。她先到哈佛大學附屬的劍橋女子學校讀預科。在三年中,她學習了英國史、英國文學、德文、拉丁文、物理、天文等課程,爲進入哈佛大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899年6月30日,海倫順利通過哈佛大學拉多克利夫女子學院的入學考試,取得哈佛大學入學資格。

海倫·凱勒能進入哈佛大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聰慧的天資和不懈的努力。儘管不能聽見聲音,看到事物,但她仍表現出很高的悟性,同正常兒童一樣聰明活潑,對外界事物的好奇更是她認知世界的動力。這是凱勒走向成功取得成績的基礎。另外,海倫有着非凡的毅力,凡是她下決心要達到的目標,她總是排除一切險阻,去爭取達到。正如她在回憶錄中所說,她無法像旁人一樣走在寬廣平坦的大路上,但崎嶇不平,甚至滿是荊棘的小路仍然是路,只要有路,她就準備去走,再艱險也決不回頭。

在各個階段的學習中,海倫一直非常勤奮,反覆練習、摸索。特別是在劍橋女子學校上學時,她更是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汗水。因爲劍橋女子學校是普通學校,沒有具有教育盲啞學生經驗的老師。因此,海倫上課時,必須由沙莉文老師在課堂上用指語轉達回去。她要學的很多學科都沒有點字課本,她必須自己將其改成點字才能學習。另外她也無法在教室裏做筆記或寫練習,作文和翻譯都必須帶回家去,用打字機來打。在上數學、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學時,正常的學生能一看就明的東西,海倫由於生理障礙的原因則需要更多的解說才能瞭解。這些困難的存在並沒有將海倫擊倒,反而使其更加堅強、向上。

海倫進入渴望已久的大學之後,開始了緊張而艱苦的學習。沙莉文老師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將教授的話一字一句轉成指語傳達給她,並且轉述沒有盲文點字課本的講義。她必須花數倍於普通人的時間,才能學到講義的內容。但是她從不叫苦,而且她還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寫作。1903年,她出版了自傳《我的生涯》、《樂天主義》。大學畢業後,海倫與沙莉文在連杉的一間古老農舍裏,以賣稿爲生。同時,她畢其一生積極致力於盲人福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