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大學生學霸勵志故事

大學生學霸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22K 次

馬冬晗會成爲“學霸”,源自剛入校就感受到壓力山大,這也是很多優秀學子剛入清華的同感。

大學生學霸勵志故事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李葆春曾回憶說:“剛到清華上學的時候,喜歡攀比學習。無意發現排學號的算法是同時‘參考’高考分數和生源地區,來自北京的同學都在班上排到前列,我的更是排到第一,比北京第二的一個鄭同學多了三分,不禁得意溢

於言表。這一切在一兩個學期之後迅速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因爲兩個原因。第一是知道了很多牛人壓根就沒有參加高考,直接保送清華了,還隨便愛上什麼系就上什麼系。第二知道了這些人實在不是吃素的,凡是跟數學有關的課程成績都根本無法追隨其後,就像玩賽車遊戲時發現自己的車實在太爛,技術再好都沒戲。賽車比賽變成了觀賞性的比賽項目,看看這些牛人之間誰贏誰出局。當然這些牛人考試都接近滿分,完全分不出高低來。”

“清華年年都有學生跳樓。原來一直都是最優秀的.,一進清華必然要分出名次,有些人就接受不了。第一、第二學期,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輔導員跟我們強調要擺正心態,找準自己的位置。”陳俊回憶說。

本科保送清華、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的黃超也說:“清華的學生給人感覺棱角小一點,不是那麼才氣外露,這是因爲清華不但有很多牛人,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牛人。也許你本來還挺沾沾自喜的,一到這種氛圍,自然而然會變得老實一點,知道要去努力,造就了清華非常務實的學風。”

而馬冬晗對自己的評價則是“適應能力差”。大一上機械製圖課,她自言自己是那種空間想象能力特差的人,給一個立體的一面讓想象它的其他幾面,她就想象不出來了,一度擔心自己這門課的考試會掛掉。微積分也是一開始就學得很懵,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書不知所云。大一上學期,她在全年級150人中,考了第26名,這讓一向要追求最好的她受到了很大打擊,非常迷茫。當時正好馬冬昕在《社會工作概論》課上學來了用計劃表做時間管理的方法,讓她受到很大啓發。

和馬冬晗不同,陳俊恰恰是李葆春口中那種“牛人”。他進清華以後一直是班裏學習最好的學生,每次考試數學、物理都是滿分,從來沒有感受過壓力,但在學習上一樣努力。“進清華的智商都不差,最後誰更突出,在於誰在某件事情上更投入。大部分學習成績好的人,自我管理能力都不錯,不是進了清華才表現出來,而是一以貫之,從小已經養成了追求卓越的習慣,永爭第一的心態。我上初中起就每天早晨4點鐘起牀看書。進了清華以後,基本上活動範圍就是宿舍-教室-圖書館-食堂四點一線,一連幾個學期都沒出清華門。那時候還沒有應急燈,熄燈後,還要打着手電筒學東西,一直看到累爲止。”據他說,當年熄燈後打着手電苦讀的絕對不止他一人:“清華學生分爲三類,極少數可能因爲從小家裏管得很嚴,中學成績很好,到了大學這個自由的環境裏就沒動力了,天天打遊戲。一心出國型的,拼命在英語上下功夫,其他功課不太在意;但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是進了清華之後依然很努力。”關於清華學風,網上流傳一個很出名的勵志帖:《清華人都如此努力,那我們呢?》,大意是說清華的學生有的也不是那麼喜歡學習的,但是清華的要求極爲嚴格,四年之間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資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學了,所以大家都要瘋狂地學習。曾經有堂課,網帖作者上了兩個小時課,學了計算機的VHDL語言。下課老師要求在週五之前編出一個主頻30M的CPU來,做不出來就不及格。所有的人都瘋了,因爲根本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而在其他大學的電子系這門課要學一個學期。於是大家就瘋狂地跑到圖書館借書,回去廢寢

忘食地看,最終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把程序搞定了。類似就算老師講的是個毛線,學霸也能把它織成毛衣。

然而記者採訪的幾位清華老學霸,共同認爲“這個帖子不靠譜”。

“我們實驗班的課程有些確實非常難。比如物理系有位很出名的老教授教我們電磁學,通常這門課應該從電磁學基本方程式開始,慢慢過渡到相對論。他是反過來,一上來先講相對論,再推導到電磁學基本方程,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有一次期末考試他出了6道題,前三道比較基本一點,後三道非常超前,結果我前三道題一分沒丟,後三道題一分沒得,實在太難了。數學課也是,老師是從國外回來的,隔一兩週會出一些題給我們做,一個班能有兩三個人做出來他就很高興了。但這僅限於實驗班,一般系裏的教育不會這麼超前,清華的學生基本上也沒有考試不及格的擔憂,大家這麼勤奮,更多的是想爭先。”